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中醫醫院婦科成都610500)
中藥灌腸及溻漬治療盆腔瘀血綜合征40例臨床療效觀察
李麗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中醫醫院婦科成都610500)
盆腔瘀血綜合征;中藥灌腸;中藥溻漬
因盆腔靜脈瓣功能不全而逆流的血液造成了卵巢或盆腔靜脈充血迂曲,因而產生慢性盆腔痛、下墜感,稱為盆腔瘀血綜合征。若加上患者存在孕產頻繁、子宮后位、平時站立體位、便秘、自主神經紊亂或有盆腔手術史等因素,會加重盆腔瘀血癥狀。本病的主要臨床特點為“三痛兩多一少”[1],即盆腔墜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經多、白帶多;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少。臨床實踐證明,多數盆腔瘀血綜合征患者可根據臨床癥狀及婦科檢查作出正確診斷,不再行盆腔靜脈造影輔助診斷[2],CT、MRI、超聲和診斷性腹腔鏡能夠發現靜脈曲張,但一些靜脈曲張縮小則難以發現[3]。臨床可采用孕激素、GnRH激動劑、卵巢靜脈栓塞或結扎和子宮加雙附件切除術治療[4],但療效都不十分確定。筆者運用中藥灌腸及溻漬治療本病,療效較好?,F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門診收治的盆腔瘀血綜合征患者40例,年齡25~46歲,平均(33.2±7.4)歲;病程0.5~4.0年,平均(3.0±0.6)年;均有生育史,2胎5例,3胎3例,4胎1例;有下腹部手術史者6例;放置宮內節育器12例。
1.2治療方法(1)健康宣教:合理休息,勤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增強盆腔肌張力,改善盆腔血循環,子宮后位者睡前先行膝胸臥位,再側臥位;節制房事,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注意經期及性生活衛生;飲食忌辛辣、煎炸、燥熱、刺激之品,盡量少食蝦蟹海鮮等腥物。(2)中藥“化瘀止痛灌腸液”保留灌腸,藥物組成:醋三棱30 g,莪術30 g,醋乳香30 g,醋沒藥30 g,桃仁20 g,黃芪30 g,桂枝30 g,土鱉蟲30 g,丹參30 g。水煎取汁200 ml,保留灌腸,100 ml/次,從月經干凈后開始用藥,1次/d,14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注意:灌腸前排空大便,必要時可先行清潔灌腸,利于藥物的吸收及保留,藥液保留4 h效果更好。(3)中藥溻漬,藥物組成:桂枝30 g,沒藥20 g,透骨草60 g,細辛10 g,川芎30 g,乳香30 g,三棱30 g,莪術30 g等中藥研末,以白酒或熱水調成濕糊狀均勻涂抹于20 cm× 30 cm的兩層紗布上后置于患者下腹部(或腰骶部),再用紅外線燈進行局部照射,燈與皮膚間距離約20 cm,時間約30 min/次,溫度以病人患部感覺舒適為宜。1次/d,14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經期停用。
1.3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醫婦產科學》中有關盆腔瘀血綜合征的療效標準[5]。痊愈:下腹及腰骶部墜脹疼痛等癥狀消失;顯效:主要癥狀明顯減輕,其他癥狀消失;有效:主要癥狀及其他癥狀均較治療前減輕;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改善。
1.4治療結果痊愈9例,顯效13例,有效1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
盆腔靜脈曲張,靜脈壓力增高,血液回流受影響是本病發病重要因素,除子宮、卵巢靜脈叢血管擴張、瘀血外,外陰、陰道、子宮頸、肛門直腸周圍、輸尿管周圍、膀胱靜脈叢及下肢靜脈曲張可同時存在,長期病變可引起相應組織的炎性改變,故臨床表現有下腹及腰骶部疼痛、肛門下墜感、月經量及白帶增多、膀胱刺激征、便秘、痔出血等癥狀。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診斷此病并不困難,但仍需與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炎相鑒別[6]。因為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機,故臨床采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類方藥進行保留灌腸,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表明活血化瘀類中藥可擴張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改善組織營養狀態、提高新陳代謝,以利于炎癥的吸收和消退,并且有助于消除盆腔的局部充血水腫,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促使增生粘連的結締組織軟化[7]。而直腸給藥可直接經直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經滲透作用,到達相鄰的盆腔炎性組織,很快在盆腔彌散而發揮作用,并且局部給藥避免了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可大部分避免首過效應,減輕了對肝臟的毒副作用[8]。現代研究表明[9]中藥溻漬可使藥物直接作用病變部位,通過濕熱理療的作用,調整植物神經,改變局部血流和血管、淋巴管的通透性,同時還作用于免疫系統,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本病采用中藥灌腸及溻漬治療療效顯著,患者普遍依從性較好,無臨床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卞度宏.慢性盆腔疼痛概述[J].實用婦產科雜志,1998,14(6):4-6
[2]蘇應寬.新編實用婦科學[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1995.657-662
[3]ParkSJ,LimJW,KoYT,etal.Diagnosis of pelviccongestion syndrome using transabdominal and transvaginal sonograghy[J].Am J Roentgenol,2004,182(3):683-688
[4](美)斯科吉.威廉姆斯婦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256
[5]劉敏如,譚萬信.中醫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杜,2001.855
[6]顧美皎.臨床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30-831
[7]卜平,汪麗云,張飛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82例[J].河南中醫,2015,35(1):129-130
[8]郝艷云,苗英.盆腔炎消散液灌腸治療盆腔炎31例[J].河南中醫,2012,32(6):736-737
[9]楊芳娥.中藥溻漬法治療外陰濕疹30例[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1996,19(4):20
R271.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12.033
201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