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忠浩 胡小兵
2015 年德國漢諾威國際農業機械博覽會已顯現全球農機發展的“風向標”,高效、精準、智能將成為國際農機技術和產品的發展新方向。11 月中旬舉辦的本屆展會共吸引來自52 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 家參展商,有49 款產品摘得創新大獎。農業生產與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是農機技術革新的關鍵動力,農機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數字化生產、數據管理、自動化控制等方面十分重要。
由于全球人口數量持續增加,農產品需求隨之上升,在有限的農地上,生產效率必須提高,同時還要設法降低成本。農機產品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因此成為記者在展會上反復聽到的理念。本屆博覽會授予5 件農機產品創新金獎,授予44 件產品創新銀獎,這些獲獎產品集中體現了高效理念。例如,一套由德國和捷克公司聯合開發的拖拉機快速胎壓控制系統,能在某個定制輪胎中增加一個高壓內膽,相當于“蓄能器”。當輪胎虧氣時,該內膽可在拖拉機行駛速度不變的情況下迅速放氣增壓,既節省時間,又可保證拖拉機低胎壓作業。另一件獲得金獎的產品是一家德國公司研制的自走式顆粒收割機。這款農機采用兩個連鎖模塊滾筒,能在田間加工出直徑16mm 的糧食顆粒而無需預先粉碎,實現高效率和低能耗。此外,農機系統及零配件供應商也將高效作為提升競爭力的法寶。漢諾威會展中心的“未來農業”主題論壇區正著重展示面向未來的農機技術,其主要目標也是提高農機效率。
“精準農業”在展會上也備受關注。本屆博覽會創新委員會主席卡爾海因茨·科勒指出,農機產業在保證世界糧食安全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精準農業”技術創新,有助滿足人類對農產品的需求。“精準農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主要反映在電子技術對農機改造、升級和創新上。本屆展會上獲頒創新金獎的部分產品較多體現了力求“精確”。例如,由3 家德國企業和1 家法國公司聯合開發的“聯網施肥管理”系統,借助大量參數計算和規劃,以需求為導向,可實現有機肥和化肥的精確投放,農民也可用該系統精確掌握某塊農田的含肥量。法國小企業AIRINOV公司研制的小型無人機與大型農機相比更像玩具,但迄今該公司的無人機已在法國飛行約8000 次,巡視過10 萬公頃農田。公司首席執行官弗洛朗·曼弗魯瓦介紹說,這種無人機可提供精確的農田遙感圖像,幫助農戶獲得精確的施肥建議。
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與傳統制造業融合加深的背景下,農機的數字化、自動化與智能化趨勢在本屆展會上十分突出。不斷提高的農機自動化處理能力加上智能數據管理系統,使得設備管控、運輸、數據記錄和質量保證不斷優化。數字化與網絡化在農業價值鏈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云計算和大數據已成為農業術語之一。獲頒創新金獎的“谷物保護及化學應用聯網管理系統”由德國5 家企業聯合開發。它是一個基于作物保護的綜合施肥管理系統,不僅可向用戶提供建議和操作協助,還能自動記錄并生成開放的標準格式文件,使其他程序整合到這款系統中,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一家德國公司展示了一款數字移動式檢測站。該檢測站由一個手機軟件和大采樣盤構成,使用者用手機對著采樣盤中的肥料顆粒樣本拍照后,檢測站可根據圖像參數測算出適合撒布機作業的最佳區域,可比傳統方法節省四分之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