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祖德
(四川省隆昌縣農業局植保植檢站,四川 隆昌 642150)
淺談隆昌縣水稻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黎祖德
(四川省隆昌縣農業局植保植檢站,四川 隆昌 642150)
隆昌縣屬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全縣日均氣溫17.5℃,年平均日照1204.8h,年平均降雨量1078.9mm。全年水稻播種面積21000 hm2,蓄留再生稻面積13333hm2以上,年總產在20萬t左右,平均產量超過500kg/667m2。
隆昌縣已由2000年以前的單一雜交中稻耕作制度轉變成雜交中稻+再生稻的兩季耕作制度。近年來,隨著干旱年份頻發、耕作制度和栽培技術的改變以及貿易交通運輸繁榮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害蟲由比較單一的水稻螟蟲和紋枯病為主,向多種害蟲混和發生變化。水稻螟蟲危害加重,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兩遷害蟲”暴發頻率增加,檢疫性重大害蟲稻水象甲發生擴散快,導致使用農藥次數和用藥量增加,濫用高毒、劇毒農藥現象不少,不但造成水稻投入成本上升,農戶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十分突出,而且嚴重影響了水稻的品質和產量,還污染了環境,農業生態愈加惡化。
為此,隆昌縣農業局植保站從2010~2014年在667hm2水稻高產示范區實施了水稻綠色防控技術,為實現我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顯著成效。現將隆昌縣水稻綠色防控技術介紹如下,與大家分享。
重點采取推廣抗病蟲及再生力強的品種,如Ⅱ優602、k優498、德優4103、川香優198等;推廣健康栽培措施,如秸稈還田、旱育秧、測土配方施肥、雜糯間栽、稻菜輪作等,并結合我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農綜項目工程,改善水肥管理等措施,保護利用蛙類和采用生物多樣性調控等技術,改造病蟲害發生源頭及孳生環境,增強了自然控害能力和水稻抗病蟲能力。
2.1 稻鴨共育技術防控稻田害蟲
我縣是全國水禽基地縣,開展稻鴨共育,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在秧齡30~40d時適期早栽,創造70d左右的稻鴨共育期,當雛鴨10~12日齡時,放入稻田共育,放養20只/667m2;水稻抽穗后收獲家鴨出售。家鴨能顯著減輕稻田水稻螟蟲、稻水象甲、紋枯病、雜草和福壽蝸危害,同時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優良有機肥,能使水稻健壯生長,具有明顯的省肥省藥省工、節本增收和保護環境的多重功效。
2.2 選用生物農藥防治水稻紋枯病。
從2010年以來,對水稻高產示范區推廣使用 2.5%井岡霉素、枯草芽孢桿菌(紋曲寧)達20000hm2以上,重點防治田塊是計劃蓄留再生稻的稻田。不但能降低中稻紋枯病為害造成的產量損失,還能提高再生稻腋芽萌發率,增加再生稻苗數和穗數,從而達到提高再生稻產量的目的。
3.1 性誘劑技術防控二化螟
使用二化螟性誘劑技術,防治對象專一,能保護天敵,可減少農藥使用量,生產綠色環保的農產品,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2013年6月初,在我縣現代農業基地100hm2水稻核心示范點實施二化螟性誘劑技術,按667m2放誘捕器1個后,每天可誘二代螟雄蛾1~7頭,第二代螟蟲沒有用藥防治,白穗率僅0.5%。
3.2 利用太陽能殺蟲燈誘殺稻田害蟲
在我縣現代農業基地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安裝159臺太陽能殺蟲燈,從3月開始到10月,可殺滅水稻螟蟲、稻水象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水稻害蟲,減少我縣水稻重大害蟲蟲量,從而有效控制害蟲的發生與危害。
4.1 改變施藥策略,以統帶面、促使關鍵技術落實
從2011年我縣發現稻水象甲后,我們加強了對水稻前期重大病蟲的監測力度,調整了水稻重大病蟲施藥策略,制定了相應的藥劑防治關鍵技術。
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狠治水稻前期害蟲稻水象甲和第一代水稻螟蟲。我縣在4月中旬對全縣1000hm2秧田實行了以村(或社)為單位的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蟲)統防統治;在4月25日至5月初,普遍用藥防治螟蟲和稻水象甲(幼蟲),兼治蚜蟲、稻薊馬、稻蝗等。 6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水稻生長中后期,普治第二代水稻螟蟲、紋枯病,挑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采用“一槍藥”下馬。“兩遷害蟲”發生年,必須根據發生狀況防治1~3次。再生稻區在8月中下旬即頭季稻收獲后10~15d,防治稻縱卷葉螟和第三代水稻螟蟲。
全縣成立了23個植保病蟲防治專合組織,近年先后購置機動噴霧器300多臺,開展統防統治,帶動了大面積防治工作。如2012年6月上中旬,全縣667hm2水稻高產示范區實施了稻飛虱統防統治,從而控制了蟲害的擴散蔓延,未因蟲害而減產;2012~2013年,分別在7月中旬、8月25日左右,實施了遲中稻、再生稻稻縱卷葉螟統防統治,防效達90%以上。未防的則基本無收。
4.2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
防治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水象甲推薦使用氯蟲苯甲酰胺(如康寬、科得拉)、氯蟲·噻蟲嗪(福戈)、阿維·氟蟲雙酰胺(如稻騰)、毒死蜱;淘汰了殺蟲雙、殺蟲單、水胺硫磷、三唑磷、克百威等農藥;防治稻飛虱推薦使用吡蟲啉(如艾美樂、超林)、噻·異丙威(如正歡),淘汰了樂果、氧化樂果、敵敵畏等有機磷農藥 ;防治紋枯病推薦使用苯甲·丙環唑、已唑醇、噻呋酰胺、井岡·枯芽菌等,淘汰了托布津、多菌靈。
近年我縣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率達100%以上,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率達31.7%,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4%以下,為我縣水稻總產突破25萬t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