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培 仁
(浙江大學人文學部,浙江杭州310028)
華萊塢電影研究的新視界
——《華萊塢電影研究叢書》總序
邵 培 仁
(浙江大學人文學部,浙江杭州310028)
世界電影業正在重新洗牌,好萊塢一家獨大的格局即將終結,寶萊塢、華萊塢等并存的世界電影多極態勢開始形成。華萊塢電影業的發展繁榮是對大中華地區整體力量崛起的自然反映。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華萊塢擁有飛速發展的豐富資源,擁有改變世界電影格局、推進文化輸出、重塑國家形象的巨大力量。華萊塢電影界及其學界必須奮起直追,在制片、發行、播映以及營銷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同世界接軌的運營模式;電影業在繼承和革新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探尋同世界接軌的共通價值和獨有模型。華萊塢試圖追趕和超越好萊塢,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取代它的位置,而是與各國共同努力不斷豐富世界電影藝術,著力建設一個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通過電影的形式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極化和世界電影的繁榮與發展。
電影藝術;電影產業;華萊塢;好萊塢;文化多元
瑞秋·菲爾德(Rachel Field)說:你無法解釋好萊塢(Hollywood),世界上沒有這樣一個地方。好萊塢作為美國電影業的誕生地和聞名全球的電影產業城,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的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市的西北部。好萊塢并非一個行政區域,也沒有自己的市政部門,但有一個指定的官員擔任所謂的“榮譽市長”,以適應舉辦各種電影儀式的需要。
同樣,你也無法界定華萊塢(Huallywood),地球上也沒這個具體的地方,盡管有不少公司試圖打造這樣的地方。經過香港電影界的不懈努力,香港被打造成了大中華地區的電影殿堂,曾創下過電影總產值超越印度寶萊塢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佳績,贏得“華語夢工場”“東方好萊塢”等美譽。隨后崛起的橫店影視城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建有秦王宮、明清宮、清明上河圖等28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大型實景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電影制作機構群,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也被認為是具有地標意義的“華萊塢”。
“中國塢”(China wood)是印度媒體于2011年12月底用來形容中國電影產業的新概念。過了不到五個月,七星娛樂集團即宣布投資80億人民幣,在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占地面積達80萬平方米的環球影視服務總部基地——“中國塢”,意在為中國和美國電影業之間的合作打造全方位的高端合作服務平臺,提供電影融資、制作服務、全球發行與營銷三大系列服務。
繼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成為全球最大院線之后,萬達又放出豪言,要拿出50億美元在海外進行一系列大并購。同時宣布,將斥資82億美元在青島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影視產業園“東方影都”,包括主題公園、電影博物館、蠟像館、水下舞臺和電影制片廠以及20個工作室,發誓要把集團文化板塊業務的年收入做到131億美元。
在中國,試圖打造這樣一個具體的華萊塢或中國好萊塢的公司還在不斷涌現,但最終的華萊塢不會是一個固定的地方或區域,而是一個概念、符號和一種精神和文化。
目前,好萊塢(Hollywood)現象正在發酵,并呈現出迅速蔓延之勢。除了印度寶萊塢(Bollywood)、尼日利亞瑙萊塢(Nollywood),現在又有新西蘭維萊塢(Wellywood)、韓國韓萊塢(Hanllywood)等概念、口號和行動。在中國,上海學者則提出申萊塢(Sengllywood)倡議,京廣浙多家企業幾乎同時爭先恐后打造“海萊塢”(Haillywood)影視基地。預計在十年內,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學者已經敏銳地針對好萊塢與華萊塢跨國影視合作生產的現狀和趨勢,適時提出了跨萊塢(Trollywood)影視生產經營的理念。
同如火如荼、熱火朝天的中國電影業界相比,中國電影理論界顯得有點滯后和冷漠,身份也有些尷尬。華萊塢(Huallywood)概念的提出、界定、深化和弘播,不僅可以激勵全球華人、華夏子女積極投身華萊塢影視事業,而且可以引導電影學界將眼光轉向一個更加久遠、廣闊、遍布全球的華語電影生產與傳播領域。如果說,華萊塢電影產業的發展繁榮是對大中華地區整體力量崛起的自然回應,那么華萊塢電影理論研究也必須對華萊塢電影產業的歷史、現狀和趨勢給出自己的答案和闡述;同時在全球性電影競爭的格局中,開拓和擴展人們認識和理解華萊塢電影與世界文化間互動互助、共進共演的路徑與視野。
基于華萊塢電影研究的歷史反思、現實考量和未來前瞻,可以認為,華萊塢(Huallywood)就是華人、華語、華事、華史、華地之電影也,即以華人為電影生產的主體,以華語為基本的電影語言,以華事為主要的電影題材,以華史為重要的電影資源,以華地(包括中國大陸、臺港澳和新馬美等國華人集聚區)為電影的生產空間和生成環境。換言之,華萊塢既是物質層面上的具體性的空間、地方和電影媒介、電影產業,也是精神層面上的抽象性的符號、歷史、文化和愿景。應該說,這種定義和闡釋,既可突破過去華語電影研究的語言束縛,也可打破以往中國電影研究的地域局限,從而可以在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和世界華語電影的基礎上整合力量、集中資源、開辟更加廣闊的未來。
世界電影正在重新洗牌,好萊塢一家獨大的傳統格局即將終結,寶萊塢、尼萊塢、維萊塢、華萊塢并存的多極電影世界態勢已經形成。好萊塢“世界娛樂之都”的桂冠搖搖欲墜,一方面美國電影生產地點的分布范圍不再局限于好萊塢一隅,另一方面世界電影生產者逃離好萊塢的步伐也越來越快。美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已在天津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投資3D影視項目。美國夢工廠則在上海投資3.5億美元建造了一家動畫工作室。目前,全球都在爭搶好萊塢資源,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紛紛提供比好萊塢更優惠的補貼政策。好萊塢所在地洛杉磯市市長埃里克·加切蒂已經宣布該市進入“緊急狀態”,發誓“要像守衛骨頭的狗那樣”奪回“出逃的影視制作”公司,決不讓洛杉磯遭受像底特律因汽車業衰落而受到的那種經濟重創。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華萊塢電影發力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勤勞、勇敢、聰明的華人既然能在第一、第二產業創造輝煌、稱雄世界,也一定能在第三產業特別是電影產業贏得尊嚴和榮耀。2013年,“好萊虎”遇到了武二哥,中國大陸電影總票房為217.69億元,較上年170.73億元,同比增長27.51%。其中國產片票房為127.67億元,相比2012年的82.73億元同比增長54.32%,有33部國產片票房過億。2013年,大陸新增銀幕5077塊,總量達到了18195塊。中國電影市場規模正在迅速擴大。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機構的統計,預計到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達到128億美元,有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因此,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華萊塢電影不僅擁有全世界不容忽視的飛速發展的豐富資源,而且擁有改變世界電影格局、推進文化輸出、重塑國家形象的巨大力量。當下,全世界都正在見證著一個夢想的、想象的、勾畫中的、行動著的和奔跑著的動態性華萊塢,試圖對她作任何定格式的描述和分析都將與瞬息萬變的客觀事實不相符。
華萊塢不要嫉妒好萊塢,而要以好萊塢為參照的“想象”,敬重好萊塢、學習好萊塢。這既是尊重客觀事實,也是華萊塢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強的具體表現。與狼共舞,就得是狼。寶萊塢和瑙萊塢已經成為打造民族電影風格、創新民族電影“想象”的典范。華萊塢電影業界和學界必須奮起直追,既要十分清楚自身的文化基因、歷史傳統的來龍去脈、優勢與特色,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和榮耀感,又要十分明白中華文化包括華萊塢電影生存、發展的現實基礎和未來走向,在傳播全球化和文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不斷增強華萊塢電影的創新意識和自主能力,在順應世界文化潮流的進程中持續鞏固自主地位、提高競爭能力。在虛心學習好萊塢電影技巧的同時,努力用好萊塢的技巧講好華萊塢的故事。
當然華萊塢也要把好萊塢作為一個追趕和超越的目標,否則是沒有出息的。華萊塢作為一面文化旗幟,不僅在特定社會環境或社會規范下能被廣泛接受與認可,而且具有很強的涵蓋性、統合性、包容性和辨識性,符合華人社會的希望與期待。她能產生巨大的號召力和向心力,讓分散、游離、漂浮的力量再度融入和聚合,從而可以將已經消沉的智慧和無望的邊緣狀態再次激活、升華,讓華人社會形成強大的歸屬感、凝聚力和身份認同,進而有可能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產生巨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甚至有可能形成一種全球性的電影話語權。
華萊塢擁有十分優越的基礎和條件。相同的中華文化傳統,共通的華語傳播通路,共同的人類基因遺傳,相似的中華歷史認同,以及可以共同挖掘、開發、傳揚的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中華文學、中華藝術,中華武術、中華美食、中華醫藥、中華服飾、中華書畫、中華音樂、中華歌舞等,都會自然而然地匯聚、融合、生成和升華,成為華萊塢電影在文化、美學和資金、人才等層面開啟合作和進行國際傳播的珍貴寶藏和強大動力。
創新是電影的靈魂,內容是電影的命根。一部世界電影史,就是一部電影創新史。電影創新是電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電影傳播的最高境界。沒有基于中華五千年歷史和當代現實以及切合觀眾真實需求的創新性的電影內容,就失去了華萊塢電影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許多電影制片人和導演憑經驗辦事,靠拍腦袋決策,不重視市場調查、前期策劃和創意寫作,違背當今電影生產的趨勢和規律,結果常以失敗告終。相反,一些重視創意策劃的新銳電影公司,憑借內容優勢和電影敘事、藝術表達方面的國際水準,加上年輕的名星陣容,在投入不多的情況下,沒有炫耀科技,也沒有玩弄技巧,即可以獲得巨大收益,產生良好聲譽。因此,內容至上,應該成為華萊塢追趕和超越好萊塢不變的宗旨。
華萊塢作為國家的面孔,全方位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精、氣、神”。我們必須在制片、發行和播映等方面積極探索一整套同世界接軌的運營方略和模式,積極向世界傳播華萊塢。特別是在電影全球推廣營銷方面,華萊塢必須以最大誠意向好萊塢學習和致敬。為什么好萊塢會成為國際輿論和社會時尚的風向標,成為影響世界文化、經濟甚至政治的重要的文化現象?這與其強大的市場推廣和整合營銷能力不無關系。先影院放映再社會推廣,先國內播映再全球發行,先純電影營銷再電影拓展,按部就班、有序有節地進行立體的全方位的整合營銷傳播,是好萊塢電影的基本運營模式。好萊塢電影宣傳營銷費用往往占到總經費的25%左右,他們早就意識到沒有強有力的宣傳推廣,要觀眾擺脫電視的誘惑自覺地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很難的。
在全球電影多極格局中,華萊塢電影融合和合作的進程在加快,整體力量開始顯現。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華萊塢電影先后經歷了由間接融合到直接融合、由初步合作到全面合作再到深度合作等多個階段?,F在已經進入華萊塢后融合時代,一種由低到高、由下到上、由簡單到復雜排列的物理性融合、化學性融合和生物性融合的金字塔融合模型即將形成,一種融入業界期待、愿景和學界思考、理想,具有“高級生命體”特征的最高融合境界已經晨光微現。
華萊塢試圖追趕和超越好萊塢,并不是一定要取代它的位置以稱霸電影世界,而是要與世界各國電影界共同努力不斷豐富世界電影藝術,著力建設一個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華萊塢不應該也不可能以一種解放了被壓迫的狀態,再度復制一個她曾經深受其害的單極獨大的單向度的電影世界。在全球化時代,作為長期遭受好萊塢電影霸權文化掠奪、擠壓的華萊塢,文化覺醒后的電影藍圖應該是在積極吸納和借鑒好萊塢的先進理念、管理智慧和經營謀略,在合理繼承和革新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探尋華萊塢同世界接軌的共通價值、理念和獨有模型、特色,通過電影的形式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極化和世界電影的繁榮與發展,使華萊塢電影成為與其母體的空間結構、文化傳統、綜合實力、文化理想相適應的世界電影舞臺上閃亮的明珠、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一極。
在2013年金秋季節,浙江大學在杭州成功舉辦了“國際傳播視野中的華萊塢電影”學術研討會,華萊塢電影這一話題得到學界、業界和期刊界廣泛關注和支持,相繼有50余篇會議論文在各類期刊上發表。2014年11月,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和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浙江省(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再次在杭州聯合主辦浙江大學“媒介生態學視野中的華萊塢電影”學術研討會;同時,團結國內外電影研究者推出《華萊塢電影研究叢書》,意在用事實證明,華萊塢不會只是一個符號、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嶄新的電影研究視界、方向和熱點,伴隨著電影學界持續穩定的關注、思考和研討,還必將轉化為電影業界的一種群體智慧、集體行動和整體突圍。華萊塢也不會只停留在當下的想象和期待之中,還必將伴隨著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矯健身姿和堅定腳步,成為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星光大道和璀璨舞臺,成為創造世界文化繁榮、共享人類文明和諧的全新天地和生態綠洲。
是為序。
2014年8月于杭州市沿山河畔寓所。
(責任編輯 楊 爽)
Approaching the New Vision of Huallywood Movie Studies——An Introduction toHuallywoodCinemaTheory:A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
Shao Peiren
(SchoolofArtsandHumanities,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
The world film industry is undergoing reshuffling, with the dominance of Hollywood coming to an end, and Bollywood, Huallywood forming a multi-polarization filmdom. Being the second largest film market, Huallywood enjoys fast growing rich resources, and possesses such great power as changing world film situation, promoting cultural export and reshaping national image. To achieve this, the Huallywood filmdom and the professionals must develop their own managing patterns in film making, issuing and telecasting so as to be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norm, and probe into the common values and unique patter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catch up with Hollywood does not mean that Huallywood tries to take the place of Hollywood, but to enrich the international film arts and work to establish a world of multi-polar, so as to achieve the film boom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multi-polarization of world culture via the form of films.
film arts; film industry; Huallywood; Hollywood; multi-polarization of culture
2014-11-20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媒介地理與媒體生態研究”(06JDCB001ZD)。
邵培仁,男,江蘇淮安人,浙江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
J905
A
1672-0040(2015)01-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