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平
(稷山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山西 運城 043200)
(1)傳播農機新技術。根據我國農村現狀,農民的文化與科技素質較低,思維模式僵化。政府的農機推廣工作將會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激發農民的用機購機熱情,促進他們對新事物的認識。充分發揮進農機推廣機構的主力軍作用,積極傳播新農機化技術、做好推廣農機試驗示范,可提高推廣工作效率。
(2)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加速轉化。通過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技術及新機具,如深耕深松、精良播種等,有利于提高農機化的綜合水平,加速農業的新科技成果的應用。
(3)推動新農村建設。基層農技的推廣,為農民提供了一個新技術學習的平臺。通過開展一些宣傳示范和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推進農機結構調整,促進農機作業服務集約化和產業化發展,提升農機化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作貢獻。
(1)農機推廣體系不完整。現階段鄉鎮農機站基本已不復存在,大多已合并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機推廣工作往往存在人員不足、年齡過大、工作積極性不高、專業化水平低,甚至不乏離崗等現象。這樣的農機推廣群體難以將新技術、新機具適時地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這樣的農機推廣現狀,嚴重拖滯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推進。
(2)農機推廣經費欠缺。農機推廣涉及較多的經費使用,如人員經費、試驗示范經費、使用補償經費、宣傳與培訓經費等等。而目前鄉鎮農機推廣工作幾乎沒有專項經費,鄉鎮政府對農機推廣工作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使得農機推廣管理在鄉鎮斷了線。同樣,縣級農機推廣機構也得不到足夠的經費。
(3)農機推廣手段單一。目前的農機推廣主要模式是搞機具展示與田間作業演示,這種推廣模式在以前完全可以實現農機推廣的目的。而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再用這種農機推廣模式已經跟不上農業生產的需要。農機推廣部門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發展需要改變農機推廣模式和策略,加快農機推廣步伐。
(1)組建專業化的農機推廣隊伍。①人才引進。縣政府應重點武裝及扶持縣級農機推廣機構,招聘一批農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充實農機推廣隊伍,提高推廣人員待遇,從而使農機后繼有人。②加強培訓與交流。根據農機化發展規劃與發展重點,農機推廣機構可考選送推廣人員到大型農機制造企業進行技術考察與培訓。③調動農機推廣人員的積極性。農機推廣是份較辛苦的工作,應建立完善工作、生活、晉升、獎勵等保障與激勵制度,允分調動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農機推廣經費自主化。所謂的自主化,是指農機推廣不局限于向國家申請推廣基金,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從市場運作角度,運作推廣資金的投放、回攏,最終實現自主化。因此縣級農機推廣機構必須從市場角度出發,把握發展機遇,對新型農機具做好調研,大膽走市場路線,將自主資金和國家推廣資金集合起來進行新型機具的引進和推廣,同時開展經營性活動,不但可實現推廣的目的,又擴大了資金渠道。
(3)農機推廣手段實現多樣化。①試點示范模式。此模式雖比較傳統,但還是很有效果。新型農機推廣離不開示范,推廣人員可成立項目合作組,對所需推廣的農機及相關技術進行設點示范,以點帶面進行輻射推廣。從實踐上說明農機的優點,加強可信度,有利于進一步推廣工作。此模式還可創新。②組建新機具作業服務隊。縣級農機推廣機構可根據推廣重點,籌資組建新型機具作業服務隊,在開展經營性作業服務的同時,也對新型機具進行展示和推廣,所用機具必是當地首次引進機型,不斷添置新型機具,同時折價處理舊機具。③聯合模式。與農機生產企業聯合推廣,農機制造企業提供機具,農機推廣機構提供技術服務,這種聯合推廣模式既解決了農民對農機的可信度問題,又為農民對新農機的維護服務提供了保障。同時,還能將新機具使用過程中質量問題通過農機推廣機構及時反饋企業,對農機制造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更新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