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昕
上個世紀末,為了提高美國外語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融入并適應全球化社會,美國外語教學學會同其他機構一道編寫了《二十一世紀外語教學目標》,這份教學目標在全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認可。我院英語專業高年級開設的口譯課程為實踐性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我院口譯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演練選材等方面的安排有所啟示。
《目標》5C跨文化交際實踐性口譯課程教學設計一、美國《二十一世紀外語教學目標》
上世紀末,為了提高美國外語教學水平,讓學生適應21世紀的全球化生活,美國教育部和全美人文捐贈基金撥款幫助,組成了一個11人的團隊,負責擬定外語教學目標——學生們應當學什么,能做什么。該團隊將各種語言,各層次的指導,項目模式和區域差別都納入考量范圍?!锻庹Z學習目標:為二十一世紀做準備》(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于1996年首次出版發行。該目標取得了美國的教育學家,商業領袖,政府以及美國教育部外語指導團體的前所未有的共識。全美各地的教師,教育管理層和課程編排者都開始使用它用以提高學校里的外語教學。該書第三版《二十一世紀外語教學目標》(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以下簡稱《目標》)現已出版,將阿拉伯語也涵括其中。編委會編寫該目標的指導思想為:語言與交流是人類經驗的核心。通過教育,學生能立足多元化的美國社會及海外,成功地在語言和文化兩方面與人交際?!赌繕恕分?,美國21世紀的外語教學目標被分為五類進行詳細的闡述,簡稱5C:Communication(交際),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關聯), Comparisons(比較),Communities(社區)。在該目標的詳細闡釋中,“交際”這一標準強化了語言為“真實生活”場景中的交流所使用。它強調“學生們能用語言做什么”而非“他們對語言知道些什么?!薄拔幕笔峭庹Z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體驗其他的文化能加深對各種語言與其他文化的關聯性的理解和欣賞,也包括了學生的本族文化。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觀點,生活方式以及對世界的貢獻;“關聯”是通過圍繞普遍主題開展的課程,外語教學與其他科目的內容進行整合;“比較”是鼓勵學生對比不同語言及文化。他們自己去發現不同范式,作出預測并分析不同語言和文化間的相似性與相異性;“社區”是將學習經歷從外語學習的課堂延伸到家庭和多語種多文化的社區中,會強化在全球化社會中的生存?;顒涌赡馨ǎ簩嵉乜疾欤娮余]件和互聯網的使用,俱樂部,交流項目和文化活動,校外打工的機會,以及在學校和課堂上聽到以其他語言為母語的演講者的發言;此外,這五個目標并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這五方面互相融合,才能全方面提高學生的外語習得。
二、對二級學院英語專業口譯課程的思考
《目標》道出外語學習的核心內容,雖然該目標針對的是美國中小學中學習外語的學生,但我們二級院校開設的作為雙語交際的實踐性課程——口譯課也包含了對交際,文化,比較,關聯和社區這五個重要的因素,因此它對我院外語專業高年級開設的口譯課程教學設計和安排有著積極的參考意義。
本院外語專業一直致力于推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對現有專業及方向,從實踐性教學環節入手,進一步加大教改力度,壓縮,合并一些純理論課程,給英漢口譯,英漢筆譯,英語寫作,商務英語寫作等技能性課程讓位,使這些課程既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保證,也得到課外實踐教學的支持。
目前,英語專業(英語師范方向和英語翻譯方向)大三下學期都開設了口譯基礎課程,每周兩學時,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的口譯實際操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并為滿足翻譯實踐積累所需要的百科知識。這一點與傳統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中的翻譯課程側重培養學生的外國語言文學理論研究能力和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能力的培養目標差別甚遠。因此,口譯訓練并非是為檢測學生語言水平,而是建立在學生雙語交際能力基礎上的職業技能訓練,包括譯前準備,筆記方法,分析方法,記憶方法,表達方法,術語庫的建立等,專門訓練學生借助語言知識,主題知識和百科知識對源語信息進行邏輯分析,并用目標語將理解的信息表達出來。因此,在這樣的教學目標下,我們必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雙語交際環境(Communication),讓學生有意識地探究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相異性(Cultures),對源語和目標語的語言結構進行比較(Comparisons),同時具備廣博的其他學科知識(Connections),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口譯工作(Communities)。
針對口譯教學中的學生和教材問題,明確學生對口譯課程的目的性和訓練方法,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意識到語言能力的薄弱之處并加以彌補,提供多元化,充滿趣味性的訓練材料能使我院的口譯教學更加行之有效。
1.課堂中的交際訓練
學生學習口譯,就是學習如何用目標語將聽到的源語信息表達出來,以此進行跨語言和跨文化交際。而我院學生多數英語的應用能力較為薄弱,因而口譯課程應加大對其英語聽力和表達力的訓練。在訓練口譯的聽力能力過程中,有意識加大課堂內外英語音頻視頻材料的比重;在復述訓練中,即便是中文文本的音頻材料也須用英語進行復述;在技能的講解和課堂討論中,教師和學生都盡量使用英語交流。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在公眾演講的環節中,要求每位學生自選一個角色,面對全班同學使用英語做原創的脫稿演講。
2.訓練材料的選擇
由于每周的口譯課堂時間極其有限,因此需要同學們大量的在課后運用音頻和視頻材料進行口譯技巧的訓練。因此,選用的材料盡量多元化,讓學生接觸到各種不同的領域;此外,在課堂中選用的訓練材料短小精煉,盡可能包含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如跨文化的對話,旅游節目,人文方面記錄片等,學生在使用材料進行技巧訓練的同時,也增加了對文化內涵的理解;選材時不能忽略訓練材料的趣味性。
3.模擬真實場景的口譯練習
通過模擬各類社區場景,學生們能在口譯訓練中獲得感覺更真實的體驗,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各種場合的口譯訓練,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在模擬訓練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增強了其探尋口譯內容相關領域的主動性。另外,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外實踐,在校外的各種真實生活場景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加強口譯的工作能力。
三、結論
在《二十一世紀外語教學目標》中,我們明確了在全球化語境中外語學習的核心:交際,文化,關聯,比較和社區。研讀這五個方面,并將其與我院英語專業高年級開設的口譯課程設計相聯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社會的要求出發,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讓學生能適應全球化的社會,成為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陸效用.美國21世紀的“5C”外語教育[J].外語界,2001,(5):22-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