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華++周升群
明確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并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際,就素質教育理念下,高職教育改革的模式、對策、機制等提出了關于高職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認為在高職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做好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實施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培養引進聘請相結合、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實施學校高職文化建設等工作,希望為高職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素質教育高職教育改革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科教興國戰略背景下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思路和模式,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來看,這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幫助學生全方位的發展。素質教育不僅注重學生學習課本知識,還注重發展思想、身體、心理等各個方面的素質。社會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競爭也日益激烈,當代學生要想做到適應社會的發展,就必須面臨身體、心理等各個方面的挑戰。因此,通過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增強身體以及心理等各個方面的素質,就顯得十分的重要。科學合理的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增強體質,從而幫助學生不斷的自我完善和進步。
二、素質教育理念下高職教育改革思路
(一)做好優質核心課程建設
重點建設的專業核心課程以學生的職業能力開發為課程目標,遵循職業性原則,以行業企業典型工作任務(或項目)為中心來選擇課程內容,按照工作過程安排教學順序,實施以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的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方法,探索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二)實施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按照“全面規劃、重點優先,實境導向、貼近生產,多元投入、校企共建,注重效益、持續發展”的建設原則,進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積極探索與社會企業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方法和途徑,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制度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中心,成為真實生產企業。
高職院校多是應用型技術專業,要積極開展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由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生產設備,在校內建設仿真生產條件的實訓基地,進行仿真生產操作實訓。同時,教師利用基地條件進行技術開發,為企業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成為行業的職工培訓基地和技術應用推廣基地。欠發達地區要充分借鑒東部、東南部等發達地區的高職辦學經驗,通過“學校+企業+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外半年以上頂崗實習學生達到100%,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比例達到100%。加強校企合作辦學,這既是學校教學的創新,也是學校迫切需要實現的目標;這不僅是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教學與生產實踐的合作,也是科技經濟相結合的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
(三)培養引進聘請相結合
在改革過程中,要以高水平“雙師”素質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核心,增聘企業優秀兼職教師,實施專兼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工程,打造一批具有“雙師”結構的優秀專業教學團隊。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聘請行業內專業知名公司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例如,電氣自動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專業團隊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
高職院校還要確定以重點建設項目核心專業及專業群,不斷在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發展。利用便利條件,讓學校教師在省市各有關學術組織中任職或兼任企業高管、項目經理,在培養人才服務社會中體現自身價值。強有力的師資儲備才能為學校的建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
(四)提高學校綜合實力
全面加強學校各方面建設,提升學校整體實力,提高學校的科技與社會服務能力。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增加教師企業生產一線的經歷和工作經驗,通過教師與企業合作共同進行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承擔企業員工崗位培訓等途徑,提高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
廣泛與地方企業和地方政府開展合作,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制度,要積極承擔學校教師機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作,保持在相關行業和專業的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東部發達地區學校要主動開展對西北、東北、華北地區職業院校的對口支援,簽署長期對口支援合作協議,開放校內實訓基地,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培養培訓師資及教學管理人員,指導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發揮學校輻射帶動作用。
(五)實施學校高職文化建設
學校不斷完善學校內部運行與治理結構,引入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理念,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建立有利于高職教育目標實現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創新適應工學結合要求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
學校將統一規格培養與學生個性、特長發展有機結合,把課程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同時設置科學合理、內容豐富的分層次的選修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文體活動、科技競賽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豐富師生的文化生活,創建學校的精品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激發奮發進取的精神,增強交往與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使畢業生成為人格健全、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合格社會人。
三、結語
素質教育的理論到實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不斷創新模式,努力推進工學結合,才能有所成效。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的關鍵是看培養出來的人具備哪些職業能力,但是目前我國普遍對高職培養出來的人不認可,導致就業率低,所以針對這些問題,這也是素質教育驅動高職教育改革的動因,我們要不斷地對高等職業學校培養職業化教育不斷更新,采取新的模式去培養,才能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鄭信軍.現代教育理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鄒媛,董星星.人的全面發展視野下對基礎教育的思考[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1,(5).
[3]竇春梅.“主題教學”的思考和實踐[J].人民教育,2004,(12).
[4]鄧永富.用現代教育理念探索常規教學[J].教育科研,20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