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蘭
(樺甸市環境保護局,吉林 樺甸132400)
大氣污染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何防止大氣污染,成為當今社會和政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幾十年來,中國城鎮化、工業化得到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空氣污染等問題。20世紀70年代,煤煙型污染排放是中國工業城市環境污染的特點;20世紀80年代,酸雨危害又成了許多南方城市環境污染的一大特點;近年來,隨著汽車的增多,汽車尾氣(NOX、CO、CO2)的排放又形成了光化學煙霧,成為城市空氣質量不良的一大來源。目前雖然政府也做了一些環保工作,并采取了一些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但是總體上大氣污染還沒有控制好,大氣污染治理任務艱巨,任重而道遠。
目前,我國大氣污染狀況十分嚴重,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遞增趨勢,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普遍超標等等。
(1)二氧化硫污染。長期以來,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全國煤炭消耗量從1990年的9.8億t增加到2011年的19.32億t,隨著煤炭消費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在不斷地增加。這樣由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污染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2)粉塵、煙塵污染。煙塵的主要排放是由火電廠、工業鍋爐和地方電廠造成的,因為它們大多使用低效除塵器。
(3)汽車尾氣排氣污染。近年來,我國汽車數量在不斷地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汽車數量增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樣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排放量逐年上升。
(1)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大氣環境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資源,一旦遭到破壞難以恢復。但長時間以來很地方政府和部門以及社會公眾都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制訂產業政策、城市規劃時沒有考慮對大氣環境的保護,甚至以犧牲大氣環境為代價而換取經濟利益。而企業更是依賴政府,政府不提,企業不管;甚至認為花錢治理大氣污染得不償失。只考慮眼前利益,不考慮生態平衡。再加上環境保護宣傳的不到位,更是不把環境保護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2)產業布局和能源結構不合理。一部分地區和城市在產業布局、工業結構、能源結構設置和規劃不合理,技術水平落后,導致大量煙塵、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入大氣層中,從而造成大氣污染,破壞大氣環境。
(3)能源利用率不高。能源的不正確、不合理使用導致嚴重浪費,致使造成我國大氣污染。據相關資料表明:煤炭資源的消耗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3/4,而發電用煤就占總用煤量的1/3左右,有84%的煤炭直接燃燒,這種煤炭使用方式不僅浪費了煤炭資源還嚴重地污染了大氣環境。另外,各類燃燒設備技術及制造水平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消耗高、排污大,致使能源浪費嚴重,利用率低,造成大氣污染。
(4)大氣污染防治的資金投入少。目前,我國在環境污染防治方面投入的資金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與我國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發展較快對環境保護投資的需求不匹配。例如,受資金的限制,國家在推行清潔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結構措施時,對燃煤脫硫、型煤、煤炭洗選加工以及使用清潔能源等方面的投資嚴重不足。一些城市因缺少資金在城市集中供熱、燃氣等基礎建設工程無法建設供熱管網。資金的短缺,致使環保設施不到位,造成大氣污染。
(5)環保監管執法不嚴。在環境監督管理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普遍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如一些地方政府環保部門不執行國家“先評價、后建設”的規定,致使一些地方電廠、水泥廠和鄉鎮企業等給環保治理留下后患。監督不夠,執法不嚴也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氣污染不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更嚴重的是會引起大氣成分和大氣比重的改變,從而影響全球的氣候變化。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大氣狀況。
(1)加強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環境保護關系到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健康。各地區各部門及公民都要提高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環境保護教育,普及和宣傳環境知識和環境法規。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其保護環境的自覺性,把環境保護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從而有力地促進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
(2)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植樹造林是大氣污染防治的一種有效措施,綠化植物不僅可以滯塵、殺菌、吸收有毒氣體、調節二氧化碳和氧氣比例,還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凈化空氣質量。因此,大批植樹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綠色植物對溫室效應進行調節。
(3)合理布局工業并做好環境規劃。目前,我國的工業仍是國民經濟的主動脈,工業布局的好壞直接影響環境的質量和污染,如產業政策和產業布局、行業準入標準、產業集群效應等要協同配套。同時做好環境規劃,制定保護措施,制訂統一標準,就可有效地防止環境污染。另外,在規劃工業生產園區,應考慮設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還要考慮在工廠區與城市生活區之間,要有一定間隔距離,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4)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對污染嚴重、耗能高等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產業予以關停并轉遷,減少污染物總量排放,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同時宣傳并倡導健康文明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5)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生產。要解決我國大氣污染問題,根本上要從改變能源結構入手,例如使用電、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所謂的清潔能源。雖然我國目前仍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但應推廣型煤、洗選煤的生產和使用,以降低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與此同時,不斷改進設計、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加強綜合管理等有效手段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以減輕或者降低環境危害。
(6)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只有加強環境監督管理,才能從污染源頭上對排污企業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嚴格環境監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種污染事故的發生。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力度,就能做好地區工業企業污染的減排,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限期整理、或限產停產直至關閉。同時嚴格環境準入,嚴格監督,嚴格執法,企業就會做到少排污或不排污,讓監督有效,讓環境良好。
雖然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我國大氣污染問題仍很嚴重,環境保護工作還須進一步的深化和加強。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及民眾的參與下,我國大氣污染問題一定會得到妥善解決,讓城鄉的空氣更清新,藍天更藍。
[1]王鮮先.我國城市大氣污染及其防治對策[J].內蒙古環境保護,2006,(3):28-30.
[2]李晶.淺談城市大氣污染現狀及其綜合防治,云南環境科學,2003,(4):3-5.
[3]張明順.環境管理[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4]趙麗麗.中國大氣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山西建筑,2011,37(25):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