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杰
摘 要:簡筆畫以簡潔、洗練的筆法,用最簡單的線條繪制。幼師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幼兒啟蒙教育的高素質教師。學生除了有高尚的師德和愛心外,還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由于簡筆畫在幼兒園中的教學作用不可取代,本文就如何培養幼師專業學生的簡筆畫技能,介紹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的三步教學法。
關鍵詞:簡筆畫 幼師 三步教學法
中國舉辦的奧運會震驚了全世界,在奧運會館里展示的農民畫更是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游客的眼球。農民畫被西方的畫家稱為“中國的畢加索”。農民畫色彩恢弘,線條流暢,筆法夸張,表現手法幽默、風趣,集聚了農民無數的智慧和想象力。它拋開了傳統繪畫的束縛,反映的內容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如此精美的藝術品其實就是用簡筆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簡筆畫,顧名思義就是將事物進行概括、簡化,提取最典型、最突出的特點,以簡潔的、洗練的筆法,用最簡單的線條繪制的圖畫。幼師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幼兒啟蒙教育的高素質教師。學生除了有高尚的師德和愛心外,還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幼師專業所學的美術知識在幼兒園中運用最多、最廣泛的就是簡筆畫。簡單、美觀、色彩鮮艷且通俗易懂的簡筆畫很容易被幼兒接受,有利于激發兒童繪畫的興趣。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簡筆畫也經常被用來制作教具、輔助教學,還可以運用于幼兒園的環境布置,所以簡筆畫是幼兒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手段趨于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教學掛圖、多媒體課件等手段被越來越多地使用,但簡筆畫在幼兒園中的教學作用仍然不可取代。如何培養幼師專業學生的簡筆畫技能,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教學法。
一、臨摹示范法
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在簡筆畫中都可以概括成簡單的圖形:三角形、方形、圓形等。在教學植物簡筆畫時,筆者拿出了幾個水果,告訴學生這幾個水果都是圓的,所以均可以先概括為圓形,接著又提出啟發性的問題:除了這些水果以外還有哪些食物是圓形的呢?這樣學生就會開闊思維,聯想出很多圓形的事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把復雜的知識點進行提煉、概括形成繪畫的規律,使學生以后一遇到圓形的水果時就會先想到把它們概括成圓形。筆者在黑板上分別畫出四個圓形,再根據這四種水果不同的特點加上細節,生動形象的水果就畫出來了。
教師示范是最直接、具體、直觀的教學方法。筆者在簡筆畫教學的初始階段,經常采用范畫進行教學。學生面對一個新的知識點時,教師講得再精彩,學生的理解也是比較模糊的。但是如果邊講邊在黑板上作范畫,學生就有了一個直觀接受知識的過程。在示范范畫的時候,筆者首先讓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像畫素描一樣去對待簡筆畫,二者有著很大的區別。簡筆畫只要用簡練的線條概括出輪廓即可,不求細節的準確逼真。這樣邊畫邊講,學生再臨摹黑白上的范畫,就很容易理解了。對于處在初級繪畫階段的學生來說,大量的臨摹示范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臨摹范畫,學習掌握了簡筆畫的基本造型方法和規律。只有打下堅實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進行繪畫創作。
二、情境寫生法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看到生活中出現的事物能夠隨手畫出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寫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比如,在教學動物簡筆畫時,筆者邀請兩位學生用肢體語言模仿老虎,然后抓住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現出的兩只老虎突出的特點,在黑板上即興畫出兩只老虎的形象,并結合所畫的老虎簡筆畫,教給學生抓住事物特征進行簡筆畫寫生的技法。在簡筆畫教學中,筆者經常將音樂、舞蹈和簡筆畫教學結合起來,在課堂上播放著歡快的兒歌,讓學生們表演,教師根據情境進行寫生,學生們就會理解得非常深刻,也改變了枯燥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師生互動。根據畫面、內容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夸張和擬人,注意構圖和畫面的內容安排,讓畫面具有趣味性。教師的一言一行將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講課模式。學生喜歡并能接受的是通俗易懂且風趣幽默的課,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三、想象創造法
作為幼師專業的美術教師到幼兒園跟蹤實習調查后,筆者發現美術在幼兒園中運用最廣泛的是簡筆畫。在教學,講兒歌或是兒童故事時能夠用簡筆畫形象直觀地將內容表現出來,配合教師的教學,是幼兒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基本功。幼兒教師還可以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如用皺紋紙搓成調制成墻面裝飾畫,根據童話故事的內容情節進行創編,用泡沫紙做成一組大的圖畫,或者用繪制好的圖畫加以組合做成立體小掛飾等。所以,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臨摹和寫生的能力,還要具有想象創造的能力。在學校組內的研究課中,筆者以為兒歌《荷花香》配插圖為例,先是提出啟發性的問題:“這首兒歌中出現了哪些事物?”學生答:“池塘,荷花,荷葉,青蛙。”然后繼續提問:“除了這些事物,我們還可以添加哪些事物呢?”帶著這個問題,小組進行討論。這時,學生有的答遠山,有的答天空,還有的答柳枝。接下來,筆者邊講解邊在黑板上把每個事物按照簡筆畫的作畫步驟畫面畫出來,學生就跟著在下面畫。試想一下,如果只拿出一張繪制好的圖畫給學生看,他們沒有看到作畫步驟,也不知道從概括到具體的過程,就很容易畫錯,也禁錮了其思想,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從不扼殺學生作品里所出現的與眾不同的畫面。
美術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求異不求同的過程,需要從不同的視角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會限制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例如學習靜物和植物的簡筆畫法時,筆者會讓學生將二者融合在一起畫一幅作業,并提出啟發式的問題:“同學們,花種在哪里啊?”學生答:“花盆里。”教師:“好的,那么花和花盆就可以組合在一起了。我們語文課都學過那些手法使文章生動有趣呢?”學生答:“夸張,擬人……”于是筆者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怎樣才能將畫面的內容畫得更豐富,畫面效果更好。學生們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夸張和擬人的手法,將植物和靜物加以結合。筆者再指導他們使用鮮艷的色彩(鮮艷的色彩符合幼兒的審美)進行創作。最后,當學生們的作品呈現在筆者眼前時,筆者為之一震。這些作品無論從創意還是色彩都非常有視覺沖擊力。筆者在作業點評時都肯定學生具有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欲望。遇到好的作品時,筆者總是念出學生的名字,學生自然會非常興奮,以后學習的勁頭也會更足。將來,學生們做了幼師后,面對那些想象力更加豐富,更加喜歡聽表揚話語的孩子們時,就會用同樣的方法開發幼兒的智力,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引導學生能夠從最初的臨摹和寫生到后來的想象創造,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的培養幼師專業學生簡筆畫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想要更好地培養學生成為優秀的幼兒教師,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努力。
(作者單位:大連女子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