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 侯玉嶺)日前,四十余位醫藥界專家學者、企業家再次聚首國賓酒店,為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藥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獻計獻策。國家衛計委、發改委、人社部、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8個部門的有關領導,專程趕來聽取意見,參與交流。
本次座談會與此前歷屆座談會有所不同:一是國家有關部門的參會人員級別明顯提高,包括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副局長吳禎、注冊司司長王立豐和國家衛計委基本藥物司司長鄭宏等官員均來參會,而以往歷屆座談會各部門出面的基本都是副司級以下領導; 二是本屆座談會議事效率更高,座談會尚未結束,與會的25位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就在現場聯合簽署了準備向全國人大提交的兩份重點議案,并責成葵花藥業集團董事長關彥斌、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負責提交。
座談會上,大家一如既往地對改進藥品招標采購和藥品價格政策極為關注,許多專家學者、企業家都嚴厲批評當前部分地區在藥品招標采購中繼續變相奉行“唯低價是取”并大搞地方保護的行為,強烈呼吁取消藥品招標采購和盡快推行“藥品支付價”。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仍有許多媒體熱炒的“藥價虛高”其實是個偽命題,為什么不去看看到底哪些藥品價格高?真正價格高的不都是外資企業產品嗎?
天士力集團董事長閆希軍動情地說,過去大家都把藥品看成神圣的東西,還曾流行過“要想當縣長就得開藥廠”的說法。可如今在一些地方官員眼里,藥品就像“唐僧肉”,在組織藥品招標采購時說降價就得降價,說降多少就得降多少,為什么就不能講一點經濟規律呢?這樣做是對藥品質量、對百姓用藥安全負責嗎?
座談會上,與會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還一致呼吁相關政府部門切實加快新藥審評審批和積極從政策層面鼓勵創新藥物研發。
江蘇泰州醫藥城黨工委書記陸春云說,我國的新藥注冊審評,光是排隊等候就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所以現在一些企業只能走“曲線救國”之路,這就是在國內做完各項研究后到國外去做新藥申報,這種狀況應該盡快轉變。如何改變呢?一是要大量增加藥品審評人員;二是要明確企業對所研發藥品的安全性負主體責任,對部分品種的審評可采取備案制;三是充分利用社會的審評資源。
浙江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指出,近年來我國對創新藥物發展越來越重視,但對于促進已上市創新藥物盡快進入醫保目錄始終沒有明確的政策細則,從而嚴重挫傷了企業創制新藥的積極性,這個問題應盡快解決。
葵花藥業集團董事長關彥斌建議,政府應對我國的創新藥物給予較高定價,這樣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關彥斌還舉例說,前不久他托一位在美國做醫生的朋友為他捎回一種治療丙肝的新藥,平均一粒藥就高達2000元。聽說美國的消費者曾對如此高的藥價提出抗議,可是美國國會審議時卻認為這沒有什么不合理,因為社會就是應該鼓勵創新。
與會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還紛紛為進一步深化我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獻計獻策。
河北頸復康藥業集團董事長李沈明建議,國家要盡快實現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的三保合一,這樣才能在加快實現醫療保障平等的同時大量減少國家財政投入浪費。
重慶天圣制藥集團董事長劉群認為,當前許多醫院對藥品和醫保資金浪費巨大,醫改的重點應該是改變醫生的大處方與不合理用藥,改變醫院的趨利性,這些問題不解決,醫改就難以成功。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建議,藥改、醫改和社保改革要緊密結合同步推進,只搞藥改不可能成功。
天津達仁堂集團京萬紅藥業總經理劉文偉建議,充分發揮我國傳統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同時國家有關部門要出臺相關法規規范大健康產業發展,防止一些虛假宣傳攪局。
到會聽取意見的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注冊司司長王立豐和國家衛計委基本藥物司司長鄭宏,都在會上對專家學者、企業家的意見建議做出了積極回應。王立豐表態說,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當前已在積極采取措施解決藥品注冊審評嚴重滯后問題,這就是不受編制影響地招收、培養一批藥品審評員,但真正看到成果可能需要3年,因為新招收的審評員真正能夠勝任工作需要較長的培養時間。鄭宏則向大家報告,國辦不久前已經出臺《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今后對藥品價格將實行管、放結合,有些類型藥品今后將不再通過招標形式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