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潘艷萍
(湖北省黃石市第五人民醫院黃石435005)
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訴25例肺癌臨床分析
李軍潘艷萍#
(湖北省黃石市第五人民醫院黃石435005)
目的:部分肺癌腦轉移患者起病急,癥狀不具備特異性,病因具有隱匿性,往往給臨床工作帶來誤診或漏診的風險,對此類患者臨床表現進行分析總結,指導臨床工作提高診療水平,避免誤診或漏診。方法:篩選2007年6月~2015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25例肺癌腦轉移患者,均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訴而就診,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收集的25例患者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訴,經過臨床診治觀察、胸部CT、病理學等確診為肺癌腦轉移。結論:肺癌腦轉移預后差,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率。對于首發為神經系統癥狀的患者,不能忽視存在腫瘤腦轉移的可能性。
肺癌;神經系統癥狀;腦轉移;診斷;治療
1.1一般資料收集2007年6月~2015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全部肺癌腦轉移患者25例,均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訴,經采集病史、胸片、胸部CT、頭顱CT、穿刺活檢、病理學等證實后確診。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8歲;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8例,腺癌12例,小細胞癌5例。
1.2臨床表現25例患者以眩暈、肢體功能障礙、意識障礙等不同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訴而就診。其中肢體功能障礙者11例,頭昏、眩暈者6例,發生癲癇者2例,意識障礙者3例,頭痛伴惡心嘔吐者3例,僅1例患者在初次就診時有呼吸道癥狀(起病前在當地因咳嗽、咳痰抗感染治療)。
1.3確診經過20例患者在住院期間,因診治需要、常規檢查等原因,發現肺部病灶,進一步經CT、病理等檢查確診。4例患者因同樣的臨床表現再次就診時檢查發現肺部病灶。1例患者出院3個月后,因出現呼吸道癥狀就診時發現肺部病灶。
2.1本病發病率高,預后差肺癌腦轉移在顱內轉移腫瘤中多為常見,占腦轉移癌的40%~60%[1],發病率高。有資料研究發現,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3%~10%發生腦轉移,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發生腦轉移率高達15%[2]。也有研究提出以腦轉移癥狀為首發表現的肺癌患者的病理類型以腺癌為主,與本文收集的病例統計情況相符。但肺癌的晚期轉移率較高[3]。腦轉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現,目前對于肺癌腦轉移患者的治療都是姑息性,通過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4]。若發現較晚,其生存期將大大降低。
2.2本病患者發病隱匿杜興龍等報道[5]約30%的肺癌患者可以通過血行轉移途徑發生腦轉移。肺癌出現腦轉移的病因與腦組織的血液供應的解剖學特點有密切的關系,腦主要由頸內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肺的血液循環豐富,當癌細胞脫落進入血液循環時可能通過肺靜脈、左心房而進入體循環的大血管,逐級分支到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系,進入腦組織發生轉移。多見于小細胞肺癌、腺癌類型。當肺癌患者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頭痛、眩暈、惡心、嘔吐、偏癱,多應該考慮有發生腦轉移的可能,往往進一步行頭顱CT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但本文中所提到的25例患者,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訴而就診,僅有1例患者合并呼吸道癥狀,提示臨床醫師行胸部CT或X線檢查。其他24例患者發病隱匿,臨床表現往往掩蓋了原發病灶的特點,容易誤診或漏診。同時,對于發生急起眩暈、肢體功能障礙、意識障礙、癲癇等不同神經系統癥狀的病例,限于患者行動受限、病情危重、診療費用等因素影響,往往重視了神經系統的輔助檢查,而忽視了其它部位的檢查。此外,在基層醫院的實際工作中,廣撒網式的篩查,不僅增加了患者的診療負擔,而且不容易得到患者的理解與認同。
2.3本病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本組25例患者均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訴而就診,如肢體功能障礙、眩暈、惡心、嘔吐、癲癇、精神異常等,起病較急、癥狀明顯,而缺乏典型的肺部疾病癥狀或體征,往往與腦血管疾病不易區分[6~8]。所以,發生腦轉移后,按腫瘤所在部位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
2.4提高警惕,避免誤診或漏診對于腦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存在高血壓病、房顫、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病史,對于高齡患者,缺少明確誘發因素的,應該積極思考引起臨床表現的病因所在。因此,臨床上針對既往沒有卒中危險因素的腦梗塞,需2.5分析輔助檢查結果,提高檢出率CT檢查是診斷肺癌腦轉移的重要手段。當頭顱CT檢查發現顱內大小不等的多發占位性病變,占位周圍可見較大范圍的明顯低密度影,高度提示轉移瘤的特點,需要進一步檢查。左元明認為[11]應用頭顱CT增強掃描可以提高轉移瘤灶的檢出率,發現多發或多種形態并存的強化灶、瘤周水腫明顯是其特征性表現。通過分析頭顱CT圖像特點,打開思路,發現轉移瘤的特點,提高臨床檢出率。
要進一步尋找其他可能的病因,避免思維局限,以局部癥狀先入為主[9~10]。特別是臨床表現與輔助檢查結果不能完全解釋的時候,臨床醫師要積極尋找可能遺漏的或忽視的方面。治療效果不明顯或病情反復的患者,也應該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諸如多次出現肢體功能障礙、眩暈等,經治療緩解后再次出現,且與前一次發病特點相似,相同的診治方案效果不明顯,應該重視尋找線索。將胸部X線檢查作為神經內科的常規檢查項目,有時會給臨床診治帶來較好的思路。有條件的地方或高度懷疑的病例,應該積極采用胸部CT檢查為宜。
[1]陳麗昆,徐光川,劉國貞,等.COAPC方案聯合腦部放射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J].癌癥,2003,22(4):407-410
[2]GavrilovicIT,PosnerJB.Brainmetastases:epidemiologyand pathophysiology[J].J Neurooncol,2005,75(1):5-14
[3]Liu H,Liu Y,Yu T,et al.Usefulness of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lesions[J].Eur Radiol,2010,20(4): 807-815
[4]李墨,張國榮.肺癌腦轉移瘤的治療進展[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1,5(5):285-287
[5]杜興龍,江浩.肺癌腦轉移瘤的治療進展[J].中國神經腫瘤雜志,2010,8(2):135-141
[6]王林梅.首發神經系統癥狀的肺癌26例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病雜志,2010,13(3):31-32
[7]史桂蘭,王鳳華,張艷平,等.肺癌腦轉移42例臨床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4,18(3):222-223
[8]覃乃武.腦轉移瘤的CT診斷及誤診分析:附32例報告[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3,22(1):58-65
[9]吳紅,范彥起.腦轉移瘤誤診為腦梗死臨床報告[J].臨床誤診誤治,2015,28(11):37-39
[10]倪渝鯤,王蘋莉.以多發性腦梗死為首發癥狀的肺癌合并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一例[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45(1):62-63
[11]左元明.肺癌腦轉移瘤32例的CT表現特征[J].右江醫學雜志,2008,36(6):696-670
R734.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12.035
2015-11-28)
潘艷萍,E-mail:hbpanyanp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