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國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1)高職營銷類專業教學實踐考核不科學。大多數的研究者往往將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混為一談,其實社會實踐的涵蓋范圍十分廣泛,社會實踐除了專業實習以外,還可以有許多途徑和形式。但是在現實中,多數高職院校對學生專業實習的期望過大,往往將學生的專業實習“成果”視為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判斷標準。但是,很多營銷類專業學生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其實是很難量化的,比如一個搞促銷的學生,可能在一兩個月內的銷售額十分微小,但是其卻學到了很多不可視的其他東西。甚至有很多學生忙于應付這些所謂的“成果”,不得不弄虛作假。
(2)營銷類專業學生實踐未能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由于沒有和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許多專業實習生被當作“免費勞動力”,有的比較“吃香”的單位甚至向學生收取數量不等的“實習費”;而對于一些考驗能力的重要環節,比如一些技術設備的操作,學生們卻往往無法實踐。有些學生和實習單位為了省事,甚至不惜弄虛作假——讓學生“掛職實習”,臨了為學生開具一張“實習證明”,雙方滿意,萬事大吉。這樣的專業實習,不會對高職營銷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有絲毫提高,也使得學生難以了解到真實的行業發展前景。
(3)企業營銷類人才需求標準在還不斷調整。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營銷人才?根據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題為《探索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的調查報告,“十字型復合人才是未來企業的首選,而是否具有培養潛質是一個重要標準”。究其原因,乃是現代企業均將企業自身的發展視為第一要務,因此往往著眼于未來,而不是僅僅關注當下。況且在如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換代頻率較高,個人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培養潛質,才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接受新事物,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好地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校企合作”是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用學校教學與學生參加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訓練有機結合,培養適應合作企業及社會用人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形式,是一種既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又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種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以滿足企業的多樣化需求為根本目標,強調企業在人才培養中得地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某種人才需求,于是將這種需求反饋給學校,學校則按照這種企業的這種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同時學生定期或者不定期接受企業的指導和培訓。校企合作最常見的形式是“訂單式”,這主要包括兩種方式,即“點對點”模式和“點對面”模式。所謂的“點對點”,就是指企業單位向高職院校下“人才訂單”,闡明所需人才的條件和要求,而高職院校依據自身實際狀況進行衡量,如果覺得可以就與各個企業單位簽訂相關的定向委培協議書,根據企業崗位量體裁衣,并最終將畢業生送至企業單位的特定崗位。這種方式實現了學生學習和就業的一條龍服務,也滿足了企業單位個性化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的另外一種方式則是“點對面”,即相關的高職院校根據企業單位的人才需求狀況來設計教學內容和安排課程,通過這種方式使得教學有的放矢,同時將學生的培養和企業的人才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邢臺模式”即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所形成的以“人學雙起點、育人雙主體、畢業雙證書”為標志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邢臺模式”與“校企結合”模式有相似之處,可以說是脫胎于該模式,但是也有明顯的差異。“入學雙起點”強調的是學生培養一開始就必須從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兩個層面來進行突破,以達到較高的職業起點;“育人雙主體”則與上文的“校企結合”異曲同工,都是強調學生培養過程中企業(市場需求)和學校的主導作用;而“畢業雙證書”則是指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在畢業之時普遍獲得相關的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突出實訓環節。邢臺職業技術學院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等相關機構,共涉及59個技能項目鑒定工種,涵蓋該院校的所有專業。近年來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雙證書的獲得率高達98.5%,畢業生以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職業能力征服了用人單位,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邢臺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并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十分注重吸納國際上的先進教育理念和職業培訓標準,學校先后與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院校達成了合作意向,積極探索高等技術人才培養的改進和創新工作。“邢臺模式”經教育部在全國力倡推廣后,迅速成為高等職業學校最為流行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先后有七百余所高職院校來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參觀考察。
所謂的“三化”培養模式,是指教學內容職業化、教學模式案例化、學生實訓公司化。“三化”模式最早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創建并使用,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為企業和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教學內容的職業化,是指根據相關專業的需求,研發相應的人才培養標準細則,并以此來構建職業基本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三大模塊的課程訓練體系;教學模式案例化,是指根據企業人才需求的標準,是指在課程中結合相關的案例來進行教學,建立相應的案例教學論壇和案例資源網站;學生實訓公司化,是指學生的專業實踐和職業能力訓練完全采用公司化的運營模式,設置公司中的相關崗位和角色,如財務管理人員、市場營銷總監、人力資源經理等,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角色意識。
所謂的“3+2”循環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培養采用每周三天在校內學習、兩天在校外企業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之所以稱其為循環教學模式,是因為學生經過三天的在校學習后帶著理論知識進入企業進行實踐,而在企業實踐兩天后又帶著職業實踐報告返回課堂,如此循環,周而復始。“3+2”循環教學模式主要有三個特點:雙向管理的辦學機制、雙線交錯的課程體系、雙面互動的實踐模式。采用“3+2”循環教學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正因為如此,該校每年的“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的稱職率達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