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深入,現階段的中學教育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認真開展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外,還需要重視音、體、美等綜合學科的教學。為了培養思想健康、高素質的人才,加強美術學科的教學刻不容緩,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從提升美術教師的專業素質出發。本文從完善理論學習、加強教學反思、強化教學研究、重視發展評價等方面探討了中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學 美術教師 專業發展 教學反思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通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和自己的終身學習,不斷掌握教育專業知識并提升教學技能,不斷強化自身從教素質,從而使自己成為專業的教學工作人才。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各個中學對美術學科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高素質的中學美術教師也是現如今教育研究的主題。為了提升美術教學的質量,需要更新教師理念、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與時俱進和穩定發展。在本文中作者對中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進行了一些研究與探索。
一、完善理論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美術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應該遵循職前培養、入職培訓、職后進修等長期學習的專業發展方式。教師應該在課余時間自學,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與教育科研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因為教師自學存在著學科課程不系統、學習時間不能有效保證、學習效果有待提升等問題。教師還可以選擇寒暑假進修或是脫產進修,如攻讀教育專業的研究生學歷課程等。教師的崗前培訓可以采用網絡課程培訓或單科課程進修的方式。和自學方式相比,繼續教育的學習方式更加系統,能夠選擇系統的專業課程進修學習,有充足的時間保障,也能有效保證學習效果。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優勢與缺陷,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與方法來繼續深造,完善自身的美術專業知識系統。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完善教師理論系統,加強教學知識儲備,為自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加強教學反思,改進教學過程
美術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不斷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能力;教學反思還可以豐富教師的專業和實踐知識,提升教學技能,強化素質教育理念。所以,教學反思是促進中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1.專題教學反思
專題教學反思是對某一特定問題進行多方位思考,具有明確問題取向的特性。這種反思方式目標明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深入分析問題。教師可以選取美術教學系統的相關要素作為反思對象,如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媒體的運用、教學過程的開展、教學環境的優化等方面的內容,也就是對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中涉及的教學要素進行分析和思考,探討其是否符合現階段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和規范,以及是否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教學反思也可以是反思整個教學活動全過程,如反思美術教學設計、教學開展、教學指導、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教學應用等一系列教學活動。教學反思的對象還可以是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如導入、講解、板書、演示、示范、分析、提問、答疑等。
2.整體教學反思
這種層面的反思不是針對某一具體要素和問題,而是將美術教學作為一個整體,對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進行思考。如上完一節美術課以后,教師可以分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什么有些學生對美術課沒有興趣?”“這節課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針對人物素描的相關細節還可以如何優化設計教學組織過程?”諸如此類。從課堂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和有重要影響的事情著手,開展整體教學反思,由此促使美術教師更加完整地認識自己,提升自身美術教學的素養和技能。
三、強化教學研究,落實教學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以及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深入,現階段的美術教學目標和教學思想也隨之轉變,強化教學研究、落實教學轉變是新時代提升美術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美術素養、審美能力、正確價值觀的培養,以培養人、塑造人為教學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美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素質教育。有關的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本性具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與需求,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求知是人類的本性。”美術教師需要不斷地深入教學實踐,開展教學研究,滿足和強化教師進行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興趣和動機。現階段,教學研究是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的重要策略,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途徑。
教學研究包括理論知識學習與教學實踐兩部分內容。理論知識學習與教學實踐是相輔相成的,這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會枯燥無味,不能驗證學習效果;單純而盲目的教學實踐也無法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所以在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實踐,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學習理論,才能學有所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運用理論指導實踐,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才能全面提升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近年來,各個中學對美術學科的重視有所加強,但是由于受到中考的影響,學生對美術課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通過教學研究,認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吸收他人優秀經驗,找出差距,總結經驗教訓,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在解決問題中提升自己,才能將自己培養成高素質的美術教育人才。
四、重視發展評價,促進專業發展
上文提到的理論知識學習、教學反思、教學研究是從教師層面來研究的。從學校層面來看,可以通過不斷建設和完善教學制度與體制,促進美術教師的專業發展。其中發展評價至關重要,應根據教師職業生涯的先后進行客觀的科學評價。
1.定位性評價
該評價方法是指在入職初期的評價,也叫安置性評價。其實質是分析教師工作的初始狀態,如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思想道德、專業心理等方面的素質,為教師制定發展起點,探尋適合教師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奠定發展基礎。定位性評價可以通過專業知識考試、課堂觀察、查看教師學業檔案等方式來完成。
2.形成性評價
該評價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全方位評價,包括分析教師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和問題,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等。如對教學組織方式、教學順序、教學方法等進行評價,以及提出如何進行補救性教學的方案,確保教學過程順利開展。形成性評價方法有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座談交流等。
3.診斷性評價
該評價方法是在教師工作階段進行的,其目的是深入分析和診斷教師教學效果不好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措施,及時做出教學調整。在完成形成性評價以后,教師要根據形成性評價的結果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組織等方面進行調整,若還存在教學效果不好等問題,就應該實施診斷性評價,深入了解和解決教學效果的問題。一般通過課堂觀察來實施診斷性評價。
4.終結性評價
該評價方法是在某一教學階段結束時給予教師的評價,其目的是評價教師的業績,并以此作為教師能力與資格的證明,或者為選拔人才服務。如利用終結性評價進行教師職稱評定、考核評定、評優等。一般采用查閱教師工作檔案、課堂觀察等方法實施終結性評價。
五、總結
中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從完善理論學習、加強教學反思、強化教學研究、重視發展評價等多方面入手,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教學實踐,結合現階段中學生的認知基礎、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結合新課改背景下的美術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策略,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實現其專業的提升與教學技能的強化,以便更好地為中學美術教學服務,培養綜合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沈學文.論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新課程(下),2010(4).
[2]吳文鴻.關于中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的五個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Z2).
[3]蔡雯璟.中學美術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研究[D].寧夏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