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春



煤海引航三十載,載入史冊繼開來;來日方長勇擔責,責無旁貸排頭兵。
2014年12月23日,對中國煤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來說,注定是個不尋常的日子。在成立30周年座談會上,來自中國政研會、國家煤礦安監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領導以及原煤炭工業部幾任老部長、老領導、老同志們,深情地回憶和贊美了中煤政研會30年不平凡的歷程。30年來,中煤政研會伴隨著我國煤炭工業波瀾壯闊的改革和跌宕起伏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考驗,緊緊抓住煤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萬擊還堅韌,鑄就了生命線的輝煌。
應運而生弄大潮
“在全國各行業政研會中,中煤政研會不僅成立時間早,而且始終保持著領先優勢”,中煤政研會會長臧文貴說。20世紀80年代初,受改革開放大環境和西方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影響,煤炭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亟待研究解決。中煤政研會應運而生,首先得益于時任煤炭部部長的高揚文,是他審時度勢提議、醞釀、籌備、成立了中國煤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并親自擔任了第一任會長。
幾十年來,雖然煤炭工業管理體制幾經變動,煤炭經濟發展幾經曲折,煤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幾經風雨,中煤政研會在原煤炭工業部、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國家煤炭工業局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領導下,始終堅持黨的改革開放路線、方針、政策不動搖,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動搖,深入研究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之后,如何加強和改進煤炭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創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新機制,發揮了決策“智庫”的作用。致力于煤炭行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中煤政研會開展獨具特色的活動以增強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為建設和諧、文明礦區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煤炭行業乃至全國行業政研會中成績斐然的社會組織。2014年,中煤政研會被民政部評估為“AAA”級社團。
潮頭揚帆引航標
“中煤政研會既有社會組織的共性,也有非常強的政治性個性,必須講政治、顧大局,與黨的中心工作和企業的改革發展保持一致;必須站在全行業的高度,思考如何貫徹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否則,就會因為失去政治性而混同于一般社團組織,甚至會因失去存在的獨特價值而自生自滅。”在總結中煤政研會30年歷程主要體會時,會長臧文貴這樣說。在這里,政治性,絕不是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有著許許多多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內容。
在剛過去的一年里,黨和國家加大了經濟社會調結構、轉方式的力度,特別是國家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使煤炭企業處于“涅槃重生”的陣痛中。為此,中煤政研會積極作為,著重圍繞“煤炭經濟嚴峻形勢下,企業黨組織如何發揮政治優勢,穩定職工隊伍,推進企業改革與發展”“煤炭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熱點、難點”等專題,先后召開四個煤炭企業黨委書記學組研討會議,深入探討,達成共識。一是多層面、全覆蓋開展新常態下的形勢任務教育,增強廣大職工戰勝困難的信心。二是黨委融入企業調整戰略轉型發展中,深化改革調結構、轉方式、控總量、穩市場。三是夯實基礎積蓄力量。四是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緊密聯系職工輿情變化,把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五是保安全,保穩定,保民生,穩定隊伍,促進礦區和諧。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在煤炭企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中煤政研會始終擔負著煤炭行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指導、交流、服務的歷史任務,始終堅持利用年會、理事會、研究學組、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及時將中央精神宣傳到企業,落實到基層。緊緊圍繞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這個中心,把實施企業改革發展戰略、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升企業員工生活質量、維護礦區穩定,作為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研究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下有效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展現出科學性、規范性、可操作性等特點。首先是突破煤炭企業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實現由社會思想政治工作向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轉變,還原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其次是突破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原有定義,實現了向企業管理的轉變,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再次是突破行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領域,實現了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用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管理新模式,強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凝聚力。
浪遏飛舟唱大風
不管是一個組織,還是一個企業,一旦擁有社會認可、大眾認購的“品牌產品”,就能夠在社會立足,在市場競爭中制勝。中煤政研會持續推進煤炭行業文明煤礦、企業文化、和諧社區以及“三基九力”優秀團隊創建活動,展現出了品牌魅力,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
“基礎不牢,地動天搖”。作為高危行業的煤炭企業尤為如此。在研究探索煤炭行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中煤政研會圍繞貫徹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有關精神,制定了《全煤系統開展文明煤礦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考核原則,并根據不同時期重點任務要求,及時完善創建標準,保持了文明煤礦創建活動旺盛的生命力。圍繞貫徹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制定了具有煤礦特色的和諧社區考核評價體系,使全煤系統煤礦和諧社區創建活動有章可循。近幾年來,又相繼提出了《關于推進煤炭行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在煤炭企業中開展優秀團隊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等,使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在煤炭行業中得到充分體現,有效落實。
煤炭系統的文明單位不是“發文件+下指標”模式命名,而是通過“指導+引領”模式,指導創建過程,成熟一批,命名一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文明煤礦創建活動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實化于行,既鍛煉了隊伍,又加強了煤礦基層基礎工作,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大幅提高了企業效益。榮獲“文明煤礦”“企業文化示范礦”稱號的單位黨委領導曾感言:文明煤礦創建活動,不僅是給現代化礦井“錦上添花”,更為重要的是為安全不穩、生產經營步履維艱的煤礦“雪中送炭”。
煤炭特色企業文化建設,定位為以人為本的管理文化,相繼完成了煤礦安全教育12法、以人為本的煤礦精細管理、安全文化系統推進、崗位價值精細管理、以人為本的“五精”管理等課題的研究實踐活動,形成了全煤行業企業文化建設的燎原之勢。中煤政研會因勢利導,先后深入到13個省38個企業(集團)、187個礦(處)開展了企業文化建設、安全文化系統推進、崗位價值精細管理方面的現場咨詢指導,培訓煤礦管理干部、企業文化建設骨干達22 070多人次。先后召開12次企業文化現場推廣會,培養形成企業文化示范基地12家、五精管理示范基地5家、企業文化示范礦123家、五精管理樣板礦67家、企業文化品牌礦24家、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24家。
“30年來,中煤政研會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就是實事求是地完全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按照市場的要求來發展、壯大自己。”臧文貴深有感觸地說。
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風生水起的煤炭行業文明煤礦創建、企業文化建設的“源頭”,來自于中煤政研會始終堅持“以礦工為本,以研究為基,以煤礦為根,以活動為動力,以服務為宗旨,舉旗、鑄魂、塑形”的工作思路,來源于扎實深入的調查研究。
研究是政研會的生命。中煤政研會始終把應用性課題研究作為基礎性工作,為煤炭企業提供適用、管用的研究成果。近年來,積極承擔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等重大課題,先后完成《煤礦安全十二法》《創建文明煤礦的實踐與思考》《煤礦安全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與實踐》《煤炭企業職工生活現狀調查》《中國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安全生產現場巡查管理模式的探索》《安全生產理論體系研究》《煤炭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及發展思路研究》等20余項成果。指導廣大會員單位,立足于實踐應用性研究,發布優秀政研成果578項。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發布的優秀研究成果中,中煤政研會推薦的煤炭系統優秀研究成果年年榜上有名,獲獎成果涵蓋了煤炭企業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團隊建設等各個方面,反映了近年來煤炭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水平和發展趨勢。中煤政研會精心培育的“白國周班組工作法”被全國總工會命名推廣。
服務于企業取得碩果累累,服務于政府和服務于礦工,同樣展現出積極作為。先后受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委托,完成了多項調查和課題理論研究。特別是在煤礦困難時期撰寫的《煤炭企業職工生活現狀調查報告》,經煤炭部領導批示、推薦,通過國務院研究室報送國務院有關領導,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關注。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