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云
摘 要:初中數學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探究水平,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進而提升學習效率,促進自身發展。本文基于此,就思維理念下初中數學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進行了策略探析。
關鍵詞:思維理念 邏輯辨析 實踐辨析
思維理念教育是指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針對數學邏輯性強、對思維能力要求高的特點,教師應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運用的引導,通過科學有效的邏輯牽引,幫助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仍以反復的知識灌輸和大量的機械重復練習為主,這樣的教學方法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學生長時間處在被動接受狀態容易形成思維疲怠,失去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率;二是長期僵化的機械練習容易麻痹學生的大腦,固化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三是初中階段思維能力發育不良將導致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時力不從心。因此,將思維理念教育引入初中數學教學,既是增添初中數學教學趣味、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踐行新課程改革理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內在需求。作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后總結認為,要充分貫徹思維教育理念,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升,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從做中學,從實踐中得經驗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知識是源于實踐的,我們的思維常常都是先接受實踐經驗,再升華為知識理論。與實踐剝離的知識學習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顯得不扎實。而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大多是這樣: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時都是先進行知識灌輸,再讓學生根據所講套路反復操練。這種先學再做的教法,首先違背了獲得知識理論的思維規律;其次機械練習與我們源于生活的實踐也有所不同,缺乏探究過程產生的思維碰撞和知識建構。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因此,基于思維理念,要想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首先要讓學生實踐,從做中學,讓學生通過基礎訓練得到知識體驗和學習經驗,形成最初的思維輪廓,為之后的知識教學做好準備。初中數學教學要發揮“做中學”的作用,就要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前操練這兩項內容,利用任務設計、活動驅動、情境引導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的思維脈絡,初步形成思維認知,為之后由教師主導的思維建構打好基礎。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效數對”這一內容時,作者是這樣引導學生通過預習開展“做中學”的:作者總共設計了兩個“引子”,第一個“引子”是一張學校的平面地圖,這是一張畫滿格子的地圖,在橫向和縱向上標注數字,地圖上清楚地畫出了教學樓、圖書館、升旗臺。作者讓學生用最簡單的方法說清楚教學樓、圖書館、升旗臺的位置。第二個“引子”是讓學生畫一張圖,清晰直觀地告訴家人自己坐在教室的哪個位置。像這樣,第一個引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便有學生利用“往上3,往右5的交點”這樣的數字來標注各個建筑物的位置,雖然表述還不規范,但有效數對的概念已初現雛形;第二個引子以第一個引子為基礎,通過畫圖探究,引導學生直接運用剛剛習得的定位技巧。學生通過這樣的預習,在思維上對有效數對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教師再進行教學便事半功倍了。
二、從思中清,在分析中辨真偽
大部分初中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思維能力不強,行事缺乏思考,對于知識概念的自主辨析識別能力不強。針對這一現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思維理念教育的一大關鍵點就是教會學生思考,讓學生在知識解構分析的過程中掌握辨識能力,形成一定的思維邏輯判斷力,從而促進知識學習,提升學習效果。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辨析一般采取以下三種方法:一是讓學生分析概念,數學概念一般是高度凝練的語言,簡練但并不利于初中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分析對概念產生形象認知,有助于其更好掌握概念。二是讓學生分析解法,解題是數學活的靈魂,讓學生分析解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擴容大腦,活躍想象。三是讓學生分析錯誤,能自我修正是思維能力強的一大特征,讓學生分析錯誤,既能幫助他們認識理解問題,也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辨析水平。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分式”這部分內容時,作者為了引導學生分析分數的基本性質,特意提到一句話:“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作者首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能乘以0?”學生很快回答:“因為分式分母為0無意義。”作者接著問:“那分子能為0嗎?”學生短暫思考后回答:“如果分母不為0的話,分子是可以為0的。”“既然分母不能為0,分子可以為0,那為什么分式性質里分子與分母都不能是0呢?”作者繼續問,學生進行思考后回答:“因為分式的分子分母要同時乘以相同的數,大小才不變,所以分子和分母等于捆綁了,這個時候分子為0,分母也會為0,那么分式就沒意義了。”像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從思維上剖析分式的性質,有效促進學生深度掌握概念,提高抗錯能力。
三、從理中得,利用注釋固成果
初中數學無論是教還是學,要提高效率,都離不開“清晰”二字。所謂“清晰”是指教師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學生也清晰地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學到的這些知識有什么用。概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與學生思維邏輯的清晰程度密切相關,當學生的思維能夠清楚地辨析各類知識特征時,錯誤自然就銷聲匿跡了。那在教學中要如何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學習思維呢?關鍵在于“整”,整合相關概念,整理各類知識。橫縱聯系密切、相互轉化頻繁是初中數學的一大特點,學生容易出錯也是因為沒抓住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思維出現了混亂,所以在教學中要通過整合、整理,將這些關系弄清楚,將他們的相互應用理順暢。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作者建議教師采用注釋法,通過引導學生在重要知識點、典型例題旁邊做注解、寫標注,在各個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從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全面認知和整體把握,提升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清晰度,促進學生知識學習效率提升。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節內容時,作者就引導學生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旁邊做注釋。如“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且相等”旁邊注“有一組鄰邊相等:菱形、正方形。”在“平行四邊形對頂角相等”旁邊注“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正方形。”像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注釋,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整合知識,學生通過注釋能夠清楚地知道各個概念之間的異同,形成清晰的思維認識,而思維上的清晰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靈活調動概念,準確轉化運用概念,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
思維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主要是要抓住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順勢而為,讓學生以一種更符合他們思維習慣的方式去學習和掌握知識,學生學起來輕松省力,學習效率自然就積極、高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牢牢把握住做中學、學而思、思而理、理而獲的規律,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得思維靈感,打開學習大門;之后通過啟發思考,幫助學生辨析知識、理解概念;最后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歸納、識別整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形成知識自覺。通過這樣遵循規律、逐步深入的過程,開拓學生思維,啟發學生智慧,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學習,最終促進初中數學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和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教研版,2014(10).
[2]曹霞.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J].東方教育,2014(5).
[3]許淑紅.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J].科學與財富,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