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
摘 要:貿易術語作為國貿實務中的重點與難點部分,學生學起來有相當高的難度。其有特色之處在于,用同一個貿易背景資料貫穿始終,從而使初學者在理解貿易術語基本含義和作用的基礎上,輕松掌握貿易術語FOB與CFR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貿易術語;案例貫穿;FOB與CFR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5-0115-03
國際貿易是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之間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貿易術語則是國際貿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貿易術語可以用簡單的三個英文字母后加一個指定的地點表示。然而,這樣一個專門用語卻在具體的貿易實務操作中有著其他專有名詞所無法比擬的獨特內涵。
例如,中美兩個貿易商成交一批天津紅小豆,在天津港裝船,經過浩渺的太平洋,到達美國的舊金山港口,最終直至美國的終端超市。對于這樣一筆國際貨物交易,買賣雙方需在簽訂合同時考慮哪些相關問題?這些相關的問題是否可通過貿易術語去明確?如何理解貿易術語FOB與CFR?FOB合同與CFR合同在履行過程中有何不同?
一、貿易術語的含義與作用
對于以上這樣一筆交易,買賣雙方在簽訂合同時需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賣方究竟在工廠還是在天津裝運港完成交貨任務,又或是在美國的舊金山港、甚至是在終端超市完成交貨任務呢?這是所謂的交貨地點問題。
第二,貨物在海洋運輸過程中發(fā)生損害或滅失的話,比如在航行過程中,貨物被海浪卷入到海水中,這種損失該由賣方承擔,還是由買方承擔呢?這就涉及到風險界限點的劃分。
第三,在這筆國際貨物交易中,不可能是賣方親自駕船出海把貨物運送到買方所在地,而往往是委托船公司去進行操作。那么,這段從天津港到舊金山的國際貨物運輸由誰去辦理租船訂艙呢?還有,在長距離的貨物運輸中貨物難免會遭遇到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一些損失,為了防范這種風險,我們都會想到借助一個機構保險公司去轉嫁這種風險,那么,誰去辦理投保手續(xù)呢?此外,貨物不經過出口報關,貨物就出不去,貨物不經過進口報關,貨物就進不來,那么又是誰來辦理報關手續(xù)呢?也就是說,運輸、保險、報關手續(xù)等這些責任和義務如何劃分呢?
第四,還涉及到由誰去承擔辦理上述事項時所需費用,這個問題也需要講清楚。
以上問題均需在合同中明確記錄,而貿易術語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長期的貿易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也就是說,貿易術語一旦在合同中確定下來,買賣雙方就無須在這些細節(jié)方面再去一一磋商,所有的答案就隱含在了簡單的3個英文字母中了。
因此,我們就可把貿易術語的概念界定在這樣一個層面,它可以說明交貨地點,確定買賣雙方在交接貨物的過程中的風險、責任、義務及費用劃分等問題的專門用語。
由于賣方在交貨地點以及在承擔的責任和費用方面的不同,賣方與買方的交易價格也是不同的,一般是成正比關系。這也是我們?yōu)槭裁窗奄Q易術語稱為價格術語的原因。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通過一個具體術語的字面意思去進一步說明。如CIF——C表示成本,I表示Insurance,F表示Freight。假如在合同中報價每公噸300美元CIF London(USD 300per metric ton CIF London),買方就知道這300美元中,賣方把他的成本、海洋運輸過程中的支付的運費和保險費涵蓋在內,當然還包含他的預期利潤。
在理解貿易術語含義的基礎上,我們不難歸納出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4方面:(1)簡化交易磋商的內容;(2)縮短洽談的時間;(3)節(jié)省了相應的費用開支;(4)對有關問題的明確還便于解決有關的貿易爭端。
二、貿易術語FOB與CFR的理解
現行的《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簡稱《2010通則》,它是由國際商會于2010年1月修訂完成,2011年1月1日生效,是國際上所普遍接受和認可的關于貿易術語的慣例及規(guī)則,影響力也比較大。此通則是在《2000通則》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的,將原來的13種術語修改并整合為11種,按運輸方式分成兩類:一類是適合于水運的4種貿易術語——FOB、CFR、CIF、FAS;另一類是適合于各種運輸方式的7種貿易術語——EXW、FCA、CPT、CIP、DAT、DAP、DDP。結合同一貿易背景資料,本文重點介紹兩種貿易術語FOB與CFR。
(一)FOB(裝運港船上交貨)
1.含義
FOB術語,后加的地點只能是裝運港,全稱是Free on Board,on Board 是裝上船,Free平常翻譯成自由,在這里引申為免責,免什么責任,就是在裝運港即可完成交貨任務,所以它的中文名稱就是裝運港船上交貨,此術語適合于水運。
FOB術語的含義如下,賣方必須在規(guī)定日期在指定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即完成交貨任務。此外,賣方還要提交商業(yè)發(fā)票及合同要求的其他單據。
2.買賣雙方的義務
按照《2010通則》的規(guī)定,FOB術語下的出口商需要履行以下的責任和義務:(1)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期內,將符合規(guī)定的貨物備妥后裝到由進口商安排的裝運港船上。(2)取得合同中貨物的出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批準的證件,還要負責辦理貨物出口所需要的海關手續(xù)。(3)向進口商提供已裝船的清潔提單和貨物的商業(yè)發(fā)票等相關單據。(4)貨物風險劃分點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包括貨物出口所應交納的關稅和其他費用都需要由出口商承擔。(5)一般情況下,出口商沒有訂立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的義務。若進口商有要求或按照國際商業(yè)習慣,出口商可以代為訂立,但產生的相關費用和風險仍由進口商承擔。
按照《2010通則》的規(guī)定,進口商需要承擔的最基本的義務是根據買賣合同的規(guī)定接受單據、提取貨物并支付貨款。在FOB價格條款合同履行中,進口商負責租船訂艙、支付貨物從指定裝運港運至目的港的運費。進口商在確定船舶以后,應將船名和裝船地點等信息及時告知出口方,給出口方留有足夠的時間去備貨以及裝船作業(yè)。此外,貨物的風險轉移后,出口方需要承擔貨物運輸途中的一切風險和費用。在以FOB術語成交的業(yè)務中,進口方要自行辦理貨物的投保以及支付相應的保費。而貨物運達目的港后的進口報關問題,即取得進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批準的證件也均由進口商自理。
3.使用FOB術語應注意的問題
在合同中采用FOB成交的話,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關于風險界限的變更。《2000通則》規(guī)定,FOB條件下,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風險由賣方轉移給買方。而《2010通則》明確規(guī)定,FOB條件下,貨物裝到裝運港船上,風險才由賣方轉移給買方。
第二,船貨銜接的問題。FOB合同中,買方負責安排船只(租船或訂艙),賣方負責裝貨,船貨銜接就是一個重要問題。如果船貨銜接不好的話,就會出現兩種局面,船先到,貨還沒準備好,則會產生相應的空艙費。如果貨先到,船還沒到,會產生相應的倉儲費等。最佳的狀態(tài)是船與貨同時到達,這需要買賣雙方的及時溝通。具體做好以下通知:賣方貨備妥后通知、買方派船后通知及賣方裝船后的通知。這要求買賣雙方在訂約后加強聯系、密切配合,防止船貨脫節(jié)。
第三,不同慣例與規(guī)則對FOB術語的解釋不一致。關于FOB的解釋都是按照國際商會《通則2010》做出的,FOB價格條件一般都適用于通過海運交貨的合同,然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慣例對FOB的解釋并不完全一致,它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交貨地點與報關手續(xù)辦理的責任方這兩個方面。
因此,在選擇貿易術語時,合同中應講明受到哪個慣例與規(guī)則的約束。例如,FOB條件在天津交貨,且合同受《2010通則》約束,即可在合同的相關條款中規(guī)定為“FOB TIANJING,CHINA,INCOTERMS 2010”。
(二)CFR術語
1.CFR術語的含義
CFR的全文是,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成本加運費(…指定的目的港),適合于水運。
具體含義是,賣方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在指定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自己安排的船上,即完成交貨任務。此外,賣方還要提交商業(yè)發(fā)票及合同要求的其他單據。
2.買賣雙方的義務
與FOB相同,CFR術語的交貨地點和風險劃分點都是在裝運港船上,報關手續(xù)的辦理方也一致;不同之處在于,CFR術語下賣方要辦理從裝運港至目的港的運輸責任和費用,其他買賣雙方各自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兩種術語條件下是完全相同的。
3.使用CFR術語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務中使用CFR術語,需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賣方要及時裝運,二是裝運后應及時通知買方。
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聯系最緊密的《公約》規(guī)定:賣方延遲和提前裝運都是違反合同的行為,買方有權拒收貨物或提出索賠。所以,當裝運期一定,賣方就應及時租船訂艙和備貨,并按規(guī)定的期限發(fā)運貨物。
而裝運后及時通知的重要性可通過這個案例去體現。天津公司按CFR術語與美國客戶簽約成交,合同規(guī)定保險由買方自理。中方于9月1日凌晨2點裝船完畢,受載貨輪于當日下午起航。但中方未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5日上班收到買方急電稱:貨輪于4日下午4時遇難沉沒,貨物滅失,要求中方賠償全部損失。《2010通則》規(guī)定在CFR條件下,投保手續(xù)由買方辦理。賣方在裝運后應該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以便買方及時辦理投保手續(xù),否則由此產生的損失由賣方承擔。本案中,因為中方未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運通知,導致買方不能及時辦理投保手續(xù),未能及時將風險轉移給保險,那么中方不能以貨物已裝船為由免除責任。
三、結合案例剖析FOB與CFR合同
盡管FOB與CFR 后加的指定地點不同,但兩者都屬裝運港船上交貨術語。采用何種貿易術語成交,就意味著買賣雙方需承擔責任、義務和費用不同。這既關系到雙方的利益所在,也關系到合同能否順利履行。
(一)合同訂立與履行過程中相同地方
無論買賣雙方是采用FOB還是CFR術語作為訂立和合同的基礎,該貿易背景下所選擇運輸方式都應是水運,而且賣方的交貨地點都在裝運港天津的船上。如果貨物在從天津港到舊金山運輸的過程中遭遇海浪被卷入到海水中,由此所造成的損失均應由買方承擔,這是因為風險劃分點都在裝運港船上由賣方轉移至買方。出口報關手續(xù)都由賣方承擔,進口報關手續(xù)都由買方辦理。此外,從天津港到舊金山港口運輸過程中的保險手續(xù)都由買方辦理。
(二)合同訂立與履行過程中不同的地方
1.術語后所加地點不同
在這筆交易中,若買賣雙方選擇FOB術語成交,FOB后所加地點只能是裝運港天津,而CFR術語后則只能加目的港口舊金山。
2.買賣雙方承擔的責任不同
就賣方而言,CFR合同下賣方承擔的責任和費用要比在FOB合同下大。結合具體案例,在CFR合同下,賣方要比FOB合同下多承擔一個從天津港到舊金山辦理運輸的責任,但根據《2010通則》的規(guī)定:按FOB條件成交的合同,租船訂艙理應由買方負責,賣方可以接受買方的委托代為租船訂艙,但其不承擔租不到船的責任。因此如果在FOB合同中,美方要求中方代為租船,費用由美方負擔。但由于中方在約定日期內無法租到合適的船,且對方不同意更換條件,以致延誤了裝運期,那么美方要以此為由提出撤銷合同的要求就是不合理的。
3.報價不同
由于CFR與FOB術語賣方承擔的責任不同,相應承擔的費用也就有高低之分,責任的大小和費用的高低無疑就反映在對外的報價中。兩者之間的價格構成為:CFR=FOB+F。與FOB合同比較起來,CFR合同中的報價要高,高出的部分是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運費。因此,在這筆交易中,如果選擇FOB術語可報天津紅小豆每公噸200美元FOB天津,而選擇CFR術語則可報出每公噸225美元CFR 舊金山的單價,多出的25美元則是從天津到舊金山的運費。
參考文獻:
[1] 梁乃鋒.國際貿易術語的變化和發(fā)展趨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6).
[2] 孫相云.淺談國際貿易術語的學習技巧[J].新西部:理論版,2014,(3).
[3] 王巍.國際貿易術語教學方法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3,(29).
[4] 周純樸.國際貿易中國際貿易術語應用策略探究[J].中國商貿,2012,(14).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