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天之 王威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沈陽 110161)
青年承載國家的前途和希望,當代新時期的大學生更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后備軍。“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鍵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做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而我們高校工作者更應在現今環境下,重新審視學生培養理念“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的課題再一次擺在我們教育者的面前。
社會環境的影響是青少年在學校德育環境中及家庭德育教育中的沉積和鞏固。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完善都時刻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成形、完善的重要環節。當然積極進步的社會環境則對青年成長起著促進作用。反之,則沖擊青年的價值體系形成。
隨經濟迅猛發展,社會利益結構也呈現多樣化發展,青年大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也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1)注重自主,主體意識增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獨立自主發展的理念激發了大學生的自尊自立個性養成,獨立的家庭環境也注重了當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這種社會環境及家庭熏陶下,當今大學生更加注重自我,崇尚自我價值發揮。學生主動實現自我價值意識增強。
(2)自由開放的個性及理性思維
改革開放的促進和周外各種思潮的沖擊下,當代大學生不再是沖動和盲從的一代,他們善于思考,崇尚理性、欣賞自主,有著自由的政治追求和信仰,在思潮激蕩的年代,他們練就了極強的接受能力,從積極的角度看,對新事物的接受采納能極大的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1)多元思潮引發信仰危機
事物發展利弊并存,多元思潮、自由個性、思想的進步,雖促進了當代大學生獨立思考,個性多元化發展,但多種宗教信仰自由發展,也極大沖擊了中國大學生原有的社會主義價值信仰,一些學生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方面產生了動搖。
(2)社會不公平現象造成誠信缺失
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大學生們目睹了社會上諸多的不公平現象,傳媒的迅速發展也加大了這些不良社會影響的擴散。郭美美事件、李剛事件,各種腐敗事件,造成了當代大學生對誠信的缺失,這種誠信的缺失直接導致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淡化。
(3)就業競爭帶來的心理恐懼
市場的殘酷激烈競爭環境下,高校擴招及高校產業化發展無不造成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現象,一些學生產生了心理畏懼甚至恐慌,不能夠正視自己能力和水平。就業的心理恐慌的增加使得大學生的心理歸屬感降低,也隨之影響了大學生社會服務意識。
(4)經濟迅速發展引發價值取向失衡
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很多同學認為物質財富等同于精神財富,人情淡化,金錢至上,人際關系金錢化的價值取向日益明顯,這種功利的不良現象極大歪曲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
(1)社會的價值觀再造
目前形勢下,針對當代大學生特點,高校學生管 理工作應探索出一條具有時代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有所放失地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申馬列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取向,重新注重傳統教育,在使中國傳統文化重新占領教育陣地的同時,增強大學生愛國的教育。由愛國及愛黨,激發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及回報社會激情。(2)揚善避惡,積極開展有效的心里疏導
新形勢下,教育模式以導為主,逐步向指導化、咨詢化、服務化方向發展建立完善的高校心理咨詢機構,適應開展有效學生活動,針對社會不良現象,丑陋風氣,及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疏導,揚善避惡,端正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明理善惡,主動在校園內形成抑制不良風氣侵襲的防御體系。(3)建立培養學生“自我管理”體系
學生“自我管理”體系實質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體現。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服務辦學,在構造 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同時,注重發揮學生個性、創造性,尊重個性培養,因材施教。(4)注重心理素質教育
高校通過心理課堂、咨詢完建立及時調研發現學生心理癥結,及時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培養社會素質感,培養學生信任感重塑當代大學生自信心理,抗壓解壓能力,是當代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
[1]應飚,呂春風.論高校主體性教育實踐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5(8):90-91.
[2]張堅,許振珊.以人為本,創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5,(01).
[3]于蘭,高文.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特點與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研究,2005,(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