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毅
內向性格的孩子一般都具備其固有的性格弱點,如果教育不當,就會導致其個性變得孤僻自卑、懦弱保守,極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針對內向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點,運用合理、科學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開發各種潛能,鼓勵、幫助孩子形成樂觀自信、勇敢、堅強的良好個性心態,從而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內向性格家庭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常常因為他們安靜、聽話,學習認真,做事穩重等諸多優點,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和贊許。但同時,這些孩子靦腆拘謹、不善交際,敏感多慮、缺乏自信等缺點也令家長們煩惱不已。那么,如何對內向性格的孩子進行正確、科學的家庭教育呢?
一、多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變化,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
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容易忽略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內向性格的孩子,往往喜歡獨處、沉默寡言,所有的心事都很少表現在臉上。粗心的家長很難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反而覺得這樣的孩子特別省心,不用進行特別的教育。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存在著一定的危機。每個孩子都需要關注,像稚嫩的小樹苗,需要時常澆水施肥,修枝剪葉。
在生活中,有的家長喜歡居高臨下,事事都要擺出家長威嚴,以強硬的命令語氣讓孩子言聽計從。有的家長認為只有足夠的嚴厲,才能讓孩子信任自己或者聽自己的話。內向孩子極為敏感、脆弱,一旦受到刺激就會銘記在心,思慮頗多,痛苦糾結。權威教育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與家長關系越來越疏遠。內向孩子本來就缺乏安全感,他們更希望得到支持與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讓孩子信心百倍。所以,家長輕易不要苛求和責備內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以朋友的姿態常和他們談心。只有平等交流,孩子才能敞開心扉,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與人溝通,逐漸變得開朗。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教育、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二、引導孩子向正確的目標邁進,不要讓家長的期望成為孩子的負擔
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影響父母面子的“含金量”重要指標,這是大多數中國家長的普遍心態。很多家長總認為,只有孩子考第一才是真的優秀,自己的臉上才更有光彩。我班有一個小男孩,本來一直很優秀,成績穩居前三名,但家長還是不斷地施加壓力。每次考試接近,孩子就非常緊張,總害怕自己考不好,于是更加發奮努力,拼命準備,由于精神特別緊張,以至于晚上失眠。可是,過度的焦慮導致記憶力下降,精神難以集中,考試時發揮失常,成績一降再降。他的父母很傷心,也很費解:以前那么聽話懂事、學習刻苦、特愛面子的兒子,現在純粹像變了一個人,對自己很不理想的成績面無表情,對家長的指責充耳不聞,甚至常常玩游戲到深夜。殊不知這一切,都是家長教育方式欠妥所造成的結果。內向的孩子本來自尊心強,本身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每件事都能夠做到盡善盡美。家長的希望與現實的落差,已經使孩子的內心充滿了自責,一直處于苦惱、懊悔與焦慮不安的狀態。越是緊張,越是考不好,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使他更加自卑,覺得自己真的沒有希望了。后來逐漸就產生了消極的心態,自暴自棄,不求上進。
成績單只是檢查孩子學習的手段之一,并不是衡量孩子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家長要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態,注重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引導孩子正確分析個人實力,明確自己努力的目標,懂得最大潛能的發揮、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樣才能使孩子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越學越勇,取得更大進步。
三、用正確的方法鼓勵孩子勇敢、自信、堅強
1.正確使用贊美
性格內向的孩子做事謹慎小心,容易安靜下來潛心學習,在他們取得成績時,家長要懂得正確使用贊美語言。不要夸孩子的聰明,而是應該表揚他勤勞、刻苦。如果你總夸他聰明,孩子會覺得自己智商高于別的同學,分數高是因為自己聰明所得,不再刻苦學習,做事也容易存在僥幸心理。而一旦因為不認真,成績忽然退步了,他意識不到是自己努力不夠的結果,反而覺得自己變笨了,從而產生自卑和彷徨心理。所以,正確、巧妙的贊美也是保護孩子自信的一種有效方式。
2.把握批評尺度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內向的孩子尤其脆弱,如果一見孩子犯錯,家長就暴風驟雨般地大發雷霆,這樣只會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得一敗涂地,使他的心靈蒙上陰影,繼而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保持態度冷靜,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這樣才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也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心里,父母對自己的看法是最重要的。我班曾有一個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到:“在爸爸眼里,我簡直就是個傻子。”透過這樣簡短的一句話,我們能感受到他滿腹的委屈。這個沉默寡言的男孩,學習比較吃力。他的爸爸則是個極為精明的生意人,平時和孩子的關系處得比較緊張,總是責怪兒子不爭氣。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出現失誤,父母不是給予安慰,而是一味地橫加指責,會導致孩子陷入自卑的陰影。這樣會讓孩子意識到,連父母都這樣說那自己一定真的很笨。作為父母,當孩子犯錯或出現失誤時,應該幫助孩子從失誤中站起來,幫助孩子認識到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而不是對孩子的錯誤加以責難。
3.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勇于競爭,參與挑戰
自信心是促使人奮發向上的內部動力,也是一個人敢于創新、取得成功的主要心理因素。美國心理學家通過追蹤調查研究表明,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最大者與最小者明顯的差異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堅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質。自信心強的孩子則積極、樂觀、豁達,勇于嘗試新事物,喜歡與別人交往,從不輕視自己。反之,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缺乏上進的勇氣,遇事就容易悲觀,總是感覺“我不行”、“我什么都做不好”,往往表現出被動、抑郁和孤獨。因此,有效地促進孩子自信心的發展,形成勇敢自信的人生態度是極為重要的。
很多內向的孩子都比較膽小,遇事退縮,哪怕是自己有把握做好的事,也不敢輕易嘗試。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內向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總覺得輸不起,而且一遇挫折也容易灰心。為了避免遭遇失敗,他們就會主動減少甚至降低參與的機會,因為害怕遭受挫折而甘愿放棄挑戰。所以,家長不要氣急敗壞地責怪他們的畏縮不前,要是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美,使他們增強自我肯定的能力。平時多給孩子提供表現和參與的機會,給孩子最大的信任,并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實際的幫助,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自信、向上的力量。
總之,對內向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長要注重從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充分尊重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采用積極、靈活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懂得并學會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個性,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促進孩子健康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