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摘 要:企業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會遇到所需資金大于自身所擁有的資金的情況,在金融市場日益開放的今天,企業有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金,然而不同來源的資金有不同的資本成本。企業要追求最高的經濟效率,進行正確的決策,就必須對資本成本進行分析,以最小的投入來取得企業所需要的資金,實現利益最大化。對企業而言,資本成本是企業進行投資決策、吸引資金必須的投資收益,如果企業實現的收益率高于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企業會產生利潤,同時也會吸引大量的投資者。企業應該注意控制資本成本,從而提高資本的運用效率。
關鍵詞:企業;資本成本;決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5-0028-02
一、資本成本的含義和構成
(一)資本成本的概念
企業資金成本是指各類資金包括債務資金和權益資金成本的加權平均數。企業進行投資前,先要籌集投資活動所需要的資金。企業融資有兩類:一是進行內部籌資,內部籌資是通過企業提取留存收益和折舊而進行的;二是外部籌資,通過債權性籌資和權益性籌資進行的是外部籌資。相比于內部籌資,外部籌資的成本是明顯的,是必須要進行支付的。而內部籌資需要的僅僅是機會成本,從會計上來講,內部籌資是不需要花費費用的。外部籌資則需要一定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我們所說的籌資的資本成本。從微觀來看,資本成本影響著企業價值,并體現在整個財務決策過程中,資本成本也是投資等活動的評價標準。從宏觀來看,資本成本在發展資本市場以及建設證券制度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引導資本流向,加強資源配置。
(二)資本成本的組成
一般來說,企業的資本成本包括籌資成本和用資成本。企業在獲取資金的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是籌資成本,如在發行股票和債券過程中支付的印刷費、發行手續費、公證費等。用資成本是企業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所要支付的成本,如企業支付的股利和銀行借款的利息費用。對于企業來說,用資成本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一直需要支付的,而籌資成本僅僅是在籌集資金時進行支付,可以進行一次性的扣除。
另外企業的資本成本還可以按照用途進行分類,分為個別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以及邊際資本成本。企業通過某一項融資方式進項融資的資本成本是個別資本成本,例如長期借款成本、普通股成本、優先股成本等。對各項融資方式的資本成本進行加權平均就得到了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進行加權平均的權重是各項融資所得到的資金在總融資額中所占有的比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需要擴大規模,需要追加投資,追加籌集所產生的資本成本就是邊際資本成本,邊際資本成本的大小是對最佳籌集進行評價的重要標準。
資本成本可以用絕對數或者相對數來表示,用絕對數表示的,如資金使用費、長期借款費;用相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期資金即為資金占用費和實際取得資金之間的比率。在財務管理中,一般多使用相對數來表示資本成本。
二、企業資本成本在經營中的作用
(一)企業資本成本是評價方案的重要標準
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籌集資金,通過不同渠道籌集的資金會產生不同的資本成本和財務風險,但不管選擇何種渠道、采用哪種方式,主要考慮的因素還是資本成本。現代企業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時往往采取使用動態評價法,相比較于靜態評價法,動態評價法更加能夠體現出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為外部籌資會產生資本成本,所以動態評價法是更優的評價方法。常見的動態評價方法有內涵報酬率法和凈現值法。
內涵報酬率是指項目本身所帶來的收益率,企業對投資的項目的內涵報酬率和資本成本率進行比較,當項目的內涵報酬率大于資本成本率時,該項目的投資是值得的;反之,就不值得對項目進行投資。
凈現值是某一特定時期內現金流入的總現值和現金流出的總現值之間的差額。企業使用凈現值法對項目進行評價時,只有項目所產生的凈現值大于零才值得投資,而對項目的現金流進行折現所用到的折現率就是資本成本。從實踐來看,凈現值法是一種較簡便和常用的投資方案評價方法。
(二)企業資本成本是企業籌資、選擇資本結構的重要依據
債務籌資和權益籌資是企業獲得資金的兩種主要方式,兩者各有優劣,對于企業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要將籌資金額在兩者之間進行分配,確定一個最優的資本結構。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企業會選擇債務籌資,利用財務杠桿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是債務籌資的增加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負債的成本,企業選擇不同的資本結構也就選擇了不同的風險和資本成本。企業需要選擇最優的資本結構,使企業既能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所帶來的好處,又能有效地避免財務風險。從理論上來講,企業應該讓籌資得到資金的收入等于籌資所產生的成本。
對各種籌資方式進行比較時,企業需要關注的是個別資本成本和加權資本成本。企業需要依據個別資本成本來的高低選擇籌資方式,同時也要將個別資本成本和風險結合,確定出一個最優的企業資本結構。另外,最優資本結構是隨著企業的發展的不同時期而不斷變化的,根據行業的不同,最優資本成本也是不斷變化的。最優資本成本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合理的資本結構能使得企業的預計投資收益率高于企業的資本成本,而最優的資本結構是使得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小的資本結構。
(三)資本成本在衡量企業效率中的作用
資本成本是企業創造價值能力和資本利用情況的重要的指標,在一定時期內,如果企業的總資產報酬率大于資本成本,那么其資本運用的效益較好;反之,則較差。近年來,逐漸興起了以價值為基礎的評價體系,其改變了傳統評價體系中的只重視收益而忽略成本的一貫做法。經濟增加值(EVA)是價值評價體系中的核心指標,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變量。從稅后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得到經濟增加值,只有當企業的收益率高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務成本和股權成本)時,企業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利用經濟增加值對企業經營進行評價,通常對公司采取統一的資本成本,如可口可樂公司對全球的業務統一采取12%的資本成本。但在各單元實際情況有較大區別時,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資本成本。
相對于傳統的評價方法,我們總結出使用經濟增加值的優勢。首先,經濟增加值人們對于企業價值的評價更加客觀,在注重收益的同時也看重成本。其次,經濟增加值的使用有利于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投資,在企業考慮追加投資時,資本成本成了硬約束。
三、我國企業中資本成本研究的現狀及原因
(一)我國企業中資本成本研究的現狀
在我國現在的企業中,由于企業必須在規定時間償還債務,所以對企業來說債務成本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是,企業往往忽視了股權資本成本,很多企業認為股權資本成本是不需要償本付息的;另外,在技術上,股權資本成本的估計模型在應用上還有大量的困難,使企業難以確定股權融資的資本成本,例如,國內缺乏作為無風險收益率的短期國債市場,投資者分散、組合程度低。難以估算的股權資本成本使我國企業對于資本成本的重視遠不如市場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
(二)我國企業資本成本研究的發展
首先,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市場經濟,到現在短短的30多年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這期間,發展起了一批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在經營理念上大致相同,沒有學到國外先進企業的精髓,而對資本成本的研究淺嘗輒止。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產生了獨特的市場環境。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需求遠大于供給,基本上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速度都是十分迅猛的,每個行業都是買方市場,企業收益遠遠高于了資本成本,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是基本不用考慮資本成本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前的模式必定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新情況,市場將會逐漸趨于穩定,資本成本必將逐漸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約束,企業必須重視資本成本,對資本成本的研究就成了必要,以使其運用更加的規范,從而使企業的決策更加合理。
四、企業資本成本決策研究展望
資本成本是關乎資本市場基本架構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要素。首先,資本市場是多要素統籌共同作用下的系統工程,而資本成本能有效提高資本市場的安全性,保障資本市場整體健康運轉。在這一系統中,上市公司是最活躍的因素,上市公司的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使資本市場處于波動中。
正是由于資本成本在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要完善資本成本約束,構建合理的經濟體系。首先,要完善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改革初期,為了安全性考慮,我國資本市場的主體以國內投資者為主。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健全的資本市場,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上主要還是境內投資者,但從長遠來看,合理的引進境外投資者有利于我國企業樹立資本成本意識,促使國內企業進行合理科學的投資。
其次,要強化管理者的資本成本意識。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優越性,但是經營者受雇于股東,企業的經營者受雇于股東大會,與企業受益的聯系稀疏是資本成本控制的巨大漏洞。要從利益聯結和監督約束兩方面強化管理者的成本意識,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
最后,要在資本市場上培育戰略投資者,只有真正成為戰略投資者才能讓股東真正成為公司的主人對公司的管理者進行監督和約束,從而充分體現現代企業制度產權分離的優越性。
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經濟環境,通過特定的融資渠道和資本市場,采取一定的方式籌集到自身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降低籌資組合的總體資本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最終的理財目標。隨著市場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企業制度必須越來越完善,才能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提升企業的效益,更好地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期待資本成本能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經濟體系能夠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張偉.有關資本成本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
[2] 李穎,江倩.論資本成本與企業戰略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7).
[3] 王昕.淺析資本成本在企業財務中的應用[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4,(2)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