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貝藝,李小妹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1)
S-ISAL教學法,全稱是Space-based 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Learning。以印度國家信息學院(NIIT)的課程 ISAS為基礎,結合空間,通過選題、分組、探究、呈現、集成、互動等環節實現相關知識點的教與學,遵循職業教學培養目標和教學相長規律,培養學生的信息探索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實踐能力更強的合格和優秀人才。
S-ISAL教學法不但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而且與ISAS的四個階段不同,S-ISAL教學法可以分為五個環節。
S-ISAL教學在選題與分工中,重點完成分組、選題、分工三項內容。分組部分:組員一般在 5人左右為宜,分組可由學生以自愿組合,將初擬名單上交老師審核,教師可對初擬組員進行調配,調配的前提以S-ISAL教學中學生需具備的組織能力、專業素質、文稿制作進行綜合考慮,以此作為每組的最終組員,組員確定后,需挑選一名組長,報予老師。
選題部分。教師根據課程要求,將學生需掌握的知識與具備的能力以項目的形式進行下發,每組完成一項任務。與ISAS的選題比較,S-ISAL的選題更具有優勢,選題過程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互動交流中確定的。整個選題過程,教師、學生、組員之間都有互動,動態的前進與發展。分工部分:組員均有具體任務,具體分工由各組學生內部商量確定,教師對分工進行一定的引導。
根據項目要求,學生在團隊協作下完成本組任務,這個過程需要利用網絡及其它各種手段來獲取不同信息,并對搜索的信息和資料進行分析,本組組員搜索到的信息要在大學城個人學習空間相應欄目中存儲,各組組員通過在線討論,對本組所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甄別、篩選、過濾、提煉、歸納等,尋找本項目相關度高、價值大的信息,根據前期基礎,做更詳細的調查研究,以其分析引發問題的深層原因、解決辦法等。
整合與結論,建立在搜索與分析基礎之上,同時本組成員需將有效信息進行整合,梳理關系,創新探索S-ISAL教學法中的整合與結論均以空間群組為載體。每個小組在課程空間群組中建立一個研究項目分析討論樓,對于重要信息在樓內匯總,對于整合和與結論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出去全程參與指導的狀態。利用空間進行整合與結論與ISAS無法比擬的優勢,因為研究項目分析討論樓對全過程的討論與比較具有存儲功能,方便下一步在現場呈現環節中展示重要的資料信息。
空間呈現和現場呈現S-ISAL教學法呈現的兩個部分,缺一不可。從最初的選題與分工開始,到呈現,空間呈現都在整個教學全過程中。在空間呈現中,學生還需將現場呈現的匯報材料在空間中進行呈現。
采用空間云平臺進行教學,在評價方式上,采取教師(專家)點評、學生互評、小組自評各自分配不同權重計算綜合評分。對于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其重心已不再局限于現場呈現環節,整個探究過程中的評價也可根據課程學習的需要分配一定的權重,從而將評價過程貫穿學習始終。此外,除教師(專家)和學生評價之外,還可以將空間其他居民也可參與評價與留言,這種其他居民評價作為重要評價參考依據的新形式,將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接受第二次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的透明度、公正性提到了更大平臺,在聚光燈下,接受檢驗。接受所有空間居民的再評價。
分享和反饋的好處,是傳統教學模式以及ISAS不及的地方,它不僅具有可持續性,還貫穿教學全過程,這里的分享和反饋不只是教學過程,還有教學成果。S-ISAL教學法,在空間呈現了一門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能分享到此次教學的全過程的主體不僅是老師和學生,它囊括所有網民,同時能及時反饋各方面的意見供小組成員參考。
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穩步推進,翻譯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翻譯的人才的培養的重任主要在高校完成,而高職院校在翻譯人才培養中占據不可替代的部分,如何在新形勢下提升英語翻譯課堂的教學質量,培養對接企業崗位需求,翻譯實踐能力強的優秀畢業生是各大高職院校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翻譯教師基本不是英語翻譯專業的對口教師,同時企業實踐經驗也嚴重缺乏,英語翻譯技巧以及相關翻譯理論知識遠遠不能滿足S-ISAL教學法的要求,在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方面不能給與充足的理論分析和指導,課堂過于單一化,對學生翻譯能力狀況的掌握不夠,面對學生參與度不高,主動性差的現狀,教師不能很好地找出解決方案提高翻譯能力普遍低下的狀況。翻譯教師的信息化能力也有待加強,綜合素質繼續提升。翻譯教師能力提升對策具體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筑牢專業能力。高校教師的翻譯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高低,各大高校應努力加強高校英語教師翻譯教學能力的培訓,使英語教師的翻譯教學水平更加專業化,使其課堂模式更加新穎,與時代同步,適應當代大學生需求,只有這樣,學生的課堂效率才會得到有效提高。學校要學校在進行招聘時應更加留意英語翻譯專業的畢業生,強化英語翻譯教學方面的師資力量。同時,學校要定期聘請知名專家進行翻譯前沿理論或相關實踐的翻譯講座,增強翻譯教師的學習意識。
(2)提升信息化能力。S-ISAL教學法的組織與實施依賴空間或職教性新干線等平臺進行,需要翻譯教師具有高水平的空間設計、美化、PPT制作能力,視頻制作能力,尤其在S-ISAL教學法布置任務前期,教師的提供的任務至關重要,微視頻、微課的制作,將對學生對任務的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本技能或相關主題知識點的傳授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和方向性。翻轉課堂下,翻譯教師要與時俱進,學習并靈活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指導并優質完成教學任務,為學生的可遷移能力、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形成奠定堅實基礎。教師可通過自身學習或參加相關培訓,提升信息化能力。
(3)夯實科研能力。作為翻譯教師,素質的提高,不局限于教學,科研能力也不容忽視,高水平的、有成效的科研將助推教學水平的提高,剔除教學中的弊端與不足,逐步改進、應用推廣新的教學方法,實現教、研相長的良性循環。
(4)增強翻譯實踐能力。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只有書本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欠缺,必定影響教師在翻譯課程上的指導與信心,沒有翻譯實踐能力或不足的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翻譯能力難有高水平,因此,翻譯實踐能力的提升,是提高翻譯課堂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教師實踐能力的鍛煉與提高,需要真實的環境,學校要有計劃將教師派往企業進行翻譯相關崗位的真實體驗,完成相關翻譯項目的任務,或請相關翻譯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與培訓,讓教師帶著“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翻譯實踐能力與企業對翻譯人才的需求要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