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震
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北京市委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打造北京“安全農業”的品牌戰略。北京結合自身實際,著眼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走出了一條具有首都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
嚴控質量,確保畜禽產品供應
多舉措確保重大活動供應保障。近年來,為確保“奧運會”、“十八大”、“兩會”、“APCE”等重大會議、活動畜禽產品的有效供應,北京市出臺了《農業系統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工作指南》,按照“一絲不茍、滴水不漏、準確無誤、萬無一失”的原則,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并對畜禽產品貨源基地、檢疫檢驗、屠宰加工、抽樣監測、運輸物流等各環節提出了明確要求。2014年,北京市累計供應畜禽產品59個品種,共計350余噸,所有產品實行“批批檢測”和“監督抽檢”,檢測項目包括違禁藥物、抗生素殘留、重金屬殘留等3大類70小項,確保了供應產品的絕對安全。
全方位保障百姓餐桌食品安全。目前,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北京市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建立了“官方抽檢為輔,企業自檢為主”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市、區縣、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檢測機構)加企業自檢實驗室的“3+1”檢測體系。
轉變角色,實現部門職能平穩過渡
市級職能平穩交接。2013年底,根據北京市編辦文件精神,將原由北京市商委承擔的生豬定點屠宰管理職責劃入北京市農業局,并批準增設“畜禽屠宰與獸藥管理處”,行政編制4人。職能劃轉之初,北京市農業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組織調研,學習法律法規和配套文件,進一步梳理、細化、明確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有效規避了監督管理體制中責任不清、職能重疊和監管盲區等現象,為履行行業監管職責奠定了基礎。
推進區縣職能劃轉。按照《農業部關于做好畜禽屠宰監管職責調整過渡期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北京市農業局召開了7次區縣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專題會議,督促各區縣職能劃轉工作,并積極協調解決職能劃轉中出現的主要問題。2014年5月份,北京市農業局與市商務委、市編辦進一步溝通協調,并聯合印發《關于調整區縣生豬定點屠宰監督管理職責有關問題的通知》,確保了各區縣相關職能、機構、隊伍、裝備等及時劃轉到位,各項工作有序銜接。截至目前,全市行政區縣共16個,已全部完成職能劃轉工作。
嚴格審批,依法做好行業準人管理
自2003年起,北京依據《北京市家畜家禽檢疫條例》、《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的有關規定,取消了市場活禽交易,在全市范圍內對牛、羊、雞、鴨實施定點屠宰管理制度。
不斷提升,促進企業發展。自2003年實行定點屠宰管理以來,經過10多年的發展,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平穩過渡的要求,先后關閉工藝不達標和不符合規劃的定點屠宰企業,由最初的近300家逐步精簡到52家。
完善標準,提高準入門檻。2014年10月,結合《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的出臺,北京市農業局制定并印發了《北京市畜禽定點屠宰管理辦法》、《北京市畜禽定點屠宰廠(場)審核驗收程序》、《北京市畜禽屠宰廠(場)驗收標準》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對畜禽定點屠宰企業的廠房建設、設施設備、人員構成、管理制度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要求企業在2015年9月底前按規定整改,北京市也將按照新的標準對屠宰企業進行行政審批。
創新模式,提升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加強執法機構隊伍建設,不斷規范執法行為。2014年是畜禽屠宰行業監管職能調整的過渡之年,農業部門作為初級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主體,監管職責進一步增加,監管鏈條進一步延伸。以此次職能劃轉為契機,北京市進一步推進體制改革進程,市農業局、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等單位成立專門機構從事屠宰行業監管,各區縣也全部完成職能劃轉工作。市區兩級監管機構的建立,使監督管理工作更加專業化,機制更加順暢,為依法履職奠定堅實基礎。
深化風險分級管理,明確監管內容和標準。對全市畜禽定點屠宰企業測算風險等級,制定并出臺了《北京市畜禽屠宰監督檢查操作規范》,并根據風險等級設定量化監督指標、監督覆蓋面和監督頻率,實施戶籍化管理。
推行簽約獸醫檢疫制度,強化屠宰環節檢疫監管。北京市畜禽屠宰環節監管嚴格執行簽約獸醫技術輔助下的官方獸醫監督審核制度,簽約獸醫實施技術性操作,官方獸醫對簽約獸醫檢驗過程實施現場監督,對檢疫合格動物產品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并對檢疫結論負責。目前,全市52家畜禽定點屠宰企業全部設立駐場官方獸醫室,有力發揮了動物檢疫在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屏障作用。
強化指定路口檢疫,防止病害畜禽及產品進京。在北京市設立的指定畜禽產品進京通道公路、鐵路和航空站點,實施24小時全天監管,對進入北京市動物及產品實施查證驗物、防疫消毒和簽章通行等工作,有力阻斷未經檢疫、檢疫不合格、病死及死因不明等畜禽進入,對保障進入北京市屠宰環節動物的無疫安全發揮了有力的屏障作用。
加強屠宰環節無害化監管,落實補貼資金。按照農業部、財政部要求,北京市農業局經與市財政局多次溝通,制訂并印發了《北京市農業局關于進一步規范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申報程序的通知》,要求各區縣對無害化處理過程進行全程監管,通過駐場官方獸醫將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情況逐月逐級上報。
優化結構,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按照產業融合、科學循環、優勢主導的原則,以京津冀一體化為支撐,著力推進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園區化建設、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優化都市農業發展布局,提升現代農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加快外埠基地建設,提高畜禽產品控制率。通過政策引導推動本市龍頭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重點支持本市大型畜禽屠宰企業在外埠建立標準化、規模化,可控性強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建立完善政府間合作機制,完善信息對接平臺建設,加強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聯防,確保外埠進京產品質量安全。
鼓勵特色經營模式,實現產品優質優價。一是從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產銷對接,完善產銷服務入手,不斷提升行業整體水平,鼓勵畜禽屠宰企業建立自有養殖基地、精細化加工車間、自行銷售渠道等完整產業鏈條,樹立行業品牌意識,逐步做大做強。二是進一步落實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控產品收購、屠宰、加工、運輸等環節,強化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檢測能力。三是鼓勵畜禽屠宰企業修建參觀走廊,讓公眾了解整個屠宰加工過程,并對全程進行有效監督。四是充分挖掘首都特色畜禽產品,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名、特、優、新畜禽產品屠宰企業的宣傳、推介力度,逐漸擴大優質畜禽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實現產品優質優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