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宏
從小學開展傳統節日主題活動行動研究的選題背景、選題意義、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價值、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節日內涵的把握、活動主題方案的設計、成果及后續的思考等方面,多角度詮釋了這一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過程設計、成果收集和對課題研究的一些回味反思。
小學傳統節日主題活動行動研究一、問題的提出
(一)選題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溝通的渠道越來越暢通,西方的節日文化逐漸滲透在中國文化之中,人們對于傳統的節日文化逐步淡漠,對西方的節日越來越多的追逐,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對于傳統節日的興趣和熱情已經大大減少,致使小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精神價值更是了解甚少。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如何得以傳承、發展,不至于面臨被湮沒、扭曲的命運,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二)選題意義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蘊涵著民族獨特深層的精神價值觀,每一個文化節日以其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是培育青少年一代民族情結,積淀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此,在小學生中開展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其意義深遠。
二、研究概況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節日:指一個民族真實的活態文化,是族群認同、溝通、交流、凝聚、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族群共同娛樂、游戲、人性和諧的重要方式。傳統節日:具有悠久歷史、世代相傳且具有群眾性、周期性、綜合性和基本穩定活動內容的特定的日子。本課題主要涉及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六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主題活動:是指教師結合我國傳統節日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相應的節日主題活動。
(二)研究價值
1.節日文化含有鮮明的傳統美德標準,是進行美德教育的極好載體。
2.節日文化富含知識內涵,能激發孩子探古問今的學習興趣。
3.節日文化對于社會安定、人民和睦,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獨到的作用。
(三)研究目標
1.使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節日生活情趣。
2.熱情體驗節日習俗和主題活動帶來的樂趣。
3.研究通過開展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與同伴、與家長、與老師三個板塊之間互動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并熱愛我國傳統文化。
4.使學生準確把握傳統節日的內涵,獲得對傳統節日歷史文化精髓的認同,通過傳統節日這個窗口,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在靈魂深處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研究內容
選擇二個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在學生之間、學生和家長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互動活動,在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研究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力爭找出更多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切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內容和行動方案。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課題精選六個傳統節日,從理論知識學習積累到主題活動的設計、方案的制定,再到主題活動的精心組織、活動結果的收集分析、活動內容和活動方案的歸納整理,最終形成內容豐富的研究結果報告。
(二)研究方法
文獻檢索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四、實踐與成果
(一)節日內涵的把握
以各節日最具代表性、最被人們所熟知的典型習俗為切入點,結合節日的整體基調,剖析其中蘊涵的民族心理、道德倫理、精神氣質、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并與小學生社會性的發展需要相結合,我們對選擇的研究節日內涵加以提煉、概括,為課題的順利開展把準了基調。
元宵節:光明、紅火
清明節:紀念、生命
端午節:競爭、端正
春節:喜慶、祝福、迎新、團聚
中秋節:團圓、品味
重陽節:向上、敬老
(二)活動主題方案的設計思路
從小學生的需要、興趣出發,尊重家長意愿,關注社會發展。活動全部自典型習俗“取意”,以小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創意”,從節日典型習俗(活動)切入,由小學生的視角層層展現不同活動中對于核心意蘊的理解。由于核心意蘊本身是由習俗提煉而得,因此每一個活動其本質都在緊密圍繞核心意蘊展開。
(三)成果
研究成果有:學習資料、教師教學資料、論文、調查問卷、調查報告、推薦文學作品閱讀篇目、教師輔導教案、小作文、日記、書信、手抄報、知識競賽題、學生活動實施方案、實驗報告、案例及活動照片資料等。
五、后續的思考
開展了許多主題鮮明的傳統節日活動后,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精神價值的了解逐漸深入,活動取得效果的同時,也留下了不少的遺憾,引我深思。
1.缺少活動開展的人文環境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現代生活理念發生的變化和文化消費、生活方式呈現出的多元化,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國人面前出現了逐步淡化的趨勢,因而,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生活,學生都不能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文化氣氛,僅有的感覺只有節日的吃喝,這給節日主題活動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也使一些活動的開展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課題的深度把握有難度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沉淀千年的精髓,而如今科技的發展、信息的發達、外來文化的侵蝕,都沖擊著傳統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如何更有效地守護、傳承傳統文化是我們面臨的嚴峻考驗。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將力求找到現代與傳統的契合點,課堂與研究的契合點,把研究深入課堂,深入學校教育,深入家庭教育,讓學生真正沐浴在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魁立,蕭放,張勃,劉曉峰,周星.傳統節日與當代社會\[J\].民間文化論壇,2005,(03).
\[2\]嚴考亮.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價值及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2007,(1):126-128.
\[3\]李漢秋.讓傳統佳節濕潤民族精神\[J\].紅旗文稿,2008,(8):34-35.
\[4\]冉昆玉,董金權.傳統節日文化生存發展策略——寫在傳統節日法定化之后\[J\].青海民族研究,2009,(02).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2\]GSG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