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輝
(四川省青川縣植物檢疫站,四川 青川 628100)
青川縣魔芋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黨 輝
(四川省青川縣植物檢疫站,四川 青川 628100)
隨著魔芋產品的開發利用,其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價格一路攀升,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為了更加快速穩健發展青川魔芋產業,實現農民增產增收,調研總結了近年來我縣魔芋生產發展中的問題和經驗,為今后更好地發展魔芋產業提出對策和建議。
魔芋;問題;對策
魔芋(Konjac)為天南星科魔芋屬,廣泛分布于全世界,有163種以上,其中可供食用的有20種。魔芋原產于亞洲、非洲等地,現主要分布于東亞、南亞及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廣大地區,其中四川、云南等貧困山區種植已有1000余年歷史。近年來,隨著魔芋在營養食品、醫療保健以及美容化工等領域被廣泛開發利用,其需求不斷增加,價格連年攀升,經濟效益不斷顯現,種植規模迅速擴大,魔芋種植已成為青川農民的重要經濟收入之一。
青川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川、甘、陜3省結合部,素有“雞鳴三省”、“金三角”之稱。境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青川縣是全國生態農業試點縣,四川省畜牧業生產基地縣,四川省林業基地縣。無論是土地資源、勞動力及生態氣候條件等,都十分有利于魔芋產業發展。
魔芋在我縣已有數百年種植歷史,長期以來生長在地邊、溝坡、房前屋后,為自產自銷自用的半野生零星粗放栽種狀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國內市場需求迅猛增加,魔芋價格不斷上漲,帶來了我縣魔芋產業發展的春天。魔芋一改過去自生自滅的野生生長狀態,向人工栽培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種植方向發展,種植面積和產量也得到快速提升。但隨之而來的魔芋軟腐病發生也不斷加重,常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是成片絕收。到目前為止,全縣37個鄉鎮已把發展魔芋產業作為農村增收致富的重要項目來抓。全縣已有蘇河鄉三鳳村、樂安寺鄉寨坪村、大壩鄉南溪村、孔溪鄉碓坪村、觀音店鄉魔芋原種繁育基地等魔芋生產專業村9個和青川縣樂安、曉祝魔芋專業合作社以及川珍公司等魔芋生產加工企業3家。目前全縣魔芋播種面積833.33hm2,年產商品魔芋2萬余t。2014年,在三鳳村、寨坪村、南溪村、碓坪村,僅魔芋種植就使農民人均增收1200余元/667m2。
2.1 政府高度重視
近年來,通過市場論證,青川縣各級政府都認識到了發展魔芋產業的重要意義,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魔芋產業的發展,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經費,加大投入力度,狠抓魔芋種植基地建設和產品加工開發,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積極種植魔芋,但與產業化建設要求差距還甚遠。面對困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按照“一個支柱產業一套班子”的要求,積極抓好魔芋產業發展規劃、市場研究和技術推廣,指導農戶規范種植和科學管理,協調和幫助解決基地、加工廠、經銷企業及農戶在生產經營中的資金管理、技術、市場、農藥物資等問題,使魔芋產業建設形成了上下齊抓共管,部門緊密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相關部門搶抓機遇、多措并舉,全力推進魔芋產業快速發展,形成生態建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互動提升態勢。
2.2 自然資源優勢
魔芋天生怕澇怕曬,喜歡在溫潤陰涼的高山和半高山地生長。而魔芋的這一生長特點正與青川的自然地貌氣候條件相吻合,全縣有耕地2050.67hm2,其中坡地有1840hm2,給青川魔芋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適宜土地。
青川縣是川北山區生態農業試點縣,環境優美,氣候適宜,加之山嶺縱橫、深林密布,溝壑交錯,每一片魔芋種植基地面積大小都相對適中,地塊之間利用山嶺、樹林、河流等形成了天然隔離屏障,阻止了魔芋病蟲害的流行。在生產中大量使用本地健康無病蟲的魔芋種,盡量少用或不用外調芋種,也有效控制了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
魔芋種植需要大量的農家有機肥料,青川大多數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勞動力缺乏,加之魔芋都種在半山或高山上,交通條件差,背運大量農家有機肥就更是困難重重。青川人民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自然資源,利用地塊附近樹林里豐富的枯枝落葉和肥厚的腐殖土做肥料,為魔芋生長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還節省了勞動力。同時農民還利用農閑季節將枯枝落葉、作物秸稈、腐殖土等用表土覆蓋,點火堆漚,為魔芋種植提供大量鉀、鈣、鎂等無機礦物質肥料。
2.3 魔芋林地套種
青川擁有大面積銀杏林、核桃林以及主產玉米地,而魔芋喜陰怕曬,全面推廣林下套種、玉米魔芋套種等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水肥溫光利用效率,實現增產增收。 同時魔芋播種從當年收獲11月開始,到次年4月底5月初油菜小麥收獲后都可以進行冬播和春播,延長了播期,分散了勞動用工,大大解決農村勞動力缺乏的現狀。
2.4 推廣魔芋健身栽培法
魔芋栽培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生產過程中,以農業防治方法為主,嚴格選地、開溝排水、選種消毒、施肥控水,培育壯苗,提高魔芋抗病能力。取代傳統單一的農用鏈霉素防治魔芋軟腐病,關鍵環節采用新型農藥“芋腐靈、汰腐凈”等進行種子處理、葉面噴霧或灌根。有效控制魔芋軟腐病和其它其它病蟲害發生,確保魔芋豐產增收。
魔芋生產發展到現在,已成為我縣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之一,由于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明顯,深受群眾歡迎,也得到當地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但隨著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嚴重威脅著我縣魔芋產業長期健康持續發展。
3.1 資金問題
青川縣是一個川北山區小縣,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土地瘠薄、排灌、機耕道等設施差,適宜魔芋種植的高山、半高山地區交通困難,大大增加了魔芋種、管、收和銷售過程中的勞動力投入。同時發展魔芋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三高”項目。由于魔芋生產用種量大,芋種價格高,且大多種植在山坡上,交通不便,勞動強度大,加之肥料、農藥支出,種植成本達3360~4900元/667m2。一般農戶因資金缺乏(需要大量芋種),難以大面積發展。
3.2 技術問題
魔芋在我國人工栽培起步較晚,從上世紀80年代才逐步開始人工栽培。對其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研究較少,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懂魔芋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的技術人員更是少之又少。近年來由于發展規模過快,當地魔芋種子難以滿足生產需要,一些鄉鎮統一組織,大量遠距離調運外地魔芋種子,運輸途中用塑料編織袋包裝,種子間相互碰撞受傷,增加了感病機會,加之農民缺乏病蟲害防治知識,往往造成栽培管理不當、病蟲害防治不力,尤其是魔芋軟腐病一旦大面積發生,帶來巨大損失甚至絕收,使農民的投入付之東流,致富夢想化為泡影。
3.3 政策問題
為了發展魔芋產業,當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獎勵和補助措施。但有些政策浮于表面,難以從根本上促進魔芋產業發展。 一些鄉鎮政府大搞形象工程。為了上規模、講形象,集中成片在公路沿線平壩田塊發展,致使栽培管理中雨季排水困難,病害流行,嚴重的甚至遭受洪水沖毀。為了鼓勵農民發展魔芋,提高其積極性,不少鄉鎮采取了補助芋種款,統一外調芋種,免費發放。有技術沒技術的、愿種和不愿種的都蜂擁齊上,造成重種輕管甚至不管的局面,結果種的的多,成功的少;投入的多,產出的少。
4.1 引進企業求發展
為了保證魔芋產業健康長期發展,保護芋農經濟效益,增加抵抗市場風險能力,應鼓勵發展魔芋加工企業,延長產業加工鏈條,使魔芋產品不斷向廣度、深度研發,進一步提升其經濟效益,因此,要大力引進魔芋生產加工企業。同時鼓勵本縣國家級龍頭企業——川珍實業有限公司加大魔芋產品研發,新建魔芋產品深加工生產線。
4.2 加速土地流轉建基地
在生產發展中,魔芋軟腐病是當前頭號大敵,大部分農民難于掌握其防治技術。資金缺乏,已成為目前魔芋產業發展的瓶頸。各級政府部門要出臺適宜的政策,鼓勵培養懂技術有實力的新型農民,加快土地適度規模流轉,培養魔芋種植大戶,建立魔芋種植基地和魔芋種植專業合作社。
4.3 資金幫扶壯產業
青川縣人民政府建立了魔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加大對魔芋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在資金投入時,適度偏向對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的投入;加大魔芋基地、專業村社的交通基礎設施投入,擴大魔芋種植范圍,減輕農民勞動投強度;對農戶改變以補代獎的政策,將先期補助芋種款、肥料農藥款改為后期產出效益獎勵款。魔芋喜歡在溫暖濕潤蔭蔽的山地或半高山地生長。青川縣有2533.33hm2耕地和3.33萬hm2荒山林地可開發種植魔芋,要加快農村村級公路建設,為魔芋產業發展種、管、收和銷售過程創造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
4.4 加強技術培訓建隊伍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在魔芋種植管護各個關鍵環節,采取集中理論學習和現場培訓相結合,親臨現場,實地指導。還要充分利用陽光培訓,特困村建設產業發展等項目,加強魔芋專業村、專合組織以及魔芋產業帶頭人的培訓和幫扶,培養一批懂技術、肯實干的科技隊伍。魔芋軟腐病防治是當前我縣生產發展中的主要難題,要想有效控制,只有在各個生育時期采用一系列健身栽培管理模式,加強農業防治,培育壯苗,增強魔芋軟腐病抵抗能力,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發展魔芋產業青川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是山區農村增收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延伸魔芋產業加工鏈,開發魔芋新產品、提升魔芋附加值,實現芋農與加工企業雙贏。同時,由于魔芋生產具有本大、利大、風險大的特點,要特別注意防病。只有政府重視、技術配套,魔芋產業才能帶領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