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東
摘 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改革進程中承載著越來越多的職責,并且面臨著日趨復雜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不但給中小企業帶來巨大的沖擊,甚至會危及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對中小企業內涵及財務風險進行了界定,對財務風險的特征及類型進行了闡述,剖析了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及成因,并提出了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5-0220-02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國中小企業在改革進程中承載越來越多的職責,與此同時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日趨復雜。財務風險不但會給中小企業帶來巨大的沖擊,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因此,中小企業需明辨面臨風險的類型、原因及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制訂財務風險防范的對策,盡可能規避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將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維持企業正常的生產運營活動。對我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研究,對于防范和化解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穩定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小企業內涵及財務風險的界定
中小企業是相較于大企業而言的,一般是指經營規模較小、勞動對象在企業集中程度較低、在所處行業中無法起主導作用、不能對所在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企業。
財務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即舉債風險,是指由于企業舉債而帶來財務方面的不確定性。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各項經濟活動中由于各種不可預見風險因素的存在,使得企業預期與實際的財務收益產生的偏差[1]。
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及類型
1.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能夠使企業的財務收益產生差異,加大了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其具體特征如下:
一是客觀性。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即風險無處不在,要想消除它,只有采用各項技術措施來應對,以其防止和規避損害的產生和費用的損失。
二是全面性。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始終,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都會產生財務風險。
三是不確定性。財務風險具有可變性,若企業財務經營狀況發生變化,就會加大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四是雙重性,即風險與收益并存。企業的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反之亦然。
2.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類型
一是籌資風險。中小企業由于籌集資本渠道的不同而導致資本結構不理想,由此產生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并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
二是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因市場需求的變動導致預期收益與最終受益偏離的風險。
三是資金運營風險。由于市場經濟環境的復雜多變,使得中小企業對市場走向的掌控和適應能力的不足,導致經營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及由此帶來的損失。
四是管理風險。中小企業內部由于經營管理不善或財務風險管理意識不足也會給中小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三、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1.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亟待完善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一個風險管控體系,其構成是依據企業的財務報表、營銷規劃及相關的會計報告為基礎,主要是針對企業的運營情況、營銷計劃的實施、財務活動等進行分析和評判。試圖在企業的運營管理活動中辨析出潛存的運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并在風險成形之前告知企業管理者,督促其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找尋致使財務狀況惡化的主要因素并進行財務風險防范[2]。當前,多數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組成還沒有形成體系,徒有其表,亟待完善。
2.財務風險內部管理混亂,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中小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混亂是其在防范財務風險方面存在的一大癥結。中小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間資金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分、管理混亂的弊端,使得資金利用率低下,資金的安全性無法保障。企業在投資決策時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市場調研和科學的論證就盲目投資,由此產生了巨額的負債或不良資產。在資本構成方面缺乏科學規劃,籌資成本居高不下,利息壓力增加,財務風險比重增大。目前,中小企業的財會管理從業人員由于受自身專業教育的制約,其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都有待提升,他們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尤其是職業判斷力和執業水平,無法應對當今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3.資本構成不合理,負債比例略高
中小企業資本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于籌資渠道的多樣性及籌資決策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中小企業資本構成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企業資本構成中若負債率過高,會使利息負擔過重,應得利益降低,進而導致財務負擔加重,使得企業償債能力下降甚至資金鏈斷裂,并由此產生財務風險。而負債經營是一把雙刃劍,既會為企業帶來財務杠桿利益,也可能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3]。當不利因素產生時,債務風險會轉化為真正的財務危機,企業就不能保持正常運轉甚至有破產的危險。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運營資金不足,籌資渠道狹窄,融資困難是遏制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當前,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還沒有能力面向社會發行企業債券,而國家的政策體系還不完善,力度較弱,覆蓋面較低,主要是偏向大型國企,在政策上忽視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而中小企業資本實力有限,注冊資本金普遍較低,可以向銀行質押的或能夠得到銀行認同的不動產(如房屋、建筑物等)數量不足;并且大多數中小企業都處于高速成長期,在該階段的生產周期中,企業的資金需求量巨大。總之,資金短缺遏制了中小企業的成長,資金不足成為制約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5.投資規模過大
在中小企業發展初期,多數投資者都力圖把企業規模鋪得大一些,而沒有認清其中潛在的財務危機,當各種影響因素變動時可能會誘發危機的爆發。此外,當企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時,投資者易信心膨脹,對企業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易形成投資泡沫;當外部經濟環境異動時,泡沫的破滅會使企業瞬間陷入危局。所以,中小企業的投資者在投資導向上應注重收益與風險的均衡問題,合理選擇投資項目,將投資規模置于可調控的范圍內。資金的投放要留有余地,避免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四、加強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建議
1.強化風險預警系統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控制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也是企業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
首先,企業要強化對財務風險的認知,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定期對各項財務數據、指標進行整理、分析,對企業可能面臨的、潛存的財務風險及時的進行監控和防范;要及時向管理者匯報相關的風險分析數據,以便及早做出預防風險的決策[4]。
其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根據利用與財務風險相關的各項經濟指標來分析各項財務數據,以便及時調整財務活動,達到控制風險,進而保證整個企業的正常運營。
再次,若發現企業財務指標發生異動,企業要采取果斷措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和財務政策,對財務風險進行化解和防范,保障企業的經營管理順暢進行。
最后,企業做重大決策時,既要考慮預期收益,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所承擔的風險,要充分利用風險預警系統分析可能產生財務風險的成因,再運用恰當的方式提出應對措施,在財務風險發生前及時的防范。總之,企業要運用風險預警系統,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戰略決策能力。
2.強化財務風險內部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針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構建內部控制制度時要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規定,充分融合本企業的特質、規模、管理模式等諸多內容,構建出適合企業長遠發展的內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合理設置企業組織架構,明確各職能部門權責。
其次,要著重樹立企業運營管理的理念和特色,確立行之有效的管控方法。
再次,要關注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機構要時刻保持其獨立性,它既可以幫助管理者監督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又可以檢查財務收支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不斷發現不足并提出整改建議,以形成良好內部控制環境。
最后,要加強財會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不斷增強其風險意識和執業水平,同時要積極引進人才,為企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3.構建合理的資本結構,管控負債總體規模
防范財務風險最關鍵的是合理設計企業資本結構。通常采用的辦法是調整負債與權益資本的比例,保持適當的負債,降低資金成本,控制負債的整體規模,確保審慎的負債比,杜絕到期出現無力償債的現象發生,進而有效地預防財務風險。同時,中小企業要防范財務風險,在創業初期攤子不要鋪的太大,在發展過程中不要跑的太快,在企業運營過程中要以“穩健性原則”為第一要務。從理論上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一般在50%以下為宜[5]。企業應充分利用當今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優勢,優化資本結構,徹底變更過去單一的融資方式,擇優選擇銀行貸款、發行債券與股票和商業信用等方式,以組合的方式籌集企業運營所需資金,不斷降低融資成本,規避企業的財務風險。總之,中小企業要依據自身的發展規劃和償債能力來選擇負債經營,要嚴格控制舉債規模,努力做到還債時間均衡、債務種類搭配合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防范和規避風險的目的。
4.加強現金流量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中小企業要提升自身防范風險的能力,就必須重視現金流管理。目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給企業帶來沉重的生存壓力,只有不斷健全現金的內部控制制度,提升現金流的監控水平,減少資金浪費,才能夠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企業應科學規劃現金的流量,使其能夠滿足日常運營及突發事件發生時的資金需求,要通(下轉248頁)(上接221頁)過強化內部財務管理力提高資金的周轉率,使其使用效果達到最佳,進而達到預防財務風險的目的。就企業整體而言,現金流貫穿于企業運營的始終。據調查,有的企業雖然賬面余額豐厚,但現金流卻不足;有的企業雖然經常處于困境,卻可以憑借手中充沛的現金流賴以生存下來。由此可見,企業得以持續發展靠的不是利潤而是充足的現金流。為此,企業應管理好現金流,做好市場調研及新產品的開發,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最好的狀態推進企業的發展。
5.適時轉移財務風險,確保企業收益的實現
中小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認真觀察市場運行的軌跡,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降低生產成本,適度轉移財務風險。對各類投資預案要進行深入細致的市場調研和科學分析,力爭投資于具有市場潛力的實體經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財務風險管理不僅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的主要內容。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運營管理的全過程,企業應正視財務風險,選用切合企業發展實際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6]。當今的市場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企業經濟發展易出現起伏波動,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應對市場經濟波動刺激的結果。基于此,中小企業應對運營活動、籌資和投資的現金流的分析中,找尋預防財務風險的舉措,為企業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及財務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蔡志鴻.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問題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6):72-73.
[2] 金大祥.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J].企業研究,2011,(16):65-66.
[3] 曲國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2):14-15.
[4] 尚冬梅.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策略與控制措施[J].管理學家,2012,(4):116-117.
[5] 趙芳.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形成原因及防范對策[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3,(12):486.
[6] 鄭波.中小企業負債經營與財務風險防范[J].中國商貿,2013,(21):56-57.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