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祥,黎惠坤,鄧志勇,陳兵兵
(賀州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廣西賀州542899)
墨旱蓮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鱧腸(Ecliptae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鱧腸草、旱蓮草、金陵草等,我國各地均有出產,味甘、性寒、腎經、歸肝,具有涼血止血、滋陰益腎之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陰虛內熱、血熱妄行引起的咳血、尿血、吐血、崩漏出血、外傷出血和肝腎陰虛出現的牙齒松動、頭暈目眩、腰痛筋軟等證[1]。其主要化學成分有三萜皂苷類、香豆草醚類、B-谷甾醇、黃酮類等[2-5]。墨旱蓮的免疫增強活性成分為其黃酮類成分[2]。顆粒劑是中藥制劑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劑型,由中藥材的提取物與適宜輔料或部分藥材細粉混合而制成的干顆粒狀劑型。傳統湯劑煎煮費時,服用量大,且服用前臨時煎煮,不能放置太久或過夜。中藥顆粒劑既保持了湯劑吸收快、顯效迅速的特點,又克服了湯劑費時易腐敗變質等缺點[6]。筆者在此采用濕法制粒制作墨旱蓮顆粒,探討其工藝條件,為墨旱蓮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基礎研究。
1.1.1 原料。墨旱蓮,產于賀州,經藥典方法鑒定[1]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鱧腸(Ecliptae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1.1.2 試劑。蘆丁(上海金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UV≥98%)、無水乙醇(廣東省化學試劑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分析純)、亞硝酸鈉(廣東光華化學廠有限公司,分析純)、氫氧化鈉(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純)、硝酸鋁(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分析純)、糖粉(賀州泰興超市)、糊精(山東西王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1.3 設備及儀器。FW100型萬能粉碎機(天津泰斯特有限公司)、數顯式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分樣篩網(安平振興篩具廠)、SP-712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電爐(奧豪斯中國地區)、98-1-B型電子調溫電熱套(天津市泰斯儀器有限公司)、FA1004型電子分析天平 (上海舜宇恒寧科學儀器有限公司)、JJ500型電子天平(常熟市雙杰測試儀器廠)。
1.2.1 工藝流程。前處理(烘干、粉碎保存)→提取→濃縮→制粒→顆粒干燥→顆粒成型率、溶化性等檢測。
1.2.2 操作要點。
1.2.2.1 原料處理與保存。選擇合格的墨旱蓮全草,清洗,放置烘箱干燥至水分10%左右(烘干法),粉碎,過篩,密封陰涼處保存。
1.2.2.2 墨旱蓮的提取。考慮到工廠成本,采用了水提工藝提取2次,最佳提取條件是提取溫度90℃、提取時間2.5 h、料液比 1∶30[7]。
1.2.2.3 提取液濃縮成浸膏。用恒溫水浴鍋進行濃縮,到相對密度為1.31~1.35浸膏冷卻至約90℃時測量密度。
1.2.2.4 制粒。主要用濕法制粒,就是用浸膏和輔料(糊精與糖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適量的乙醇溶液,過篩網制成顆粒。
1.2.2.5 顆粒的干燥。將顆粒放到烘箱中在一定溫度下干燥,干燥完后過1號和5號篩網,計算其成型率、溶化性、有效成分總黃酮的保留率進行綜合評分。
1.2.3 指標測定方法。
1.2.3.1 墨旱蓮顆粒有效成分總黃酮的保留率。采用蘆丁-分光光度法[8]測定總黃酮含量。有效成分保留率=(干燥后每克顆粒總黃酮含量×顆粒總重量/每克浸膏總黃酮含量×浸膏用量)×100%。有效成分保留率為100%記100分,保留率為99%記99分,以此類推。
1.2.3.2 顆粒的成型率。根據《中國藥典》(2010年版附錄)中顆粒劑粒度的考察方法進行成型性試驗[1],將制備好的顆粒稱重,先過1號篩,再過5號篩,收集能通過1號篩但不能通過5號篩的顆粒,稱重。按下式計算顆粒成型率:顆粒成型率=過篩后的顆粒重量/過篩前的顆粒重量×100%。成型率為100%記100分,成型率為99%記99分,以此類推。
1.2.3.3 溶化性。取每個試驗所得樣品5 g,每試驗樣品取3份,每份加水100 ml,60℃水浴中攪拌,記錄溶解所需時間,取3份樣品平均值。按以下標準進行評分:50 s以下為100分,50~59 s為90分,60~69 s為80分,70~79 s為70分,80~89 s為60分,>90 s為50分。
1.2.4 輔料種類及比例的優選試驗。常用的輔料有淀粉、蔗糖、乳糖、糊精等。由于淀粉的溶化性不甚理想,乳糖雖無吸濕性,穩定性好,但價格較貴;輔料的選用目前最常用的為糖粉和糊精。糖粉是可溶性顆粒劑的優良賦形劑,并有矯味及黏合作用;糊精易溶于溫水,穩定性好,黏度較低,吸濕性小,流動性強,且價格低廉。故選擇糊精和糖粉作為該方的輔料。分別按輔料糊精與糖粉的不同比例制作墨旱蓮顆粒劑,考察顆粒的制粒難易度、外觀劑成型率。
1.2.5 墨旱蓮顆粒成型工藝單因素試驗。經過預試驗,發現影響顆粒成型的主要因素為輔料比例、乙醇濃度,而對總黃酮含量影響較大的是干燥溫度;乙醇的用量以能制成適宜軟材為準,干燥時間以水分降至6%以下為準[1],故對輔料比例、干燥溫度和乙醇濃度進行單因素試驗。分別測定所制得顆粒的溶化性、成型率、有效成分總黃酮的保留率進行綜合評分。根據指標的重要性,把綜合評分比例定為有效成分總黃酮的保留率40%、顆粒成型率40%、溶化性20%。
1.2.5.1 浸膏與輔料比例的確定。選擇的基礎條件為干燥溫度60℃、乙醇濃度85%,基礎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浸膏與輔料的比例分別為 1∶1.5、1∶2.0、1∶2.5、1∶3.0、1∶3.5、1∶4.0 6 水平單因素試驗。
1.2.5.2 干燥溫度的確定。基礎條件為浸膏與輔料的比例1∶3、乙醇濃度85%,基礎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干燥溫度分別為50、55、60、65、70、75 ℃的6 水平單因素試驗。
1.2.5.3 乙醇濃度的確定。基礎條件為浸膏與輔料的比例1∶3、取溫度60℃,在基礎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乙醇濃度分別為70%、75%、80%、85%、90%、95%的6水平單因素試驗。
1.2.6 墨旱蓮顆粒成型工藝正交。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浸膏與輔料的比例、顆粒劑的干燥溫度、乙醇濃度這3個因素為墨旱蓮顆粒成型工藝的主要影響因子。由此,建立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表,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表1)進行研究。綜合評分參照單因素試驗。
2.1 輔料種類及比例的優選 分別按輔料糊精與糖粉的不同比例制作墨旱蓮顆粒劑,考察顆粒的制粒難易度、外觀及成型率。由表2可見,當糖粉過多時,顆粒成型過程中容易粘連,不利于制粒,成型率也低;當糊精占輔料的比例過大時,在顆粒劑成型過程中產生較多的細粉。綜上所述,輔料糖粉與糊精的比例應選擇3∶1。
表1 顆粒成型工藝正交因素水平表
表2 輔料種類及比例的優選
2.2.1 浸膏與輔料比例的確定。采用浸膏與輔料不同的比例制造顆粒,對顆粒進行綜合評分考察。從圖1可看出,浸膏與輔料的比例太小,制粒過程中容易結塊,綜合評分不高;浸膏與輔料的比例過大,則顆粒在成型過程中會太散,也不易形成顆粒,所以制造顆粒時浸膏與輔料的比例宜選擇在1∶3左右。
2.2.2 干燥溫度的確定。采用不同的溫度干燥顆粒,對顆粒進行綜合評分考察,結果表明(圖2),使用過低的干燥溫度需要很長的干燥時間,顆粒粘結也比較嚴重。如使用過高干燥溫度,因顆粒里面含有水分,顆粒表面干燥過快,易結成一層硬殼而影響內部水分的蒸發;此外,過高的溫度使黃酮類化合物不穩定,導致顆粒綜合評分不高。顆粒的干燥溫度應選擇在60℃左右。
2.2.3 乙醇濃度的確定。采用不同濃度的乙醇溶液制造顆粒,對顆粒進行綜合評分考察,結果發現(圖3),濃度低的乙醇制成軟材粘度大,較高濃度乙醇作為濕潤劑制粒可以減少制粒時的粘度,可制成粘度合適的軟材,方便過篩,當乙醇過高時顆粒不易成型,有可能是粘度不夠所致,則制粒的乙醇濃度應選擇為80%左右。
2.3 顆粒劑成型正交試驗 由正交試驗結果(表3)中極差R可以看出,影響墨旱蓮顆粒劑成型的主次因素依次為A>B>C,即浸膏與輔料的比例>乙醇濃度>干燥溫度,由K值可以看出,顆粒劑成型的較優工藝為A3B2C3;但A3B2C3方案不在正交試驗設計方案中,所以選擇顆粒劑成型綜合評分最高的A3B2C1方案作對比驗證。經過驗證,方案A3B2C3下墨旱蓮顆粒劑制造成型工藝的綜合評分為91.1分,按優化工藝進行制備,取得較理想的結果。表明該工藝穩定可行,由此得出最優方案為A3B2C3,即浸膏與輔料的比例1∶3.5、乙醇濃度80%、干燥溫度65℃。
表3 顆粒劑成型正交試驗結果
墨旱蓮顆粒劑制造較優方案為A3B2C3,即浸膏與輔料的比例1∶3.5、乙醇濃度80%、干燥溫度65℃,此方案下墨旱蓮顆粒劑成型的綜合評分最高。該工藝合理、可行、穩定,顆粒成型好、溶化性好、有效成分總黃酮的保留率高,可為其工業生產提供一些基礎數據。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351 -352.
[2]張梅,邸曉輝,劉梅.旱蓮草中黃酮類成分的免疫調節作用[J].中草藥,1997,28(10):615.
[3]張金生,郭倩明.旱蓮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藥學學報,2001,36(1):36-37.
[4]張梅,陳雅研.旱蓮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化學,1996,21(8):481.
[5]吳疆,侯文彬,張鐵軍,等.墨旱蓮的化學成分研究[J].化學,2008(6):814-816.
[6]陶晶.淺談中草藥制成顆粒劑的優點[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7):183-184.
[7]林朝朋,芮漢明,許曉春.墨旱蓮總黃酮提取工藝的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5(1):25-32.
[8]張雁.葛根保健飲料中黃酮類化合物穩定性的初步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