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學思想、意識境界等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的教育工作涉及到教學、德育、心理和家校等方方面面,范圍廣泛。所以,教師若想做好教育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四有”人。
一、心中有“人”,學習模范教師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優秀教師對學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會給整個社會傳播正能量。但是,教師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會、網絡等媒體上的一些不良文化、不正之風,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他們的精神家園。縱觀國內師德方面存在的問題:體罰學生;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或者其它商品;暗示家長送禮;接受家長吃請;有償家教;考試舞弊;忙于第二職業,等等。這些現象雖然出現在少數教師身上,但是也損害了教育群體的良好形象。因此,教師需要自省,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堅持向身邊的模范教師學習。
汶川地震中的張米亞老師,在地震來臨時能夠跪撲在廢墟中,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因為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能含淚將他的胳膊鋸掉把孩子救出。“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最美教師”張麗莉用她瞬間的撲出挽救了幾個孩子的生命,她閃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人的善舉大義,更有呼喚大我的時代精神符號。因此,我們要堅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原則,要以身邊的師德模范為榜樣,愛崗敬業,甘于奉獻,做到內鑄師魂、外塑師表,全面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不斷提高政治思想素質,為教師群體增光添彩。
二、眼中有“景”,全面看待學生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家庭背景有所不同,性格特點存在差異,學習成績千差萬別,所以我們應該把每個學生都看成是一個完全特殊、獨一無二的個體。是金子,就要讓他發光;是鐵礦石,就要把他鑄鐵成鋼。然而,有些教師僅僅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事實上,教師僅僅盯著學生的分數,不能夠全面去看待問題,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學習成績只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多少的反映,不能夠代表學生的全部。成績暫時差,不代表將來一定差,任何人都無法預知學生的未來。春天萬物復蘇,國色天香的牡丹競相開放,展示出了富麗堂皇和高貴典雅;臘梅卻要等到百花凋零的寒冬,才能夠綻放花蕾,展現出自己的芬芳美麗。愛因斯坦“三個小板凳”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愛迪生在老師的眼里是低能兒也是眾所周知;臧克家數學考零分,也沒能夠遮掩他大作家的光芒。實踐證明,在每個學生平淡無奇的生命中,都蘊藏著一座豐富的金礦,只要我們具備一雙發現的慧眼,善于開發利用,都可以使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三、手中有“卷”,堅持讀書學習
當今時代,知識在以光的速度發展,以海的容量擴張。教師要把“活到老,學到老”看作是一種生命的常態和永恒的追求。可以說,愛讀書的教師,有千萬個理由;而不愛讀書的教師,也可以找千萬個借口。目前,許多教師都成了“拇指族”,業余時間大多被手機占用了,有的在微信上奮力耕耘,有的在游戲上夜以繼日。實踐證明,讀書能夠提升我們的心靈修養,增強工作的源動力。讀書還能夠讓我們穿越歲月的時空,與偉人、名人對話,拓展知識視野,錘煉出教育的智慧。因此,教師要把讀書當作第一要務,養成終生讀書學習的好習慣。
首先,教師要多讀教育經典。從孔子的《論語》到柏拉圖的《理想國》,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到《陶行知文集》,等等。教師要通過閱讀這些經典書籍,從中汲取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給自己熔鑄豐厚的文化底蘊。其次,讀自己專業方面的書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師這“一桶水”也會出現干涸,遠遠不能滿足飽受信息浪潮沖擊的學生了。教師只有讀書多了,才能開闊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領悟能力,才能夠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才能使師生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知識和情感的高效交流。再次,讀人文社會方面的書籍。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應該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百科全書”。談談大自然,他儼然是一個生物學家;議議中國和外國的關系,他就像個外交家;說說毛澤東、愛因斯坦,他就應該是個歷史學家。《百家講壇》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之所以能夠打動那么多的觀眾,靠的就是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學大綱寬泛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讀書會在無形中提升教師的文化品位,豐富教師的知識內涵,從而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四、背后有“果”,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是衡量教學實效性的主要根據。有了好的教學態度,才能保障好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在課前進行充分而細致的準備,認真鉆研教材,吃透課標,滲透理念,注重細節,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在課堂中,教師落落大方,親切自然,傾其所能,講求效率,評價得體;課后,教師要及時輔導,作業批閱認真細致,反饋及時到位,不放過每處失誤。態度正,方能敬業盡職;態度正,方能避免可能出現的事故;態度正,方能從內心煥發出一種工作的動力,自覺地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也許有些教師的工作態度很好,但成績就是不如別人,關鍵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備課時認真查過資料了嗎?潛心研究過教材嗎?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情了嗎?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嗎?對于學生知識的查缺補漏措施到位了嗎?就算這一切都做過,可是否做到了“精細”?是否抓到了點子上?是否將別人的一些好的教學方法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形成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一套教學程序,并將之不折不扣地執行?縱觀教師群體,仍然有部分教師一旦面對學生成績不理想,就千方百計找借口,“領導不支持”“學生基礎差”“班主任紀律沒抓好”,等等。看看魏書生老師,當了市教育局局長之后,仍然能夠兼課,而且教學成績十分突出,深得師生的贊許。李鎮西身為校長還能夠兼任班主任,天天和學生摸爬滾打,感情篤深。所以,教師們應該向這些教育大家學習,不斷反思,不斷進取,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第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