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原瑋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所謂綠色施工是指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施工技術。它不并是和傳統施工技術相對立的,而是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對傳統施工技術進行重新包裝,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的施工方法,在施工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施工過程利用“綠色”概念進行操作,要遵循循環經濟原則和清潔生產原則。施工時做到使用能源的循環再利用,從源頭上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損害。要求建筑過程無污染,而且要求建筑在使用和廢氣時也要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當前我國建筑施工單位已經懂得并開始認真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積極采取措施保護施工周邊環境、文明施工和降低施工噪音等。但是,仍有部分施工企業對這些綠色施工的認識膚淺,實施起來比較被動和消極。而且缺乏系統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還不能滿足綠色施工的標準。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施工現場監管及建筑企業職工的綠色環保意識教育,使建筑企業做到綠色施工、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1)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注重既有土木工程設施的再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設、使用和維護過程中,做到節能節地,并最大限度地發揮既有土木工程設施的作用。如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綠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磚墻表面溫度,從而減少空調的使用量;可以使用節能保溫型的多孔磚或復合墻體作為墻體材料,起到冬季保溫隔熱的作用;還可以太陽能、地下熱能等新能源,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用量。
(2)開發利用再生資源和綠色資源。我國每年的施工建設產生的建筑垃圾達4000萬t,產生的廢混凝土就有1360萬t,清運處理工作量大,環境污染嚴重。此外,我國是20年來世界水泥生產的第一大國,而這本身是一項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與其他材料相比,鋼材和再生混凝土較為符合綠色建材的標準,應當大力發展這樣的綠色建材。
(1)建立綠色施工法規和管理制度體系。科學系統的法規與制度體系是推動綠色施工及其技術應用的關鍵,在人們的思想意識尚未達到理性的自覺時,還需要靠政府部門的管理、引導及相應法規的約束,制定有前瞻性的市場規則和法規體系,形成強大的推動力。綠色施工的法規可以是環境保護法規的分支及文明施工管理的規定,它的制定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行業、多學科的協商。應建立和完善利于推進綠色施工的制度,如對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可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要求承包商應在投標書中說明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予以約束;可提出承包商應通過ISO14001環保認證的要求;對于其他社會投資項目則可通過稅收、獎勵等制度促進綠色施工的應用;鼓勵業主將綠色施工準則納入施工圖紙和技術要求中,將環境等責任加入建造合同,并監督承包商加以遵守。
(2)推廣應用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土木工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或性能退化,這將影響起承載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發嚴重的工程事故,帶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因此,從工程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監測、修復和加固的準備。隨著現代傳感技術、計算機與通訊技術、信號分析與處理技術及結構動力分析理論的迅速發展,人們提出了結構健康監測的概念,給土木工程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通過在結構上安裝各種傳感器,自動、實時地測量結構的環境、荷載、響應等,對結構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科學有效地提供結構養護管理的決策依據,確保結構安全運營,延長結構使用壽命。通過發展結構健康監測與安全預警,在第一時間發現建筑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復與加固,既避免可能出現的建筑事故,也可解決建筑過快老化損壞,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經濟、資源、時間上的浪費,實現建筑使用的可持續發展。
[1]竹限生,任宏.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施工[J].基建優化,2002,(23).
[2]滕延京,陳希泉,楊斌.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杜培龍,郭子雄.實施綠色施工:管理與技術雙管齊下——基于ISO14001 的建筑企業環境因素及管理措施[J].建筑,2003,(12).
[4]竹隰生,王冰松.我國綠色施工的實施現狀及推廣對策[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