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凱++田園
培養方案是一所大學組織教學和進行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是學校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的基礎性文件,也是實現學校目標的重要依托和環節,本文從培養方案修訂的幾個原則出發,探討了我校培養方案修訂的思路,希望借此完善學校培養方案,助力學校健康、快速發展。
培養方案保基礎壓學分國際化重創新2013年4月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更名為北京建筑大學,更名后學校處于新的轉型發展期,面對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對學校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學校既有目標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學校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即“實現‘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學作為學校發展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途徑上,學校提出新三步走戰略:一是要通過重點突破實現由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轉變、由單科型大學向多科型大學的轉變;二是要通過多點突破進入市屬高校和行業高校兩個先進行列;三是通過整體突破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培養方案是學校組織教學和進行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是學校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的基礎性文件,是實現學校目標重要的內容和方面,為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
一、培養方案修訂的原則
1.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
培養方案的修訂應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發展。處理好思想與業務、理論與實際、學習與健康等方面的關系,培養學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又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基本本領,還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在重視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學生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強調拓寬基礎教學的內涵,改變本科教育內容偏窄、偏專的傾向,加強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教學及基本素質的培養,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構建起可適應終身教育及社會發展變化需要的知識、能力結構和基本素質。
2.整體優化的原則
培養方案的修訂應科學地處理好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關系。首先,要整合課程設置,根據培養目標構建融會貫通、緊密配合、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改變課程內容陳舊、分割過細和簡單拼湊的狀況,避免脫節和不必要的重復。其次,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明確實踐教學目標,加強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方式和途徑。第三,處理好課內教學與課外指導的關系,通過優化課程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等途徑,減少課內學時,加強課外指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教育活動形成有機整體
3.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
培養方案的修訂應努力在保證人才培養基本質量的同時,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培養方案的統一性體現在國家對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上,反映國家對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要求;多樣性體現在各高等學校制訂的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反映各學校的辦學特色。要采取擴大選修課種類與數量、適度放開專業及專業方向選擇權等措施,改變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千人一面”的狀況,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增加和改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環節,并融于教學的全過程之中。
二、培養方案的修訂密切聯系我校的實際
做好培養方案修訂,要努力做好兩個結合,一個是要努力吸取近幾年來,特別是“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實施以來,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等方面已經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及時將其固化在教學過程和人才培養模式之中,并大膽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和管理模式。學校在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學校注意把科研成果轉化成教學內容,實施科教融和。
二是緊密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我校學生特點是招生來源逐漸多樣化。我校雖然是北京市屬高校,服務面向主要是北京地區,但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在生源結構上北京生源與外地生源各占半壁江山。北京地區學生整體水平處于前25%~20%左右水平,學生群體日益出現兩種明顯趨勢,一方面以北京學生為主的出國留學趨勢,另一種是以外地學生為主的考研趨勢。培養方案的修訂要考慮這兩種趨勢。
三、我校培養方案修訂的思路
1.保基礎
保基礎指保證重要基礎課(高等數學、概率、線性代數)等課程一定的學時、學分,至少達到同類院校通常標準。尤其是要從我校學生特點出發,考慮我校學生所處的招生層次,在基礎課上應保予以保證。由于上一版培養方案對高等數學等課程的學時壓縮,導致高等數學授課內容寬泛、個別知識點未講,導致我校學生基礎不扎實,在重要考試中顯示出高數基礎薄弱。因此新版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在總學時有所減少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重要基礎課的學時,做到有保有壓。
2.壓學分
壓學分的目的在于強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觀念,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我校各專業平均學分在200左右,兄弟高校一般在160~170學分左右,目前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之一是“減少填鴨式教學,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我校應適應這種趨勢,并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
3.國際化
國際化指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大批量出國留學或境外交流、實習等情況,是當今高教發展另一主要趨勢。一些高水平大學在出國留學人數、對外交往上都取得很大成績。我校作為北京市屬高校,在全國高校地方高校中出國比率處于較高水平。客觀上對于我們的外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上力爭英語學習不斷線。
為適應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在培養方案修訂上我校把強化雙語教學作為抓手。近年來,我校派出大量教師出國學習,同時引進一定數量海外歸國人員,在開設雙語課甚至全英文課上有一定基礎。新版培養方案建議各專業開設雙語課,通過“基礎外語+雙語課+專業英語”實現英語不斷線。在雙語看上爭取“五看一評”(看教材、看日歷、看教案、看板書、看試卷,評效果)。
4.重創新
我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應用型人才也需要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創新方面應有所加強,如設立創新課程或把創新實踐(學生發表文章、學科競賽、完成科研立項、參與教師課題、發明專利等)納入培養方案體系。
參考文獻:
[1]胡艷婷,楊亞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5,12(22):6.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
[3]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修訂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高[1998]2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