本刊編輯部

《莊子·徐無鬼》中指出: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此謂中規中矩。
相馬如此,社會發展更亦然。游戲講規則,比賽講守則,市場經濟講契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法治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在國家和社會層面講“法”——憲法、刑法、婚姻法等,強調以法治國。具體到基層組織或者企事業單位,就講“規”——規章、規矩、規定、規范等,強調合規而行。“法”是“規”的靈魂和指南;“規”是“法”的具體和延伸。合規的核心要求就是:辦事依規,有事問規。否則,游戲就會“亂戲”,比賽就會“輸打贏要”、強弱難分,市場經濟就會坑蒙拐騙、亂象叢生,經濟社會就不可能繁榮發展。因此,合規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企事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公民和諧安康的需要。
倡導合規必須有規可行。“規”是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優秀文化的濃縮、凝練、提升,為其成員提供了處世“哲學”、行為準則、前進方向。建規立制、健全長效機制,是推行合規的首要前提。在制訂業務規章和操作規程時,應該明確制度梳理、整合和修訂的規范要求,制訂出可供各個崗位人員使用的業務責權、行為手冊和操作程序,使規章制度覆蓋所有崗位、產品和服務,內容涵蓋全員行為操守和道德規范,從而形成事事有明確的工作標準、處處有嚴格的紀律約束的良好氛圍,使依法合規成為全員的自覺行動。
推廣合規必須普規知規。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公民的合規觀念比較淡薄;和跨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合規行為差距很大,甚至可以說,對于“合規”問題外國早已在嚴格治理了,而如今不少中國企業或者公民連什么是“合規”還搞不清楚。如果中國官員、企業和公民在“合規”問題上還沒學會基本的生存本領,那么未來一定會栽跟頭。然而現實中,在法治已經確定為我黨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一些領導干部仍然不學法、不懂規,有的甚至連基本的法律常識都不知道,這直接導致一些領導干部不能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甚至滑向違法違紀的深淵。中組部干部監督局在分析違法犯罪的多名原領導干部反省材料后發現,8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犯罪與不懂法有關。這一觸目驚心的數據告誡我們,必須要學法知規,弄明白法律規定我們怎么用權、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懸法規的明鏡,手中緊握法規的戒尺,知曉為官辦公、經商賺錢、為人處世的尺度,這樣才能當好一名立黨為公為民謀利的好官,做一名文明經商的經營者,當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奉行合規必須以德開路。百業德為首。做人,應身先立德;做事,應以德從業。恪守行規、奉公辦事,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和道德風尚,讓“以德立身”“以德開路”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風尚,達到“利以義取”“業憑德隆”。然而,合規風氣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事便可完成,正是“循規蹈矩一日易,遵章守制千日難”,它需要每個地方、每個單位、每個公民共同恪守、持之以恒,保持嚴肅謹慎的工作作風,固守心中那道不可逾越的道德防線,敬畏法規、敬畏公德,慎于思、謹于行,慎小處微,防微杜漸,讓合規成為一種處事做事習慣。同時,我們還要學會“三省吾身”,以鏡為鑒可知美丑,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衰,既重業務,更重規范;既重績效,更重合規;既重市場開拓,更重依法辦事。在單位內、團隊里確立合規理念、倡導合規風氣、加強合規管理、營造合規氛圍,真正形成一種良好和諧的發展軟環境、大有作為的社會大氣候。規行路正成大道,規行天下圖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