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靜海縣醫(yī)院(301600)楊洪芬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孕產婦的死亡率逐漸降低,但產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Postpartum hemolytic uremiu syndrome,簡稱PPHUS)是一種罕見的、病死率極高的疾病,以產后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xiàn)的綜合征。該病早期診斷困難,患者病死率較高,嚴重危害產婦的生命安全。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產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9例患者,探討如何早期警惕、及時發(fā)現(xiàn)并合理治療。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自1983~2013年間收治的產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9例患者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30歲。經產婦3例,初產婦6例,均在產后發(fā)病。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9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規(guī)、凝血功能、生化檢查、外周血涂片、彩色多普勒檢查。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6例患者因重度子癇前期病情控制不理想行剖宮產終止妊娠,3例經陰道分娩。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及蛋白尿,無貧血,血小板正常,肝腎功能均正常,術中出血均在400ml以內,無產后出血的情況,新生兒結局良好。
PPHUS診斷依據(jù)主要為:①急性、進行性腎功能損害:可出現(xiàn)少尿、無尿、浮腫、高血壓、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血鉀升高和代謝性酸中毒。②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短時間內出現(xiàn)嚴重貧血,如皮膚、粘膜蒼白,黃疸,血網(wǎng)織紅細胞百分比增高,血漿結合珠蛋白減少,血膽紅素增高并以間接膽紅素為主,肝或脾腫大,血紅蛋白尿,周圍血涂片示較多破碎紅細胞,血清乳酸脫氫酶明顯升高,骨髓增生活躍,以紅系為主等。③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全身多部位出血,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 60×109/L,嚴重時可低至5×109/L )。④腎臟活體組織檢查證實為腎臟有微血管栓塞形成,此為確診依據(jù)(患者及家屬拒絕做腎臟活體組織檢查)。⑤需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急性腎功能衰竭、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及溶血性貧血。
1.3 結果 9例患者均在產后一天左右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少尿及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伴隨如咳嗽、腰酸、腹脹、胃痛、嗜睡、憋氣等不適。部分患者起病前有一系列前趨表現(xiàn),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伴有發(fā)熱;少部分患者以呼吸道感染為前趨癥狀,多持續(xù)1~2周。部分患者出現(xiàn)頭痛、精神癥狀、偏癱、軟癱、昏迷、癲癇發(fā)作、癡呆等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提示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及貧血,血清膽紅素增加(間接膽紅素為主),血清乳酸脫氫酶增加,肝酶正常或稍高,凝血功能正常。自身免疫指標陰性,Coombs試驗陰性。9例患者均符合產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診斷。
9例患者被確診時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為:尿蛋白為(+++)~(++++),血紅蛋白為52~68g/L,血小板計數(shù)為(26~50)× 109/L,乳酸脫氫酶為2250~10985U/L,尿素氮為7.66~13.26mmol/L,肌酐為157.6~440mmol/L,血鉀為4.21~6.79 mmol/L,D-二聚體為1042~1592mg/L,凝血酶原時間為9.7~12.0S,間接膽紅素7.4~46ummol/L,直接膽紅素0~8.6ummol/L,纖維蛋白原為2.20~4.00g/L。白細胞總數(shù)19.21~40.76х109/L。血涂片見破碎變形的紅細胞。3例患者出現(xiàn)腹腔積液及心包積液。
1.4 治療 9例患者均進行透析治療,3例3次,4例6~7次,2例11次。9例患者各項實驗室指標均明顯好轉,生命體征平穩(wěn),直至血肌酐正常或接近正常。9例患者均輸入新鮮冰凍血漿、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選擇對腎功能損害小的廣譜抗生素抗感染,并繼續(xù)降壓、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綜合治療,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9例PPHUS患者,1例治愈出院,8例好轉出院,其中7例出院后隨訪3~6月腎功能均恢復正常,另一例治療1個月后自動出院,自行轉院治療,隨訪6個月,留有腎功能損害,尿量正常,血肌酐在200 ummol/L左右,為氮質血癥期。無產婦死亡。該病病程較長,產后住院時間最短22天,最長56天。
2.1 病因 ①妊娠期凝血功能異常:妊娠期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而纖溶能力降低,當出現(xiàn)產科合并癥,如感染、子癇前期、子癇、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征、HELLP綜合征、羊水栓塞、胎盤早剝及血容量減少等,凝血功能易發(fā)生異常,可引起PPHUS 。當出現(xiàn)產科大出血時,如血容量不能及時補充或應用了利尿劑,使血容量進一步減少,導致腎小管缺血性壞死,嚴重者發(fā)生腎皮質壞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由于腎小動脈痙攣,血管內皮腫脹和受損,腎內血管阻力增加,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更易發(fā)生腎衰竭。
②分娩中使用縮宮素和麥角生物堿:有研究認為,生產過程中過量使用宮縮劑可造成腎小動脈痙攣與血栓形成,誘發(fā)腎皮質壞死或纖維蛋白沉積于腎小球,尤其沉積于腎小動脈內,引起腎臟缺血,導致腎衰竭。
③遺傳因素:研究表明,PPHUS與遺傳因素有關,成人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家族性PPHUS常伴發(fā)有惡性高血壓,其預后更差。
④免疫因素:妊娠期孕婦免疫系統(tǒng)也發(fā)生相應變化。當分娩時尤其是受產后出血性休克的刺激,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紊亂,使原無抗原性的紅細胞獲得抗原性,致使身體產生新的抗體,進而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體內的補體,使自身紅細胞溶解,促進血小板凝集,也可使輸入的同型紅細胞溶解,而發(fā)生難以恢復的溶血性貧血。
⑤感染因素:感染后細菌毒素可引起腎臟的血管內凝血。尤其對原有生殖道感染的患者,更易使腎臟受損,從而誘發(fā)PPHUS。
2.2 PPHUS發(fā)病機制 ① 腎臟局部的微血管病性溶血及血管內凝血這是目前公認的觀點。某些有害因素損傷了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使血小板在損傷處聚集,纖維蛋白在損傷部位沉積,形成纖維蛋白網(wǎng)。血流中的紅細胞和血小板在流經腎臟毛細血管時受到纖維蛋白網(wǎng)的機械沖撞而破裂,從而引起進行性加劇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由于微血管病理狀態(tài)和內皮細胞高度腫脹,引起了廣泛的腎內血循環(huán)障礙及腎內微血管的血栓栓塞,致使腎小球濾過率急劇下降,腎臟發(fā)生病理性改變,腎皮質腫脹、壞死,最終導致急性腎衰竭。妊娠期的某些并發(fā)癥如胎盤早剝、流產等,由于胎盤釋放出的凝血活酶導致凝血機制活化,從而使孕婦在原有的高凝狀態(tài)下易促發(fā)血管內凝血,在腎臟形成多數(shù)的微血栓而致病。
②前列腺素I2和血栓素A2:其在妊娠期是處于相對平衡的一組細胞活性物質。前列腺素I2對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而血栓素A2則相反。當血管內皮損傷后,前列腺素I2合成明顯減少,前列腺素I2對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就被削弱,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導致PPHUS的發(fā)生。研究發(fā)現(xiàn),PPHUS患者血液中前列腺素I2含量明顯低于正常。
2.3 PPHUS的病理變化 腎臟是主要受累器官,病理變化為腎小動脈及毛細血管的損傷,受損程度與病情的輕重及發(fā)展階段有關。受累節(jié)段主要為入球小動脈、小葉間動脈以及弓狀動脈的分支。早期可見動脈內膜水腫,粘液變性,嚴重者發(fā)展為纖維素樣壞死。病變的動脈內膜可見纖維素及紅細胞浸潤并有血栓形成,后期可出現(xiàn)血栓機化,血管內膜纖維組織呈蔥皮樣增生,腎小球硬化、萎縮、間質纖維化。
2.4 PPHUS的治療 盡早進行血液凈化或輸注新鮮冰凍血漿、糾正酸中毒與電解質紊亂、改善急性腎衰竭等綜合治療措施,可明顯改善預后,提高患者存活率。
①透析治療:一旦確診PPHUS應盡早進行透析治療,可降低病死率,應把透析治療作為治療PPHUS的首選方法,選擇腹膜透析,因可避免全身肝素化導致加重腹部傷口和子宮出血[1],而且對血流動力學、心血管系統(tǒng)影響小。對少尿、無尿>8h,尿素氮、肌酐迅速升高,血鉀>6 mmol/L,嚴重代謝性酸中毒,水潴留引起肺水腫,或腦水腫先兆以及持續(xù)性血壓升高者,均應盡早進行透析治療,使尿素氮維持在10.7 mmol/L,有利于患者安全渡過腎衰竭期。
②血漿置換:透析后凡有溶血及出血傾向嚴重、腎功能損害明顯者也可作為血漿置換的適應證,可使生存率達到84%。血漿置換能清除血漿中合成前列腺素I2的抑制物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質,并能從新鮮血漿中補充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因子,目前已有較多成功的病例報道[2]。使用的新鮮血漿宜置于-25℃冷凍后使用,每次置換患者的血漿2~4 L,開始每天置換1次,3~4次后改為隔日1次或每周2次直至患者病情穩(wěn)定。血漿置換的有效率達60%,且認為患者短期病死率較低,但長期隨訪發(fā)現(xiàn)腎功能不全和高血壓病的復發(fā)率以及患者病死率仍較高。
③輸血漿:無血漿置換條件者可輸注新鮮冰凍血漿,補充血漿中缺乏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因子,使病情得以緩解。初始劑量為30~40ml/kg,以后為15~20ml/kg。輸血漿治療的療效稍差于血漿置換,為避免過多的液體負荷,可以使用利尿劑或超濾方法。嚴重貧血者輸血糾正貧血。
④皮質激素治療:多數(shù)學者認為,單獨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適合于輕度的PPHUS患者,治療劑量宜大,潑尼松1~2mg/(kg?d),直至病情緩解,有效率10%~50%。
⑤腎臟移植:嚴重PPHUS患者,尤其是慢性腎衰竭階段可以選擇腎移植,現(xiàn)已有成功病例報道。
⑥一般治療:包括預防感染、補充營養(yǎng)、重要臟器監(jiān)測與支持療法等。
本病預后差,再次妊娠會復發(fā),雖然其病死率在逐降,但仍維持在33.3%~60.0%。隨訪結果顯示,PPHUS患者經過血液透析、血漿置換等一系列措施僅能維持生命,僅10%的患者能恢復正常。約50%的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和留有嚴重后遺癥[3]。隨訪結果不容樂觀,會出現(xiàn)慢性腎損害、難治性高血壓、免疫力下降及神經系統(tǒng)病變等后遺癥。死因多為慢性腎衰竭、感染及高血壓病。隨著婦產科臨床醫(yī)生對本病的認知和提高,經早期診斷并及時進行綜合治療,使PPHUS病死率將會大大降低并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