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摘 要: 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文章認為,教師只有注重教學反思,才能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教學活動中的種種本質特征,成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學實踐者,成為最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
關鍵詞: 教學反思 一般型 骨干型 經驗型 專家型
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中反思,才能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教學活動中的種種本質特征,成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學實踐者,成為最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一)反思教學有利于教師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一般型”教師成長為“骨干型”教師。
沒有對自己教學經驗的繼承和對教學教訓的吸取,對教學的認識只能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其教學水平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師層面,不能成長為“骨干型”教師。
(二)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由“經驗型”教師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通過教學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積極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徑,從而沖破“經驗型”的束縛,成長為一名教學研究者。
(三)反思教學有利于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由“教書型”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通過反思教學,能使教學更理性、更自覺,教學過程更優化,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盡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四)反思教學有利于教師提升理論水平和拓寬知識層面,由“學科型”教師成長為“學者型”教師。
一個善于反思的教學實踐者,一定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掌握科學理論的人。反思性學習,是教師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創造性學習,經過理論的重構和重建,積累大量知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創造新知的目的。
二、教學反思的步驟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p>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里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首先,教師要敢于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
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
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為的反思。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媒體等方面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教學中的不良行為。
3.教學效果的反思?!罢n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遺憾之處,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因此,教師課后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
(三)掌握反思方法。
1.內省反思法。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
2.交流反思法。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
三、教學反思效果
(一)反思,讓教師成長成為一種自覺。
教師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夠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教育問題。借助反思,教師可以對教育經驗,特別是問題性經驗進行批判性分析,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和實踐,并會主動尋找新的思想與策略解決當前的教育問題。
(二)反思,讓教師成長成為一種可能。
教育絕非像學技術那樣簡單,它是一門藝術,單靠某種“一二三四五”排列出來的所謂策略,一定不能夠讓它綻放出藝術的絢麗和豐滿。因此,教育需要研究,全方位的、高意蘊的研究。而教師的反思,恰恰就能夠實現這種研究。
(三)反思,讓教師成長成為一種品質。
就像是植物的成長一樣,任何生命的成長都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的影響。教師的職業成長也不例外,傳統的教師成長模式下,更側重對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培訓,是一種以外因為核心的成長理念。
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系統的反思,可以從沖動的、例行的行為中解放出來,以審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動??梢宰尳處熣驹谧约褐猓宄亓私庾约旱男袨楹妥约罕旧?,更深刻地洞悉自身的主體力量。也就是說,教師有了“自己成長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可能,有了成長的尊嚴和動力,有了成功的自信和力量。一旦成長成了自己的事情,教師的發展就有了行動的張力,辛苦就不復存在,埋怨就會即刻消失;一旦成長成了自己的事情,反思就會成為習慣,虛心好學、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就會成為教師的內在品質——無須強迫,就能自發出現。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