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術道德失范的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熊 覺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編輯部,浙江杭州311121)
學術期刊編輯倫理操守與德性倡導
——基于學術道德失范的視角
熊 覺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編輯部,浙江杭州311121)
學術道德失范是國內外學術界面臨的共同難題。相對于學者個人、學術機構和管理部門來說,學術期刊編輯作為學術成果的“把關人”和“傳播者”,對學術道德具有特殊的影響和作用——既有防治學術道德失范的正作用,又有助推學術道德失范的負作用。因此,要促進學術道德建設,就要鼓勵和發揮學術編輯防范學術道德失范的正作用,抑制其負作用,使學術期刊編輯明確自己對學術失范的道德責任,在堅守編輯職業道德和倫理責任的同時,利用自身工作優勢倡導良好的學術德性,發揮學術道德倡導和引領作用,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術道德建設中去。
學術期刊;編輯;倫理操守;德性倡導;學術道德失范
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學術科研領域也由于政策支持和開放交流獲得長足進步,但這種迅猛發展也伴隨著抄襲剽竊、弄虛作假、版面買賣、學術霸權等嚴重的學術道德失范問題。雖然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學術機構、學術期刊、學者個人和編輯群體都進行了不懈努力,但學術道德失范問題仍不容樂觀。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報對學術道德現狀進行的調查,學術道德失范有六種常見表現[1]——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學術霸權現象,充當學術“包工頭”等,這些表現基本涵蓋了學術成果從產生—轉化—社會影響—及其之后各階段的道德失范現象。對300余名受訪者調查顯示,對“當下學術界道德狀況的整體評價”很不樂觀。18%認為學術失范現象“非常嚴重”,62%認為“比較嚴重”,近一半的人認為學術道德發展趨勢“不容樂觀”,只有 20%的人認為“逐步好轉”。
一直以來,盡管國內外對學術道德規范和學術倫理建設非常重視,但學術道德失范現象仍頻頻發生。對于如何應對學術道德失范,目前學界主要圍繞行政管理部門、學術機構、學術期刊、學者個人和編輯群體等幾方面展開探討。
學術機構和學者個人,是學術道德和學術倫理的規范對象,也是學術道德的直接體現者。對于學者個人而言,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是一種內在的自我道德約束,但在普遍實行科研量化評價的當下,學術成果多少直接決定名氣大小,福利多少,甚至決定能否保住工作,因而這種內在的道德要求難以對學者起到有效約束作用。對學術機構(如高校)而言,由于片面追求成果高產出,而學術道德失范對學者個人的影響遠大于對學術機構的影響,因而學術機構對學術道德失范一般不可能主動承擔相應責任。
就剛性約束和外在控制來說,行政管理部門和學術期刊及編輯是應對學術道德失范的中堅力量。近年來針對層出不窮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教育部先后發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等,新聞出版部門更是對學術道德失范重拳出擊,出臺《關于規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促進學術期刊健康發展的通知》,直接從學術期刊的規范發展入手,將防范和應對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陣地放在學術期刊上。
對于學術期刊和學術編輯來說,遇到學術道德失范最多的應屬抄襲、剽竊等,而學術期刊及其編輯的應對策略通常是技術性的,如引入學術不端檢測軟件、完善審稿制度、細化編審程序、接受讀者舉報等。但客觀說,在我國現有科研制度和學術環境下,有些學術期刊及其編輯同時可能也是助長學術道德失范的推手。可見,學術期刊編輯對學術道德失范問題具有特殊的影響,因此學術期刊編輯還需充分認識自身對于學術道德建設的責任,在守住基本學術道德底線同時,利用自身特殊角色,倡導和引領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形成。
學術期刊編輯的工作性質較為特殊,一般而言,學術編輯的學術素養和道德素質一定程度上關系著學術期刊的好壞,也關系著學術規范的執行與否,更關系著整個學術研究的道德風氣。
首先,學術期刊編輯是學術成果面向公眾的第一把關人,對學術文章的出版、發表有把關責任,是防止違反學術道德的學術成果產生惡劣影響的第一步。面對不容樂觀的學術道德失范現狀,學術編輯的角色和作用開始凸顯。正如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指出的那樣:“今天的學術期刊編輯正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費在查對學術不端上”。因此,學術編輯對學術不端的查對,包括實行規范的審稿制度、采用先進的檢測軟件、編輯過程中的修改完善是防治學術道德失范產生惡劣影響的第一步。
其次,嚴格把關學術規范的學術編輯能為整個學術界和期刊界奠定基本的反對學術道德失范的態度。據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張月紅編審的“全球期刊編輯對學術抄襲容忍度調查”,[2]全球期刊編輯對抄襲的倫理取向基本一致,約60%的編輯表示堅決杜絕粘貼論文,91%的編輯對團隊抄襲高呼退稿,68%的編輯反對自我抄襲。由于此次調查是以各國首屈一指的優秀刊物編輯為調查對象,層次較高,對于判斷國際學術道德規范要求是一個較好的參考。因此,我們大致可以判定,整體而言,國內外期刊界和編輯界對學術道德失范持否定和反對態度。
再次,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秉持學術倫理的學術編輯能在道德上引導學術研究風氣。有研究認為,對學術不端行為不能一味譴責作者,編輯也應反思,要把好學術出口關。[3]編輯作為學術成果的第一把關人,在遇到學術不端行為時,可以通過敬告讀者或者與作者直接溝通的方式告知作者應當遵守哪些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以此引導良好的學術研究風氣。
(二)學術編輯可能有推助學術道德失范的負作用
首先,我國學術期刊的管理體制和學術評價制度存在問題和缺陷。學術評價機制要求研究者大量發表論文,直接造成學術論文發表需求巨大,而學術期刊因刊號受限供給不足。在這種供需嚴重不平衡的體系中,學術期刊及其編輯對于文章的發表就有相對決定權,[4]因而出現學術期刊亂收費現象,甚至有的學術期刊編輯充當論文發表中介或與論文中介合作牟利,導致期刊質量堪憂和學術風氣敗壞。
其次,編輯出版管理制度不科學、不規范也是導致學術編輯助推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如一些編輯部、出版機構將編輯的個人收益與發稿量掛鉤,導致編輯在策劃組稿中搞權錢交易,[5]助長學術道德失范。有些編輯內部管理制度將轉載率和引用率和編輯個人待遇掛鉤,則直接刺激學術編輯為提高引用率和轉載率而片面追求名家效應,間接助長了“學術霸權”等學術道德失范現象。
再次,無論是外界還是編輯界對學術編輯這一職業的要求和認識不同。如果要求編輯學者化,則會使編輯將精力放在自身學術研究或學術發展上,而如果要求編輯專業化,則會使編輯自身的學術修養跟不上學術發展,使學術編輯對自己定位不清,從而對其職業產生消極影響。如迷信學術權威、引用規范認知不一等,[6]這都會使學術編輯對學術道德失范產生負作用。
若不考慮CVT(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傳變特性影響,則變壓器剩磁可由斷路器開斷前后電壓波形積分獲取,如式(4)所示。
(三)學術編輯對學術道德失范受多種因素制約而影響不同
首先,期刊編輯對學術道德失范的不同態度決定了編輯對學術道德失范的影響不同。張月紅編審的“全球期刊編輯對學術抄襲容忍度調查”顯示,期刊編輯對檢測相似度結果的心理接受度并不低,對于嚴重抄襲的判斷平均總相似度可達到38.78%。[2]可見,在面對學術不端這一典型學術道德失范問題時,學術期刊編輯的判定方法和可接受度沒有統一標準,有的要求寬松,有的要求嚴格,從而導致不同的稿件處理結果,也給作者造成一定錯覺。
其次,不同層次的期刊編輯對學術道德失范的影響不同。一般而言,層次高的學術期刊的稿源往往比低層次的學術期刊要質優、量多,當高級別期刊的用稿標準和要求趨于嚴格時,低級別的學術期刊往往更趨向于滿足學術發表的剛性需求,從而導致選稿用稿標準的差異,也可能導致一些學術編輯在一定程度上縱容學術道德失范。
再次,編輯理念和職業追求不同也使學術編輯對學術道德失范具有不同影響。編輯作為一種職業選擇,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必須做好“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準備,如果沒有這種甘于默默付出的奉獻精神,就可能產生不良想法。如利用刊號稀缺、發文需求大的體制性矛盾,為自己謀求不正當利益而罔顧學術研究質量和學術道德規范等。
正如一些編輯同仁所言,學術編輯對于學術發展而言,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至關重要的,[7]學術期刊編輯兼具“把關人”和“傳播者”雙重身份,[8]因而學術編輯對學術道德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時,學術期刊編輯面臨的學術環境和體制環境卻不容樂觀。據趙延東、鄧大勝對近三萬名科技工作者的調查顯示,有近四成的被調查者自認為對科研道德和學術規范缺乏足夠了解,近一半的被調查者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科研道德和學術規范的知識。[9]要發揮學術編輯應對學術道德失范的正作用,需要學術編輯在堅守學術編輯倫理責任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倡導良好的學術德性。
(一)學術編輯需明確自己的學術道德責任
正是學術研究者自身對學術道德的漠視,所以,學術編輯更應明確自己對于學術道德建設肩負的重大責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將道德責任解釋為“人們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所應該選擇的道德行為和對社會和他人所承擔的道德義務”。[10]131這不僅意味著編輯自身應選擇的道德行為,也意味著其對社會和工作對象要承擔道德義務,因此,學術編輯需要明確自己的學術角色和道德作用。
首先,學術編輯面對的是承載學術道德的學術研究群體,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學術編輯都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接觸而對其學術道德產生潛移默化影響。
其次,學術編輯在學術傳播中具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學術期刊是一種學術傳播平臺,學術編輯是其主要傳播者,這使學術編輯對學術成果的把關、對學術規范的呼吁顯得尤為重要。而這種道德責任絕不能僅僅用“文責自負”來推卸。
再次,學術道德失范雖然主要由外部制度和學術環境等原因造成,但這不意味著學術編輯對于學術道德失范無所作為或被動接受。因此,學術編輯需要明確自己的道德責任意識,積極參與到學術道德的關涉性事務當中去。
(二)學術編輯應守持基本的職業道德與學術倫理
在明確自己對學術失范具有道德責任后,學術編輯第一步就是要“正己”。只有堅守學術編輯應有的職業道德與學術倫理,才能“由己及人”,推動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走向規范。對于編輯的職業道德和編輯倫理已有很多研究和討論,大多集中在編輯職業道德和倫理的應然討論上,如編輯要遵紀守法、公平正義、樂于付出、學術與技術兼顧等,這些職業道德和倫理要求雖然很平常,但在現有環境和體制內卻很難實現。因為在實行刊號管制、發文求大于供的情況下,學術編輯往往面臨眾多倫理困惑,包括人情壓力、經濟利益誘惑和期刊生存壓力等。[11]對于這些倫理和道德困惑,我們認為,要求學術編輯成為不近人情、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或“仙人”并不現實,因為在體制改革和完善遠非短期內能完成的條件下,我們倡導學術編輯應該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以尊重和重視高質量的稿件為先。
(三)學術編輯可以發揮學術道德倡導和引領作用
葉圣陶先生認為,出版工作是教育工作(不限于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他在實踐中把編輯工作(不限于課本的編輯)作為教育工作來做。[12]而教育是“造成健全的公民”,“受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做人,做社會的夠格的成員,做國家的夠格的公民”。[13] 223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學術編輯其實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教育和影響學術研究者遵從學術規范、遵守學術道德。
首先,學術編輯可以通過尊重作者、客觀審稿等基本原則,在學術評價中發揮道德引領作用。[3]
其次,學術編輯可以通過查對學術不端,在與作者溝通中倡導學術德性。學術編輯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查對學術不端的時候,其實是在做一種學術道德審查工作,如果這種學術道德審查僅僅只是供編輯或者期刊作用稿參考而忽視其對作者和讀者的教育功能,將是一種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再次,學術編輯作為與學術道德失范戰斗的一線人員,可以通過編輯學會或其他相關組織,在文化體制改革中積極參與到學術道德建設中去。
[1]霍文琦.學術道德現狀調查顯示學術失范現象比較嚴重[N].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3-03-27
[2]張月紅.全球期刊編輯對學術抄襲容忍度調查[J].中國出版, 2012,(24).
[3]李法惠.編輯在學術評價中的道德引領[J].中國出版, 2010,(4).
[4]尹玉吉,石學軍,楊爽.關于大學學報使命的理性反思[J].編輯之友,2015,(5).
[5]廖傳江.責任編輯的學術道德責任芻議[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6,(2).
[6]龐海波.科技學術期刊編輯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認識誤區與防范策略[J].編輯學報, 2011, (2).
[7]鄭東.學術編輯在學術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職崗效能[J].中州學刊, 2008,(5).
[8]趙毅.信息化與學術期刊編輯的“把關”行為[J].編輯學刊, 2008,(4).
[9]趙延東,鄧大勝.科技工作者如何看學術不端行為——問卷調查的結果[J].科研管理, 2012, 8.
[10]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7.
[11]付一靜.論核心期刊編輯倫理困惑及其消解[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1).
[12]葉至善.對于研究的一些設想[A].葉至善.我是編輯[C].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8.
[13]葉至善,葉至誠,葉至美編.葉圣陶集(第十一卷) [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4.
(責任編輯 魯守博)
2014-12-23
浙江省高等學校學報編輯工作研究會科研項目“學術期刊編輯的倫理守持與德性倡導——基于學術道德失范的視角”(ZGXB201210)。
熊覺,女,湖南長沙人,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編輯部編輯,行政管理學碩士。
G235.5
A
1672-0040(2015)03-00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