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華(江蘇省徐州市中醫院外科徐州221000)
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哺乳期乳腺炎580例
吳建華
(江蘇省徐州市中醫院外科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討哺乳期乳腺炎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方法。方法:對580例哺乳期乳腺炎采用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與總結。結果:本組580例全部治愈,278例早期郁乳患者經方法1治療治愈276例(占99.28%),一般需治療3~5 d,2例病情發展成中期患者;232例中期患者經方法2治療治愈196例(占84.48%),一般需治療7~10 d,36例病情發展形成膿腫;70例后期膿腫形成患者經方法3治療痊愈,一般需治療2~3周。結論:分期中西醫結合治療哺乳期乳腺炎療效滿意。
關鍵詞:哺乳期乳腺炎;分期治療;中西醫結合療法
哺乳期乳腺炎多因抵抗力下降、乳頭破損、乳汁郁積、細菌侵入乳管而引起,起病較急,腫痛嚴重,影響正常哺乳。該病治療不當往往遷延不愈,給產婦造成很大的生理不適和心理壓力,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本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哺乳期乳腺炎58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05~2014年我院就診的58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年齡19~43歲,左乳發病276例,右乳發病289例,雙乳發病15例。分期:初期(乳汁郁積)患者278例,中期(腫塊釀膿)患者232例,后期(膿腫形成)患者70例。
1.2治療方法
1.2.1初期治法(1)中藥治療:乳腺炎1號方(柴胡、瓜蔞皮、青陳皮、蒲公英、王不留行、漏蘆、路路通、穿山甲、荊芥、防風等),水煎服,或配置顆粒劑沖服,每日1劑。(2)手法按摩通乳,雙手自乳房基底按摩,緩慢向乳頭方向擠壓推進,按摩的用力程度以病人能夠耐受為度,切忌用力過猛,否則導致傳囊。在按摩同時可以輕揪乳頭數次,以擴張乳頭部的乳絡。每日1~2次,每次3~5 min。(3)金黃膏外敷,具有箍圍、消腫、止痛效果。(4)乳頭皸裂者每次喂奶后將乳頭清洗消毒再用蛋黃油涂抹。(5)除發熱者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發熱者可選青霉素、頭孢菌素、氨曲南等不影響哺乳的抗生素。
1.2.2中期治法(1)中藥治療:乳腺炎2號方(柴胡、瓜蔞皮、青陳皮、王不留行、路路通、蒲公英、赤芍、川芎、炮甲片、乳香、沒藥、紅花、當歸、延胡索等),用法同上。(2)穿刺抽吸積乳,乳汁積久即成敗乳,成為細菌繁殖的良好培養基,穿刺吸除之有利于控制炎癥,可在彩超定位下進行,抽吸干凈后注射適量抗生素,操作須注意無菌,針眼用碘伏棉球覆蓋,隔日進行1次,一般需1~3次。(3)金黃膏外敷。(4)抽吸之積乳做細菌培養,根據藥敏試驗之結果選擇既敏感又不影響哺乳之抗生素。
1.2.3后期治法(1)中藥治療:乳腺炎3號方(當歸、生黃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黃芩、生石膏、金銀花、蒲公英、赤芍、白芷、天花粉、連翹等),用法同上。(2)排膿引流:采用靜脈全麻,腫塊中軟處做放射狀小切口,血管鉗撐開膿腔,手指鈍性打通各個膿腫間隔以防殘留,用吸引器充分吸除膿液及敗乳,用雙氧水、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填塞紗條引流。(3)中西藥物外用:切口周邊外敷金黃膏,膿盡后創腔內用生肌散或生肌膏紗條填塞促進愈合,或用表皮生長因子促進愈合。(4)回乳:術后發生乳汁漏者須回乳,予乙底酚1 mg/d,每日3次口服,或溴隱亭2.5 mg/d,每日2次口服,需連續服用3~7 d。同時予生麥芽150 g、生山楂150 g或生枇杷葉50 g水煎代茶頻服,每日1劑。(5)炎癥局限者可停用抗生素,否則仍要酌情選用敏感抗生素。
本組580例全部治愈,278例初期患者經方法1治療治愈(乳房脹痛等癥狀消失、乳汁通暢)276例(占99.28%),一般需治療3~5 d,2例病情發展成中期患者;232例中期患者經方法2治療治愈(腫塊消散、疼痛消失、乳汁通暢、恢復哺乳)196例(占84.48%),一般需治療7~10 d,36例病情發展形成膿腫;70例后期膿腫形成患者經方法3治療均痊愈(腫痛消失、瘡口愈合),一般需治療2~3周。
3.1哺乳期乳腺炎分期與治療要點(1)初期炎癥引起乳腺大導管不暢、乳汁郁積,見于發病3 d之內,癥見乳房局部區段腫脹疼痛,結塊或有或無,皮色不變,伴惡寒發熱等癥,治療以疏肝清熱、通暢乳管、消腫止痛為大法,重點是通乳,此期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最好。本組278例初期患者經3~5 d治療治愈276例,占99.28%,因此抓住這一有利治療時機是控制病情發展之關鍵。如早期治療失當或單純使用抗生素往往發展成中期病變。(2)中期炎癥進一步加重導致乳房局部區段大中小乳管堵塞,乳汁壅滯聚積結塊,此期積乳雖未敗但乳毒互結、氣滯血瘀明顯,多見發病3~7 d,癥見腫塊增大變硬,皮色不變或暗紅,有刺痛或跳痛等釀膿之象,發熱或無發熱,治療以疏肝清熱、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為大法,重點是消散,積極地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大多數患者可治愈,避免化膿傳囊。此期積乳抽吸并注射敏感抗生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是促進消散的關鍵之法。本組232例經7~10 d治療治愈196例,占84.48%。(3)后期炎癥加劇,熱毒熾盛、氣滯血瘀、血敗肉腐、積乳腐敗而形成膿腫,多見發病7 d以上,癥見乳房腫痛加劇、皮膚焮紅、灼熱、腫塊中軟波動,治療以清熱解毒、托里透膿、排膿引流、促進愈合為大法,重點是引流排膿、促進愈合。本組70例經2~3周中西醫結合治療全部治愈。分期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重點突出,符合其發生發展規律,因此療效滿意。
3.2治療哺乳期乳腺炎要藥蒲公英、赤芍、穿山甲三味藥均應用于早、中、后三期方藥中,是治療該病的三味要藥。蒲公英、赤芍具有清熱解毒、通乳散結、活血消腫之功效,對乳腺炎療效最佳;穿山甲具有通乳、散結、透膿之功效,涵蓋三期治療要點。三者是治療該病必用之品。
收稿日期:(2015-03-16)
中圖分類號:R655.8
文獻標識碼: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