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樹,白明祥,胡生富
(四川省攀枝花市農牧局,四川 攀枝花617000)
建設攀枝花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之思考
曾 樹,白明祥,胡生富
(四川省攀枝花市農牧局,四川 攀枝花617000)
攀枝花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是農業部第二批批準成立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本文就該示范區發展現狀、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總結和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發展的建設性意見。
現代農業示范區;實踐與思考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并加大了示范區建設力度。2012年,攀枝花市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攀枝花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對策性措施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色農業效益突出,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
近年來,攀枝花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立足實際,以系統規劃、統籌推進的理念引領農業發展,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攀枝花建成了全省規模最大的早春設施蔬菜基地2800hm2;全國最大的優質晚熟芒果基地18900hm2。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018元,位居全省前列。晚熟芒果、早春蔬菜、優質烤煙平均產值均達到萬元以上,大棚設施蔬菜最高產值達到6萬元。
攀枝花有著富甲天下的礦產資源。也有著得天獨厚的獨特氣候資源,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加大農業投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 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以體系為支撐、向特色要效益”的山區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之路。
2.1 堅持規劃引領,實現科學布局
攀枝花依據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立體開發、效益優先的原則,先后制定了《攀枝花市特色種植業重點基地建設規劃(2009-2020年)》、《攀枝花市“打造美麗富饒文明和諧安寧河流域”新農村和特色農業基地規劃》、《攀枝花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規劃》等系列規劃,明確了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等特色產業近中遠期發展目標。根據不同自然條件,在河谷地區,通過高標準農業田建設,大力發展設施早春蔬菜產業;在二半山區,大力發展以芒果為代表的亞熱帶特色水果產業;在海拔1500m以上的區域,大力發展種草養畜,林業生物產業。
2.2 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業效益
近年來,攀枝花制定并發布農業區域性地方標準200余項,初步形成了覆蓋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農業生產標準的推廣應用,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了農業效益,促進了農業標準園(場)的建設,也加快了攀枝花農產品 “三品一標”的發展速度。目前,全市擁有農業部認定的熱作標準園和園藝標準園共14個,農業部畜禽標準化示范場5家,省級標準化示范場4家;攀枝花 “三品一標”農產品共達89個,其中農產品地理標志數量排在全省第2位,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認定面積已超過農業耕地面積的50%。
2.3 積極爭取資金,強化基礎建設
自2012年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啟動兩年來,攀枝花市累計向上爭取項目資金3.8億元,爭取省級專項資金7900萬元。市縣(區)鄉(鎮)對農業投入的增幅都高于當年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僅2013年,全市實現農林水事務支出12.3億元,增長13.6%。在推進農業基地建設上,攀枝花著力采取“民辦公助”的形式,大力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以村民“籌資籌勞”為基礎,以政府“獎補資金”為引導,擴大財政資金在基地建設的覆蓋面。2010年至今,攀枝花市實施“一事一議” 財政獎補項目803個,共完成投資33883.59萬元,項目惠及全市所有鄉鎮。“民辦公助”的建設模式和不斷增大的財政投入,使得攀枝花農業基礎設施有了很大變化,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代表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逐年推進,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333.33hm2以上,全市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達到21000hm2,超過全市耕地面積的50%。
2.4 完善社會服務 釋放農村活力
產業基地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業社會服務體系的完善,攀枝花形成了以市、縣、鄉農技、植保、農機、畜牧、水利等政府公共服務機構為基礎, 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生產服務網絡,建立了“企業帶動、農民組織、政府服務、科技支撐、金融扶持、政策保障”的運行機制,形成龍頭企業長效帶動、科研院所長期支撐的局面,增強了攀枝花農業在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
通過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大力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攀枝花啟動農村承包土地抵押貸款試點創造了條件。近兩年來,攀枝花成立的農業擔保公司累計擔保貸款1.79億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龍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此外,攀枝花還開展地方政策性農業保險新險種試點,2014年把芒果、枇杷、蔬菜、肉羊等地方特色主導產業納入了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
2.5 著力打造品牌 推動市場營銷
加強農產品銷售,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市場開拓體系建設,是攀枝花從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參加省農博會、西博會、國際農交會等營銷活動,提高了攀枝花農產品知名度。2013年8月11日,由攀枝花市政府主辦的“2013攀枝花金芒果季”活動在成都寬窄巷子舉行,該活動推動了攀枝花芒果進入成都、重慶、北京等地多家大型超市,通吃網、天貓、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渠道也相繼上線。目前,攀枝花特色農產品特別是晚熟芒果以其“質優味美”享譽全國;“攀枝花”牌商標成功申請國際注冊,并獲得全球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攀枝花芒果”獲得“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米易縣“陽光米易”特色農產品全面直銷成都、昆明等周邊大中型城市。
經過兩年的發展建設,攀枝花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成績顯著,但是在示范區推進建設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3.1 進一步完善示范區考核辦法
截止目前,全國先后有三批共計28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每個示范區有不同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主導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設計考核評價辦法時,應充分考慮到各地差異,以客觀科學地反映出示范區的建設成效。以攀枝花示范區為例,攀枝花以水果、蔬菜為主導的特色農業在四川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效益也十分顯著,但由于其山區地形地貌限制,加之蔬菜、水果為主導的產業特性,其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2014年底預計為51.3%,雖然高于四川省45%左右的平均值,但是遠低于《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辦法》中要求的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值的75%,要想實現90%的全面實現現代化目標值,難度非常大。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各地各示范區的調查了解,根據實際情況對示范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
3.2 進一步完善示范區扶持政策
為加強示范區建設,農業部先后出臺了《農業部關于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意見》、《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項目資金傾斜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通知》、《農業部 國家開發銀行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但是四川省的實施辦法并未發布,地方上操作難度較大。建議省級相關部門盡快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支持力度,及時出臺在農業園區用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扶持、信貸、科技投入等方面的相關配套政策。
3.3 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
示范區建設涉及到多個部門的綜合工作,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田、道路、水利、農業物質裝備等多個方面,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例,農業、國土、扶貧等多個部門均有類似建設項目,田間道路、高效節水又涉及到交通、水務等部門。但目前攀枝花僅在市農牧局內部臨時成立了推進辦來完成日常工作,職能職責不夠明確,不利于規范管理,不利于省市縣之間工作上的銜接,不利于有序長久地推進示范區建設。農業部、財政部雖然行文要求資金向示范區傾斜,但就攀枝花市目前實際情況而言,各部門資金到達攀枝花后想要整合,操作難度也很大,建議攀枝花市參考省內南充市的建設經驗,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示范區項目推進工作。
[1] 杜林.皖北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J]. 宿州學院學報,2011(09).
[2] 田鵬飛.黑龍江墾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模式選擇[J]. 北方經貿,2011(11).
[3]熊雪梅.重慶市南川區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思考[J]. 南方農業,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