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杜雨茂教授臨證用藥經驗管窺

2015-04-03 16:38:15趙天才董正華
世界中醫藥 2015年11期
關鍵詞:經驗

趙天才 董正華

(陜西中醫藥大學,咸陽,712046)

老中醫經驗

杜雨茂教授臨證用藥經驗管窺

趙天才 董正華

(陜西中醫藥大學,咸陽,712046)

以《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杜雨茂》一書為依據,從臨證細心觀察,時時處處留心;善于汲取教訓,注意糾偏正誤;注重患者體質,酌定用量大小;強調辨證論治,反對中藥西用;必須熟諳藥性,據證選定用量等五個方面,分析了杜雨茂教授臨證處處留心,善于總結之用藥心得,以反映杜老的嚴謹的治學精神與豐富的臨證經驗。

@ 杜雨茂;臨床經驗;用藥特色;治學

業師杜雨茂教授出身于中醫世家,幼承庭訓,孜孜于岐黃之術,尤精通仲景之學,是全國著名的傷寒學家,為陜西省名老中醫;曾任陜西中醫學院副院長、全國中醫成人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被人事部、衛生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首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

杜教授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五十余載,治學嚴謹,醫德高尚,勤于臨床,善于思考,筆耕不輟,學驗與著述俱豐。其臨證遵古鑒今,辨證準確,遣藥靈巧,屢起沉疴,尤擅長診治難治性腎臟病、肝膽病及奇難雜病;出版《傷寒論辨證表解》《金匱要略闡釋》《傷寒論釋疑與經方實驗》《杜雨茂奇難病臨證指要》《杜雨茂腎臟病臨床經驗集粹》等專著、教材及辭書共15部,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研制出“柔脈沖劑”“芪鹿益腎片”“舒膽化石丹”等新藥;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發明專利5項。

名老中醫是中醫學術造詣最深、臨床水平最高的群體,傳承研究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對推動中醫學術發展、加快人才培養、提高臨床服務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近日重溫《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杜雨茂》[2]一書,深為杜老師潛心鉆研,處處留心之治學精神所感動,且為其精準獨到的用藥經驗所折服。現謹就該書中蘊含的杜老師臨證善于總結之用藥經驗管窺如下,以期對繼承和發揚杜雨茂老師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有所裨益。

1 臨證細心觀察,時時處處留心

杜老師認為:中醫工作者臨床技能與水平的提高,用藥經驗的獲得,除扎實的辨證論治功底之外,在日常的臨床實踐中,應注意細心觀察,處處留心,要善于從患者服藥后的反應情況、或來自意外的差錯、或偶然的發現,甚至來自某一醫療事故的啟示中,敏銳捕捉有價值的信息,認真思考,用心琢磨,深入分析,及時總結,不斷實踐,則可進一步升華提煉出一些用藥經驗。

例如:杜老1959年參加陜西省衛生廳在臨潼舉辦的耳診學習班學習時,因當時正值自然災害時期,為節約糧食,伙食科將葛根淀粉與面粉混在一起蒸饅頭供食用。吃后不知為何大便變稀,這引起了杜老的注意,便詢問同食的其他人,大多數也出現大便稀溏。由是杜老體會到葛根雖有升清止利之功,但量大反有滑腸通便之情。嗣后,杜老在臨床中則注意仔細觀察,反復探求,終于摸索到若用葛根發表透疹、升陽止利,用量宜小,以不超過12 g為宜,且前者以生葛根為佳,后者用煨葛根尤妙。因其性偏涼,量大則有便溏之弊。但若用葛根生津養陰,以治消渴兼便秘者,用量可大,一般20~30 g無妨。杜老深有感觸地告誡后學:葛根不良反應如此,草決明、丹參、澤瀉等亦復如是。有些脾胃素弱者僅用至15 g也常會腹瀉。對此類患者當宜小量使用,且以炒后用為妙。另外,草決明清肝明目為優,丹參活血養血雖良,澤瀉清熱利水尤佳,然用量若在30 g以上,即使是脾胃不弱之人也多有大便稀溏之弊。由此而知,藥量不當,中藥同樣也有不良反應,臨證時不可不慎。如何使藥物發揮出最佳治療作用,同時又不致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毒不良反應,除準確無誤地診斷辨證、嚴謹審慎地立法組方遣藥外,中醫用藥難得之秘,就在于“量”上。

再如,杜老曾治某女,18歲,食入即吐,呃逆頻作,形體明顯消瘦。某醫院經消化道鋇透等檢查診為幽門梗阻,擬行手術治療。術前,病家抱著一線希望求治。杜老據證處以半夏瀉心湯加砂仁、丁香等,囑先取1劑,少量多次頻服,若效,可續服。藥后,患者嘔吐開始緩解,呃逆減輕,遂繼取前藥2劑。但由于司藥粗疏,竟將方中的丁香五分認作三錢(過去處方中,錢與分之手寫體較相似)。患者服后,自述該藥辛辣異常,迥非前藥,但自覺咽部卻頓時通利,而有豁然貫通之感,呃逆、嘔吐不止之癥隨即頓除。病家來告,杜老也頻感蹊蹺,后經檢視其藥,才知丁香量大之故。杜老平時用丁香不過錢,由是凡遇幽門梗阻而嘔吐、呃逆較甚者,則便不受此限,而放膽量大用之,獲效甚捷。此非揀藥有誤,豈能識丁香量大之利。杜老強調指出:如此之意外發現,臨床中不乏其例,應善于分析,及時總結。

杜老認為:中醫的許多經驗有時也來自“臨床偶得”,大量必然規律常常通過偶然現象被有心之人及時捕捉到,從而總結歸納出來。但是如何正確解釋“臨床偶得”,并由此悟出其后面隱藏的深刻道理,使之上升為一種理性認識,以廣其用,卻并非易事。例如:杜老曾治一男性中年農民,先患手足皮膚干燥裂口、疼痛數年,甚則裂口處流血。開始冬重夏斂,近3年來四季皆裂,夏天略輕。半年前患者又發生頭昏目眩,氣短懶言,動則心悸,四肢酸軟,操持一般農活已感體力不支。診其面色萎黃,唇、甲色淡,二便如常,脈細無力,舌淡紅少苔。診斷:1)血虛;2)皸裂瘡。杜老遵照《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3]之旨,分析其血虛屬新病,已影響到勞動能力,故當先治新病。遂予歸脾湯去桂圓肉,加大棗、皂礬。連用20余劑,血虛諸癥明顯好轉,體力大增,已可下地勞動。意外的是兩手皸裂瘡竟然痊愈,裂口全斂,皮膚轉潤。囑購歸脾丸數盒緩服善后,以竟全功。此案,乃無心插柳之例。未治皸裂瘡為何其瘡速愈?事后,杜老深思,終悟出其理:乃肝主藏血,其華在爪,血主濡之。患者兩手皮膚干燥裂口,乃與血虧有關。今用歸脾湯為主健脾養血,血虛得復,肝血漸充,兩手肌膚濡潤,皸裂瘡自可痊愈。杜老強調指出:醫界治皸裂瘡一向慣用外治,多小效而難痊愈;不如內治為本,收效更捷。

2 善于汲取教訓,注意糾偏正誤

誤診誤治是不可否認、不容回避的臨床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古今中外、中醫西醫、臨床各科概莫能外。診斷是治療的前提,故誤診必然導致誤治。

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醫生經驗的積累來源于正反兩個方面,即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荀子譯注·成相篇第二十五》曰:“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4]《說苑疏證·卷十一善說》云:“周書曰:‘前車覆,后車戒。’蓋言其危,……”[5]。一次,西漢·賈誼上書給漢文帝談到治國方略時曰:“俗語說:‘前車之覆,后車之鑒’”。中國還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古訓。約瑟夫·狄慈根在《論邏輯書簡》中曾深刻指出:“前人的錯誤給我們的教益,不亞于他們積極的成就給我們的教益。”因此,學習、汲取前賢成功的經驗固然重要,但若能對他人和自己失敗的教訓認真加以總結,不僅對提高醫者的臨床思維能力和鑒別診斷能力、減少或防止誤診、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則更能發人深省。

杜老臨證,一絲不茍,尤善于從失誤(他誤、己誤)中汲取教訓或獲得經驗,以糾偏正誤或有新的發現。

例如,某一咳嗽患者,曾先求診于某老中醫。服藥后,患者非但咳嗽未減幾許,反增全身浮腫之苦,遂轉診于杜老。檢視其方,除養陰潤肺之沙參量大(方中用30 g)外,所用貝母、杏仁、桔梗等藥于證無誤。由是提示沙參養陰生津固良,但量大卻有滋膩增濕之弊。杜老在以后的臨床實踐中,非但證實了這一點,而且還發現生地黃量大,也有與沙參同樣的不良反應。

又如一風濕痹證患者求治于某名老中醫。該老辨證準確,用藥無誤,唯秦艽用量偏大。患者服后,隨即嘔吐不止,又求治于杜老。經減秦艽用量,略予調理中焦而安。杜老指出:因余在實踐中發現,秦艽祛風除濕,清熱退蒸雖善,但由于其味苦烈,量大往往易引起惡心嘔吐;部分病者,嗅此藥煎煮之氣味,即有惡心欲吐之感。廣木香雖善行氣止痛,木通長于降火利尿,重樓功擅清熱解毒,然量大同樣也有如秦艽之不良反應。此類藥物在臨床應用時,最好先從小劑量(一般5~6 g)開始,然后根據患者的適應狀況,再逐漸加至有效劑量,或同時加用和中止嘔之品,如生姜、半夏、陳皮等,庶可展其長而避其弊,病得除而體無害。

3 注重患者體質,酌定用量大小

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原則之一,它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特色。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有其共性,但又因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故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治療疾病時,既要立足于本病,又要考慮氣候變化、地理環境、個體體質等差異對疾病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治療法則,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疾病是通過人體表現出來的,因此,既要根據疾病本身的演變規律,又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才能做出正確診斷和治療。故不同的人患了相同的病,但因證候不同而治法各異。根據患者年齡、性別、體質強弱與寒熱之偏,是否患有某種慢性病或職業病,以及情志因素、生活習慣等不同情況,來考慮治療方法和用藥原則,這種隨人而異的治法,即為“因人制宜”。

杜老臨床施治尤注重因人制宜,指出:“所謂‘人’,就是先要了解患者身體的素質如何。是素體強盛(健康壯實)或虛弱(先天發育不良或后天缺乏鍛煉,或營養較差,或罹患大病之后,致體質虛弱);是偏寒的陰性體質,還是偏熱的陽性體質。因中醫學認為機體內在因素在發病方面起著主導作用,有‘病之陰陽,因人而異’和‘邪從人化’之說,強調了內因在發病方面的重要性,這對于臨床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6]。

杜老認為:臨證之際,不僅審證立法遣方要精細周詳,而且對藥物的用量亦不可隨意濫施,而應慎重斟酌,可大則大,應小則小,隨患者體質和病情而定,使其病不致因用藥有誤或藥量不當而加重或反復。臨床施治,藥不在數多量重,而在恰對病機,配伍得當,用量適中,力專效宏。不熟悉藥物性能,盲目加重藥量,以為劑量越大取效越速,但往往欲速則不達,反受其禍。例如,陜西省紫陽縣某青年教師,因外感發熱咽痛而就診于當地醫院,孰料接診醫生醫術不精,審證未清,竟投予一派寒涼之品,藥量之大駭人聽聞,一劑藥中竟含生石膏2市斤、板藍根1市斤、黃芩0.5市斤、金銀花1市斤等。患者僅服2劑,即陽氣大傷,心腎俱虛,全身發涼,氣短陰縮,幾瀕于危,多處投醫治療,陽氣未復。后經人介紹找杜老求診,杜老審證后處以參、桂、姜、附之屬,始漸見效應,守法調治年余,方漸得以康復。

杜老特別強調,臨證要注意對峻烈藥物必須慎重使用,指出:如大補、大瀉、大寒、大熱、有大毒之藥,只有在非用不可的情況下才能使用。而且應與病情和患者體質耐受能力不同而有所選擇,用量服法也當格外留心,不可孟浪。并應注意鉆研這類藥物中每味藥的最小有效量及中毒量,做到知物善任,了然于胸。如用馬錢子治陰疽痰核、風濕痹證及癱瘓等,多入丸散劑內服。該藥成人每日用量為0.15 g,最多為0.2 g,超之則易引起中毒;又如用巴豆霜瀉下冷積,僅用0.05~0.1 g內服即有效,用量稍大則易引起毒不良反應。大戟、芫花、甘遂各等份研末為散或配為丸劑,一般成人每天總量在3g以內即有效,過量則可中毒,損害肝腎功能;若入煎劑,雖較上述用量大數倍,又往往功效不顯。另外如大辛大熱之附子,每劑藥常用量為6~60 g(最大量可用至120 g),伸縮性較大,但用量在20 g以上易于中毒,并應注意久煎可以減輕毒性。要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應據患者病情,結合其體質,若病不急重,一般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至有效劑量,而無毒性反應,或僅有輕度中毒反應時為恰當用量。藥物用量有時與患者的體質和耐受性有關。如大黃有人僅用3~6 g即瀉下不止,而有人用至30 g方顯其效。

杜老還舉例說:如草決明平肝、清熱、明目,療效確實。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其降壓、降血脂作用明顯,但用至15 g以上時,不少患者會有大便稀溏之不良反應,脾胃素弱者用至12 g也可腹瀉,對這類患者當宜小量或炒后用為佳;而對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兼有便秘者,則宜放膽大量用之,一般1日可用30 g,既清肝又通便,一舉兩得。

4 強調辨證論治,反對中藥西用

中醫學與西醫學是形成于不同時期的醫學,其理論體系、思維方法、診療特點等各不相同,臨證不能將二者混同。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方法,也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之一。辨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體現。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則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對辨證是否正確的實際檢驗。所以,辨證論治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正確運用辨證論治,是取得療效的關鍵所在,也是中醫學發展經久不衰、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杜老臨證強調辨證論治,突出中醫特色,認為現代對中藥的藥理研究結果可作為用藥參考,但絕不能以此為運用中藥的依據而忽略辨證論治,堅決反對簡單化中藥西用。指出:西醫很重視對病原因子的治療,而常常忽視了人體的差異性。如此凡屬細菌及病毒引起的腸炎,則抗生素、抗病毒藥在所必用;凡為結核,則抗癆藥又為必投。受其影響,不少西醫學者或青年中醫,凡遇菌痢、肺炎等則一概以黃連、黃芩、黃柏等抗菌中藥折之;對于肝炎、腮腺炎等則一概以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等抑制病毒的中藥投之。如此只針對病因而遣藥,僅圍繞病原而施治,置患者個體差異于不顧,視機體反應狀態若罔聞,則難免有片面、偏頗之憾,也有與中醫理論格格不入、背道而馳之處。例如,某患浸潤性肺結核10余年之婦人,用過很長時間各種抗癆西藥,均未見效,從而在家休養。患者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咳嗽痰稀,乏力體倦,且納差便溏,脈沉細無力。乃長期病休,患者雖有結核病灶于內,然外現一派脾氣虧虛之象。杜老接診后便一改常法,并沒有按肺癆的一般治法去用藥,而是以六君子湯加味補脾開胃,培土生金。如是調理數月,患者食納旺盛,精神好轉,身體狀況明顯恢復后,才選用了月華丸、秦艽扶羸湯化載治療。如此調治1年后,浸潤性病灶完全鈣化吸收,十載痼疾從此得愈。若不注意邪從人化,及時培土生金,而一概投以養陰清火之藥,則邪未祛而胃先敗,病未除脾已衰,不但頑疾難愈,且有危及生命之憂。

5 必須熟諳藥性,據證選定用量

杜老深有感觸地說到:用藥有如用兵,醫者儼然軍中之主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然而知人善任,調度得宜,又為奏凱之前提。遣方用藥的圓機活法,不僅在于醫者對方劑的熟悉與否,而尤為重要的是醫者對藥物掌握程度。有些醫生臨床診治患者,雖辨證確切,立法無誤,然遣藥不善,終至功虧一簣者,并不少見。故醫者必須對藥物的性能有較精深的了解,僅知道藥物的一般性能功用還遠遠不夠,尚須有進一步掌握某藥治療何病確有特殊功用,為必用之品;治療何種病證,僅具輔佐之功;劑量的大小不同功用有何差異?與何藥配伍合宜,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應?不能與何藥配伍?服藥后大約何時能見效、見效的表現如何?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能否長期使用?使用多長時間為宜?等等問題,逐一詳細掌握,了然在胸,臨證之際,自可取利避弊,配伍精當,恰到好處。例如,大黃、芒硝、蘆薈、番瀉葉等皆苦寒攻下,然大黃攻積導滯,為下滯熱、瀉火毒之妙品;芒硝可潤可軟,為下燥熱、潤燥屎之良藥;蘆薈長于涼肝消疳,驚、疳、癲狂、癖疾燥結宜用;番瀉葉專于通便導滯,熱秘積滯可投。對此應據證據情,注意選擇運用。

杜老指出:有時對藥物的某些不良反應,亦可巧妙地加以利用,變不利為有利,以收到一舉數得之效。如菟絲子一藥,雖有溫腎補虛之功,但其性偏收斂,故對水腫較明顯的患者,不用為宜,以免影響水濕外排,但對慢性腎炎蛋白尿日久不消,小便暢利或夜尿頻多者及尿崩癥患者,使用本品既可溫腎補虛治其不足,又能收斂精微、減少尿量尿次,盡可放膽甚至大劑量用之。治療脾虛水腫,黃芪為常用之品,但量小效不佳,成人每劑常須30 g以上,方可收健脾益氣、利水消腫及降尿蛋白之效。但黃芪在開始使用時,有的患者不但水腫不退,還有可能加重。此非藥誤,乃黃芪有固表斂汗作用,初用時汗孔驟斂,水濕排泄減少之故;一般在用過2、3 d后,脾氣得健,水濕得運,水腫即明顯消退。如不熟悉黃芪在治療水腫時的這一特點,誤認為藥不對癥而改弦更張,就易導致守法守方的失敗。

杜老還特別強調:有些藥物在不同劑量下,會表現出不同的功效,有時甚至表現為截然相反的作用,在臨床應用時必須掌握。例如,柴胡、升麻量小(一般以5~8 g為宜)有升陽舉陷的作用;柴胡量大(16~30 g)則有清解少陽郁熱之功,中等劑量(9~15 g)則有疏肝解郁作用;升麻量大(一般20~30 g)解毒之力尤勝,中等劑量(10~15 g)則以清胃熱為長。藥雖同而量不同,則功效各異,不可不慎。又如黃芪量小(一般20 g以下),可補氣升陽,且有收縮血管作用,可引起血壓升高;量大(21~60 g)反可擴張血管,增加腎血流量,而有利水、降血壓作用。一味大黃,既含有蒽醌類化合物等瀉下成分,但同時又含有鞣質等收斂成分,量小(一般6~12 g)且后下少煎,其瀉下之力頗佳;量大而久煎,反而收澀而實大便,以至成便秘難解;若大黃久用也有導致便秘者。白術同樣如此,量小則有健脾止瀉之功,量大(一般30 g以上)則反有通便之力。此藥雖同,然用量不同,則功效截然相反。對此類有雙向、多向調節作用的中藥,臨證時一定要格外留心,善于掌握運用。反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之不當,則往往欲使其馳聘于東,反見其闖蕩于西,非但于病無益,反而有害,可不慎諸?

此外,在杜老師《金匱要略闡釋》《杜雨茂奇難病臨證指要》《杜雨茂腎臟病臨床經驗集粹》等著述中,在其弟子發表的如杜雨茂教授臨證“重脾胃”學術思想[7]、辨治慢性腎功能衰竭經驗[8-12]、治療IgA腎病思路與經驗[13]、從三焦論治腎病綜合征[14]、從脾腎辨治重癥肌無力[15]、辨治奇難病癥思路[16]等諸多文章中,都詳細介紹和闡述了杜老師臨證獨到的學術思想與辨證思路以及豐富的用藥經驗和心得體會,值得閱讀與深思。

拜讀杜老著作,每有意外理中之感。本文固屬管窺蠡測,然滴水藏海,閱者若能于杜老臨證經驗中一隅三反,并進一步探知先生的治學方法,思過半矣!

[1]徐春波,王思成,賀興東,等.名老中醫傳承研究模式與研究方法[J].世界中醫藥,2009,4(6):342-344.

[2]杜雨茂.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杜雨茂[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3]李克光.金匱要略講義[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9.

[4]高長山.荀子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495.

[5]趙善詒.說苑疏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310.

[6]杜雨茂.運用“辨證論治”的體會[J].陜西新醫藥,1978,7(2):31-33.

[7]王宗柱.杜雨茂教授“重脾胃”學術思想初探[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33(4):23-25.

[8]李小會,雷根平,潘冬輝.名老中醫杜雨茂教授運用經方辨治慢性腎臟病經驗采擷[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2,13(2):101-102.

[9]張敏.杜雨茂教授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經驗總結[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3,36(5):24-26.

[10]梁西紅,周永學.杜雨茂教授辨治慢性腎功能衰竭探討[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3,36(5):27-29.

[11]董正華,韓志毅.杜雨茂教授治療慢性腎衰的用藥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6):1758-1760.

[12]胡天祥,董正華.杜雨茂教授以柴苓湯為主治療慢性腎衰竭經驗[J].四川中醫,2015,33(2):10-11.

[13]杜治鋒,杜治宏.杜雨茂教授治療IgA腎病的思路與經驗[J].中醫藥學刊,2002,20(5):573-574.

[14]陳新海,董正華,李世梅.杜雨茂教授從三焦論治腎病綜合征初探[J].四川中醫,2013,31(11):5-8.

[15]文穎娟.杜雨茂從脾腎辨治重癥肌無力經驗[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4,48(7):1-3.

[16]趙天才,董正華.杜雨茂教授辨治奇難病證思路探析[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34(1):19-21.

(2014-11-18收稿 責任編輯:徐穎)

Clinical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and Attention to Lessons——Professor Du Yumao's Experience in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Zhao Tiancai,Dong Zhenghua

(Sha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Xianyang712046,China)

Analyzed in the paper are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drawn from Professor Du Yumao, a distinguished physician of Chinese medicine, who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eaching and clinical research rigorously and whole-heartedly. These five aspects include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attention to any syndrome of every case on any occasion in clinic; learning from lessons and correcting errors; proper herbal dosages based on patients' specific conditions; focusing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o decide treatment and opposing herbal administration the same way western drugs are applied; and familiarizing herbal actions with dosage decision according to patients' syndrome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book Du Yumao-A Series of Hundreds of Distinguished Physicians in Chinese Medicine for Centuries.

@ Du Yumao; Clinical experience; Features of prescription of medicines; Scholarly research

陜西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傷寒論);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工作室建設項目

趙天才(1955—),男,陜西省白水縣人,教授,醫學碩士,研究方向:經方辨治糖尿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地址:陜西省西咸新區咸陽市世紀大道陜西中醫藥大學140信箱,E-mail:ztc9905@aliyun.com

董正華(1955—),男,陜西省西鄉縣人,教授,醫學碩士,研究方向:經方辨治腎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地址:陜西省西咸新區咸陽市世紀大道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系辦公室,E-mail:13092952859@163.com

R249

B

10.3969/j.issn.1673-7202.2015.11.024

猜你喜歡
經驗
2023年第5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23年5期)2023-03-18 01:17:10
2023年第4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23年4期)2023-03-17 02:50:48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樂淘淘“先進”經驗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小經驗試試看
中國蜂業(2018年6期)2018-08-01 08:51:14
國內外環境保護的經驗、做法以及給我國的啟示
中國市場(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39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都市麗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2
辨證治療久瀉經驗
中醫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拍中文字幕| 色成人亚洲|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久久semm亚洲国产|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亚洲三级影院| 欧美成人日韩| 色偷偷综合网| 99这里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无码国产伊人|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亚洲综合色吧|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欧洲av毛片| 精品福利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a毛片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中国精品自拍|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永久毛片在线播| 婷婷午夜天|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亚洲视频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精品三级网站|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av在线无码浏览|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99视频只有精品|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色丁香|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