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靜 宋春青 邵海琳 徐東紅 劉 躍 (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天津 300140)
肺臟是糖尿病攻擊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引起的肺損害主要為限制性通氣障礙和彌散功能障礙。本文研究糖尿病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肺功能室行肺功能測定的住院患者中選取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病程0.5~30〔平均(10.05±9.6)〕年,病程<5年占50%,5~10年占28%,>10年占22%,糖化血紅蛋白為(7.76±1.33)%。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COPD診斷依據病史、體格檢查、胸片、心電圖及肺功能檢查,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即:在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80%預計值,且FEV1/用力肺活量(FVC)<70% 確診為COPD,均為穩定期。選取同期住院的單純COPD穩定期患者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以同期健康體檢者35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5例。排除標準:COPD急性期和其他可能影響肺功能檢查結果的疾病均排除在外:如肺炎、哮喘、肺結核、肺癌及其他部位腫瘤患者、近期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有其他系統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糖尿病合并COPD組、單純COPD組年齡、吸煙指數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MI)及吸煙指數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吸煙指數糖尿病合并COPD組 30 69.3±7.31) 26.3±1.9 30.421)組別 n 年齡(歲)BMI(kg/m2)35 47.8±6.1 23.4±3.2 14.86單純COPD組 30 68.2±7.61) 25.8±2.6 27.431)對照組
1.2 肺功能測定 采用德國Jaeger公司的Masterscreen型肺功能儀測試系統,檢測肺活量(VC)、FVC、FEV1、FEV1/FVC、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單位肺泡容積的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VA)作為觀察指標。為消除因年齡、身高、體重等影響,上述指標采用實測值與預計值比值。接受檢查前均取坐位,安靜休息15 min以上,檢測3次,取最佳值。機器操作及結果分析由專人專機進行。
1.3 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測定 均空腹取血,在我院生化室采用免疫濁度法(愛爾蘭Olympus公司CRP快速檢測儀)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方差齊性檢驗、t檢驗及Pearson相關分析。
2.1 3組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糖尿病合并COPD組、單純
COPD組肺通氣功能指標和彌散功能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糖尿病合并COPD組與單純COPD組VC、FVC、FEV1、FEV1/FVC無統計學差異(P>0.05)。糖尿病合并COPD組DLCO、DLCO/VA低于單純COPD組(P<0.05)。見表2。
2.2 3組hs-CRP的結果 糖尿病合并COPD組、單純COPD組hs-CRP〔(5.7±3.4)、(4.5±2.1)mg/L〕均高于對照組〔(1.56±0.8)mg/L〕(P<0.05),糖尿病合并 COPD組與單純COPD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
2.3 肺彌散功能與CRP的相關性分析 肺彌散功能DLCO與CRP不相關(β=-0.17,P>0.05)。DLCO/VA與CRP不相關(β =0.24,P >0.05)。
表2 3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3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單純COPD組比較:2)P<0.05
VC FVC FEV1 FEV1/FVC DLCO DLCO/VA糖尿病合并COPD組 30 57.03±18.11) 56.8±18.01) 41.3±17.61) 57.05±9.51) 42.4±16.41)2) 50.3±16.81)2)組別 n.7 85.3±10.6 93.4±10.9單純COPD組 30 59.21±17.11) 60.2±18.61) 43.5±14.31) 57.35±6.21) 56.6±15.41) 67.3±11.21)對照組 35 102.0±14.1 101.8±13.2 104.7±10.9 105.8±6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的病理改變基礎是微血管病變和組織蛋白的糖基化。肺臟也是微血管極其豐富的器官,近年通過動物實驗、糖尿病病人尸檢材料及糖尿病患者肺組織活檢都已經發現糖尿病大鼠或患者肺動脈壁、肺泡毛細血管基底膜、肺泡上皮和肺泡壁都較非糖尿病大鼠或患者明顯增厚,從而為說明肺為糖尿病慢性“攻擊”的靶器官提供病理依據〔1〕。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FVC、FEV1、最大呼氣流量(PEF)明顯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同時糖尿病患者存在肺彌散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糖尿病患者DLCO和單位肺泡容積的DLCO明顯低于對照組〔2〕。
李冬緯等〔3〕研究認為,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發癥組VC、DLCO及DLCO/VA低于單純COPD組,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發癥組DLCO及DLCO/VA低于COPD合并糖尿病無并發癥組,3組間FEV1,FEV1/FV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單純COPD(A組)、COPD合并糖尿病病程<10年(B組)和COPD合并糖尿病病程>10年(C組)的肺功能進行分析,結果為3組間FEV1、FEV1/FVC、FEF 25% ~75%比較差異不顯著,COPD合并糖尿病病程>10年C組VC、DLCO、DLCO/VA與A組和B組比較差異顯著,A組和B組比較各個指標差異均不顯著。本研究納入的糖尿病患者多數為病程較短的,由此可以推測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早期損害以彌散功能障礙為主,該結論與Litonjua等〔4〕研究相一致。糖尿病患者肺彌散功能障礙主要機制:糖尿病患者紅細胞及胞內多種代謝酶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紅細胞黏附性增強,攜氧能力和變性力降低,從而加重微循環障礙。高血糖可導致肺血管內皮細胞結構改變,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及小分子蛋白滲出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肺泡上皮細胞增厚,正常人的肺泡上皮細胞基底膜厚度為80~250 nm,而糖尿病患者肺泡上皮細胞基底膜厚度為500~800 nm,加上肺泡外基質增生及表面活性物質分泌減少可導致肺泡萎縮甚至閉塞,導致肺彌散功能下降。
CRP是炎性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IL)-6、-1、腫瘤壞死因子(TNF)刺激肝臟上皮細胞合成的炎性蛋白質。目前認為,炎癥在COPD病理生理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5〕。國外一項針對COPD和哮喘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就表明,COPD組致炎因子主要為 TNF-α、IL-6 和 CRP〔6〕。徐影〔7〕研究也表明,COPD 穩定期CRP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7.94±2.65)vs(3.96±1.23)mg/L,P<0.01〕。本研究結果也為COPD存在全身慢性炎癥反應提供了佐證。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35-6.
2 鄭東慶,侯松萍,于 倩.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損害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12):931-4.
3 李冬緯,陳 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變化〔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7;28(4):542-4.
4 Litonjua AA,Lazarus R,Sparrow D,et al.Lung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J〕.Respir Med,2005;99(1):1583-90.
5 Sethi S,Mahler DA,Marcus P,et al.Inflammation in COPD: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J〕.Am J Med,2012;25(12):1162-70.
6 Rana JS,Mittleran MA,Sheikh J,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sthma,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J〕.Diabetes Care,2004;27:2478-84.
7 徐 影.COPD患者檢測IL-22、hs-CRP和PA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6):1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