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反映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低下。而情景化教學方法的引入,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思想品德相關知識的認識,有助于激發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興趣。本文分析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情景化教學的必要性,探討了情景化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策略,以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 情景化教學 探索
思想品德課是初中階段的基礎性課程,在促使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塑造完美的品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為思想品德課的任課教師,應該充分認識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積極采取有效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一、實施的必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情景化教學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當前思想品德教學的需要;其二,是學生學習心理的需要;其三,是落實有效教學的需要。下面逐一進行分析。
1.是當前思想品德教學的需要
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
首先,教師往往將知識目標當作重點,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同時,思想品德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脫節,不能在心理健康、文明消費、人際交往等方面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而且部分內容比較陳舊、簡單,很難滿足當今教學的需要。
其次,思想品德課的任課教師在組織教學、選擇教學方法以及課堂評價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在組織教學時,仍強調以教材為中心,并運用灌輸說教的方式進行教學,未將學生已經存在的思想、情感、道德經驗考慮在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是根據教師事先的安排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導致課堂上缺乏平等、坦誠的氣氛;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多數思想品德教師僅僅依據教材內容,使用一支粉筆來進行教學,很少一部分教師使用多媒體授課,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極易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枯燥,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厭學情緒;課堂評價方法缺乏科學性,僅僅將考試的分數當作學生學習好壞的劃分依據,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身心發展情況等內容,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所教內容實施情景化教學,一方面有助于良好課堂環境的營造,另一方面可有效克服教師的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良影響。
2.是學生學習心理的需要
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需求有著直接的聯系,若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很好地得到滿足,他們就會具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反之,則不愿意主動學習。在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是一味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這非常不利于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實施情景化教學,需要將學生的需求考慮在內,層層設疑,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師情、學生情以及教學內容充分融合在一起,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思想品德學習中。
3.是落實有效教學的需要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引入情景化教學,是落實有效教學的需要:其一是改變學科現狀的需要,其二是促進有效化教學的需要。從新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不難看出,新課標非常重視運用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及民族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公共活動,體驗與感受社會生活,引導學生養成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行為與習慣,最終達到升華思想、內化道德的目標。而情景化教學法,可使學生的態度、特長、情感得以充分發揮,使學生更加關注現實生活,可以有效地改善傳統思想品德課堂缺少人情味的弊端,顯著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
通過調查工作在思想品德教學一線的任課教師可以發現,實施情景化教學是落實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通過情景化教學有助于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創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良好發展。而且面對不同的教學情景,可驅使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思想品德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實施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情景化教學分為很多種,其中故事情景化教學、問題情景化教學、角色扮演情景化教學最為常用,接下來著重探討這三種情景化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故事情景化教學法
初中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尤其對故事比較感興趣,教師應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結合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在不同教學環節采用故事情景化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上課之前教師應根據所教內容,通過查詢相關資料準備好不同的故事,上課后首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后由故事引入到思想品德教學內容中。學生非常樂于接受這種課堂導入方式,進而能全神貫注地聽講。當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或為了加深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記憶時,教師亦可通過講故事的手段進行教學。另外,為了升華教學內容的主題,教師應靈活運用生活小故事、語言小故事等。實踐證明,故事情景化教學法不僅有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而且可引發學生深層次的討論,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與理解。
例如,在講授“眾人劃槳開大船”這一節時,為達到升華教學主題的目的,使學生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教師可為學生講述《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使其明白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將事情做好的道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故事時應做到與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良好契合,并控制好講故事的時間以及學生的討論時間,避免顧此失彼情況的發生。
2.問題情景化教學法
問題情景化教學法是情景化教學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實踐中均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初中思想品德任課教師應注重問題情景化教學法的運用。
首先,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設置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景,通過層層設置相關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問題情景進行積極的思考,并引導學生到教材上尋找答案,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思想品德知識的重要性,使其內心的求知欲得以充分激發;其次,為培養初中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在整體把握思想品德內容的基礎上,設置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多問“為什么”“該怎樣更好地解決”等,以改善之前教師一味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弊端。
例如,在講授“親近師長”這一節時,教師可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歌曲與視頻,引發學生對師長的關注。作者就為學生播放了陳紅演唱的《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并播放對應的視頻,而后問學生“什么是親近自己的長輩”“怎樣做才算親近長輩”等一系列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索。作者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的這類問題,最終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角色扮演情景化教學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為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往往鼓勵學生手腦并用,而角色扮演情景化教學法剛好能滿足教師的需求,而且學生不會感覺學習的枯燥,無形之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認真分析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常見、有趣的情景,邀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增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講授“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這一節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安靜、祥和的大森林的景象,各種小動物在小河邊歡快地玩耍,之后人們開始砍伐森林,并建立化工廠,開始向河水中排放大量污水,向空氣中排放大量廢氣等。此時教師可邀請學生分別扮演小松鼠、小魚兒、小鳥等角色,說出大森林遭破壞后自己的感受等,以此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總之,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化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把比較枯燥無味的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和體會所學內容,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規范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朱旺.初中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實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劉文群.初中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3]吳紅金.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