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鋒杰/河北省新樂市農業畜牧局
?
如何推進養殖檔案規范化管理
趙鋒杰/河北省新樂市農業畜牧局
養殖檔案是對養殖場生產全過程的真實記錄,是促進養殖生產行為規范的一項舉措,是建立和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需要。規范的養殖檔案,可以讓人一目了然,如某批生豬在幾個月的養殖過程中得過什么病,免疫過什么疫苗,用過什么藥物,出售時是否在用藥期、休藥期內,等等。
《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各地通過廣泛宣傳、服務指導、督促檢查、標準化示范場建設等舉措推進了養殖檔案建設,多數大中型生豬養殖場的養殖檔案實行了制度化、科學化管理,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如填寫不規范、記錄不齊全不及時,等等。筆者根據工作經歷,現以規模豬場為例,就如何推進養殖檔案規范化管理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領導重視是抓好工作的首要條件。養殖檔案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邏輯性強,內容繁多,涉及畜牧、獸醫、飼料、質量安全、動監、疫控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工作量大,監管難度大,沒有領導的支持、各個部門的配合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要做到主要領導全力支持,親自抓、親自協調調度;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主動承擔任務,盯死抓;相關部門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思想,強化大局觀念和協作意識,上下聯動,全力配合,形成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具體來講:
1.政策捆綁管理促重視。
近年來,針對生豬養殖的惠牧政策較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各職能科室要充分利用政策的驅動作用,在辦理畜牧獸醫事項時,把養殖檔案規范建立作為前置條件,作為首要基礎項,嚴格把關,對未建立養殖檔案、養殖檔案不規范、不健全、不按規定保存的規模豬場,不考慮享受畜牧業發展優惠政策,不安排申報相應的國家扶持資金類項目,不列入無公害認定和標準化示范場創建范圍,不予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等;生豬出欄申報產地檢疫時,官方獸醫要嚴格查驗養殖檔案,凡養殖檔案相關記錄不符合規定的,不出具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明,以引起養殖業主的重視,主動規范建檔。
2.日常巡查管理夯基礎。
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在鄉鎮設立的基層站所,與養殖場打交道最方便、最直接、次數最多,掌握養殖場的各類信息比較詳細,應肩負起養殖場養殖檔案的日常監管責任。一要把工作落實到人頭。基層所站工作人員擔任檔案監管員或指導員,實行包場責任制,責任到人,負責規模場養殖檔案管理員的管理和養殖檔案有關法律法規及填寫應用技術的培訓,協助畜牧行政執法部門做好養殖檔案執法檢查工作。二要痕跡化管理。每個基層所站都要建立監督管理檔案,將養殖檔案建設列入日常監管范疇,嚴格落實月巡查制度,填寫監督檢查記錄。檢查過程中,對尚未建立養殖檔案或檔案記錄不符合規定的,在批評教育的基礎上,責令限期整改,拒不改正或逾期未整改的,移交畜牧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處理。三要嚴肅問責。包場人員工作不負責任,哪個養殖場如果在養殖檔案上出現嚴重問題,要倒追其責任。
3.執法監督管理做保障。
畜牧行政執法部門作為養殖檔案執法主體,每季度組織一次養殖檔案執法檢查,查規模場養殖檔案建立情況、管理情況,把享受國家補貼、無公害、市級及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作為執法檢查的重點,立案查處一批典型案例并曝光,引起其它場的重視,依法使用和填寫養殖檔案。各有關科室,建立信息互聯互通機制,在平時工作督導或突擊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基層所站在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同執法部門溝通,立案查處。
可充分利用養殖技術培訓班、科技下鄉、動物防疫等時機,通過印發資料、宣講、案例通報等有效形式,加強對規范建立養殖檔案的宣傳和指導,提高養殖業主對養殖檔案規范化管理工作的認知程度和積極性,自覺地在法律框架內規范養殖行為和養殖檔案管理。
首先,讓養殖業主認識到這是法律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十一條和《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第十八條分別規定“畜禽養殖場應當建立養殖檔案”;《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養殖檔案和防疫檔案保存時間:商品豬、禽為2年,牛為20年,羊為10年,種畜禽長期保存”。由此可看出,養殖場建立和保存養殖檔案是法律賦予養殖場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負有主體責任,業主是第一責任人。
其次,讓養殖業主清楚違法后果。《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六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畜禽養殖場未建立養殖檔案的,或者未按照規定保存養殖檔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讓養殖業主明白應該怎么做。規模場應安排一名熟悉本場生產情況、懂業務、工作細致的明白人擔任專職檔案員,并在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備案,負責養殖檔案的日常填寫和保管,保證檔案記錄的真實性、連續性,接受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和培訓指導。
養殖檔案填寫內容多,相互之間關聯度高,填寫復雜,分屬好幾個部門審核把關,一張表出現問題,就會造成不規范,而且養殖檔案對養殖場本身起的作用不大,如果沒有好的管理機制,難以調動養殖業主的填寫積極性并長期堅持下去,也難以實現規模場全覆蓋。因此,養殖檔案規范化建設不能靠一時一事,必須長期抓、反復抓、時時抓,結合當地實際,健全科學合理的長效管理機制,如《養殖檔案監督管理辦法》、《養殖場養殖檔案管理制度》、《養殖檔案管理員培訓計劃》等,實施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從而確保本地規模養殖場的建設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