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518000)丁穎 方秀春 丁燕婷
由于嬰幼兒的呼吸、循環、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容易因冷空氣侵襲及感染等引起肺炎,可引起多種并發癥,其中較為嚴重的是并發心力衰竭[1]。肺炎患兒,由于炎癥侵潤,導致氣體交換面積減少,引起血液中氧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酸中毒,引起心肌損害。該病起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應早期診斷和治療。如能密切關注病情變化,進行規范化的護理,則能搶救患兒生命,保證其生命健康[2]。傳統的護理主要針對臨床癥狀采取相應的措施,而規范化護理在此基礎上更能提高救治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小兒肺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6例,本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心率加快、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紺以及鼻翼扇動等,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七版《兒科學》的診斷標準。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5~45個月,平均年齡為(25.1±4.1)個月,其中輕度心力衰竭者27例,中度心力衰竭者16例,重度心力衰竭者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女24例,年齡4~47個月,平均年齡為(26.3±5.2)個月,其中輕度心力衰竭者25例,中度心力衰竭者17例,重度心力衰竭者6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慢性心衰的程度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基礎護理,如降溫;保持呼吸通暢,必要時采用負壓吸痰、霧化吸入;輸液,為防止患兒脫水,增加其飲水量;吸氧,面罩吸氧或稍大的患兒可鼻導管吸氧;保持患兒的口腔衛生,定時洗澡或擦拭患兒身體,減少感染的可能;囑患兒半臥位或頭高位,注意更換體位及翻身,穿寬松的衣服; 飲食,清淡飲食,低鹽飲食,食用易消化、半流質或流質的食物,少食多餐,加強營養以提高患兒的免疫力及治療后恢復的效果等[3];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及患兒的生命體征如呼吸、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對癥進行相應的護理,同時要注意病房的內環境衛生,空氣清潔、新鮮,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病房內安靜;出院指導,加強與患兒家屬聯系,指導家屬在營養和護理上不要與醫院護理脫節。
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觀察組進行規范化護理干預。門急診收治患兒后,提前通知病房準備好相關的器材、藥物,方便患兒入病室后可根據病情進行吸氧、建立靜脈通道,針對患兒個人情況分別建立護理計劃,隨時掌握患兒從入院到出院后的情況。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心理干預,及時向家長匯報患兒的病情,以及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家長焦慮的情緒得到有效的緩解。對患兒恐懼、不安的情緒及時進行安撫,使患兒能夠對醫生的治療進行配合。其次要對患兒的飲食進行指導,營養要合理,保持飲食清淡、易消化,在心衰癥狀緩解前,應限制患兒鈉鹽的攝入。患兒要絕對臥床,并根據病情適當進行活動。根據醫囑對患兒用藥進行指導,用藥時應注意因人而異,控制輸液的速度,防治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1.3 評價標準 采用《實用兒科診療規范》的標準,觀察患兒治療前后的呼吸、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4]。如患兒接受治療護理后肺炎癥狀及體征消失如呼吸平穩、無咳嗽,雙肺聽診無啰音,胸片無陰影,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為顯效;如患兒肺炎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級為有效;如患兒肺炎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心功能未能改善甚至加重者為無效;通過問卷形式統計護理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得到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將P<0.05定義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兒的心率、呼吸頻率及肝肋下增大情況 兩組患兒的各項指標相比護理前均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但觀察組采用規范化護理干預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治療前后患兒的心率、呼吸頻率及肝肋下增大情況
2.2 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8%,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附表2 兩組療效對比[例(%)]
2.3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詳見附表3。

附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肺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在小兒死亡的病因中較為常見,并且死亡率隨患兒的年齡減小而增大[5],其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變化較快,且患兒反應能力較弱,多于春季發病,治療時間較長[6],其發病與諸多因素如遺傳、免疫、內分泌等有關。及早的預見患兒疾病的潛在危險,采用合理、規范的護理干預有助于盡快改善患兒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功能,增強患兒的機體免疫能力,能有效減少患兒預后變差的可能[7]。
規范化的治療護理干預從患兒入院開始,對患兒進行入院評估,根據患兒病情制定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減緩患兒病情的發展,為后期的治療和護理提供保證。護理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兒的生命體征,保持患兒的口腔清潔,氣管通暢,及早發現患兒的呼吸困難、煩躁、心率異常等情況。做好健康宣教,使家屬了解患兒的體位及拍背、翻身等技巧,合理喂養如高熱量、易消化、低鹽、少食多餐等,防治嗆咳,有助于盡早康復[8]。本研究顯示,小兒肺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在傳統護理基礎上通過改善護理方式、環境等規范化的干預,患兒的呼吸頻率、心率及肝肋下增大程度在護理后都有了明顯的改善,總有效率有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規范化護理在小兒肺炎合并慢性心衰中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