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鋒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李善鋒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發展的核心工作。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存在缺乏特色、設置盲目等問題。在后期的建設中,應提高專業設置的靈活性、增強專業設置的適應性、重視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以期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零接軌”提供保障。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職業教育
專業設置與建設,是高職院校制訂培養目標、教學設施建設、教學計劃組織、招生與畢業生就業等工作的依據;也是學生選擇學習方向、學習內容,進而形成自己在某一領域的特長,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準備的依據。堅持就業導向,努力在主動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加快專業建設,無疑是全面提高高職教育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關鍵。
我國的高職教育經過近30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2006年開始實施的國家示范院校建設計劃的推動下,確定了443個重點建設專業,啟動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一個重視專業建設的高職教育氛圍已經形成,一個以專業為核心,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的高職教育改革與建設機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現階段高職教育在專業建設中仍存在問題與不足。
(1)專業缺乏特色。高職院校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有些學校為了搶奪生源,紛紛改換和爭辦時髦專業。辦學成本相對較低、前幾年市場需求相對較大的專業成為了設置熱點。最近,制造類專業人才缺乏,市場需求量大,許多學校未充分考慮師資情況和實訓條件等自身條件,相繼辦起了制造類專業。高職教育中,專業“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而且越來越嚴重,導致學校辦學“同質化”、“小而全”。大家都力圖把本校辦成多學科的高校,其結果卻是各校之間界限淡化、無特色可言。
(2)專業設置盲目。近年來,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需要,部分高職院校開始以“短、平、快”的方式搶占生源,導致專業設置往往以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較少為標準,很少進行社會條件分析和人才市場需求規律的研究。正是由于對地方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調整、社會職業分類變化、職業資格吻合度、人才供求關系變化等情況把握不足,導致學生過分追求就業前景好、投資回報率高的專業,甚至出現了今年開設的熱門專業,明年就可能遭冷遇的情況。
(3)專業與區域經濟發展不符。傳統專業與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結合不夠緊密,沒有根據市場需求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造,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影響招生和學校的聲譽;同時,對新設專業論證不夠充分,缺乏全面的市場調查和嚴格的科學分析,許多高職院校不考慮自身條件和未來社會的需求,爭相創辦所謂熱門專業,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嚴重,造成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
(4)專業缺少實習實訓基地。由于國家在教育投資方面的不充分,導致一些高職院校缺乏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進入企業或機構的經費,尤其是在解決交通與食宿補貼方面。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思想指導下,學生的實習經費以撒胡椒面的做法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使得學生很難在經費有保障的情況下走出校門進入實習地點。同時,企業或其他用人單位又大多不愿意接收大學生實習。因為一旦學生進入到實習單位就給這些單位增加了許多工作和責任,要安排指導人員、實習場地和實習用具等。如果企業以無回報的方式來完成這些工作,是基本不可能的。沒有實習基地支撐,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很難實現。
(1)提高專業設置的靈活性。《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學校具有依法自主設立專業的權利。即高校具有自行設立專業的權利。為此,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要根據地方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區域支柱產業及發展方向設置主體專業,根據地方特色經濟開設特色專業,使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還應考慮區域經濟的多樣性導致的勞動力多樣性和多層次的需求,根據市場需求狀況設置社會急需的短線專業,以小批量、高頻率、快節奏為特點,為社會培養一些特殊行業的急需人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但要考慮當前市場需求,更應考慮若干年內持續的市場需求,對于“朝陽專業”應積極發展,對于“夕陽專業”應及時調整,而對于“曇花專業”以不辦為好。
(2)增強專業設置的適應性。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上,首先要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類型結構上的需求,明確辦學定位,這是專業布局的基礎;其次要根據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就業數量需求確定專業規模和具體面向,以適應社會需求;然后,要考慮學生和家長的擇業取向,以適應個人需求;最后,還要根據高職院校所能夠充分利用校內外軟硬件的實際供給情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
現場工程問題和現場維護管理能力的主要平臺。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障。實訓基地不僅可以由學校自己建設生產性或仿真型實訓室,由企業為學校提供設備、管理人員和實訓指導教師實現“校中廠 ”;也可以把學生派往企業,由企業負責安排專業課教學與實訓,實現“廠中校 ”,通過政府出臺相關減免稅的政策等,從而實現“政府——企業——學院”三方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使企業也成為辦學主體,即所謂“雙主體”。最終實現教育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是教學內涵建設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高等職業教育生存的關鍵,也是畢業生能否做到與用人單位實現“零接軌”的關鍵。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做好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以適應市場需求。
[1]鄭虹.關于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問題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5,(12).
[2]趙陽.談高職高專院校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對策[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
[3]南京城市職業學院課題組.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幾個問題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8,(3).
[4]馬君,謝勇旗.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規劃問題略論[J].中國高教研究,2009,(1).
高職實訓基地是強化學生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解決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Shan-feng
(Jilin Railway Technology College,Jilin,Jilin 132200,China)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work is the core work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lack of characterist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ping strategies.In further construction,the flexibility and adaption of specialty setup should be improved,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training base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guaranteeing the“zero connection”between graduates and enterpri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pecialty construc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G712
A
2095-980X(2015)12-0123-02
2015-11-19
李善鋒(1980-),男,山東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機械工程、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