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保加姆
氣候變化已給發展中世界造成了嚴重破壞。比如,越南報告說,一些自然災害因為氣候變化而加劇,而自然災害每年造成的損失相當于其GDP的2%。在埃塞俄比亞等農業國,更長時期的干旱和更頻繁的洪水正在威脅牲畜和食品供給。
今年12月,國際社會將在巴黎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確定并梳理對抗氣候變化的資金源必須作為議題的重中之重。法國開發署(French Development Agency,AFD,由我擔任CEO)等開發銀行可以做出貢獻。
首先,開發銀行可以為同時有利于發展和環境的工程提供融資。如今,全球變暖已是所有發展項目規劃時都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比如,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給基礎設施(農業灌溉、公共交通和其他幾乎所有領域)帶來臨界風險。與此同時,收入的增加作為發展項目的目標,卻幾乎總是意味著增加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費,導致更多排放和進一步變暖。
這一全球變暖和發展之間的連鎖反應揭示了為何法國政府要求AFD所提供的資金中至少有50%用于能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的發展項目。這方面的例子包括埃塞俄比亞的風電場、改善馬達加斯加森林管理、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全國氣候規劃、哥倫比亞的清潔城市交通等。
開發銀行還可以在設計金融工具、讓私人投資者也為對抗氣候變化做出貢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今天的融資挑戰已不再是數量。盡管潛在的氣候友好型發展融資來源包括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基金會和主權財富基金,但我們常常忽略,要有一個機制來確保投資被引導到定位準、效率高的項目。
一個解決方案是“綠色”(或“氣候”)債券。這一工具具有傳統債券的所有特征,但它們由有助于可持續發展或對抗氣候變化的投資支持。
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組織或政府(包括世界銀行、美國馬薩諸塞州和法國的法蘭西島地區)發行了綠色債券,總的來說數量極為有限。但在過去兩年中,其他行動方也進入了市場,發行量大幅增加。2014年,綠色債券的發行量超過了此前所有年份的總和。
事實上,綠色債券供不應求。最近的債券發行都出現了超募—這一趨勢有望持續下去。保險業承諾將其綠色投資翻番,到2015年底將達到840億美元。9月,3家來自北美和歐洲的主要養老基金宣布,計劃到2020年將低碳投資持有量增加至310億美元。
隨著這些債券的市場擴張,它們必須有更好的定位和認證。目前尚不存在對其進行規范的歐盟標準。對支持這些債券的資產來說,其資產質量完全取決于發行者是否有良好意愿和相應的技術。我們需要開發具體的指導原則和評級方法。在此背景下,最近一系列機構投資者聯合決定測量和披露至少5000億美元規模投資中的碳足跡(個人或企業的“碳耗用量”),這是一項重大進步。
去年9月,AFD發行了將近1億歐元氣候債券,其目標之一是助力具體質量標準的制定。在一家企業社會責任評級機構的幫助下,我們得以向投資者提供關于不同的投資組合對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直接影響的具體信息和問責程序。事實上,這些債券所支持的項目,都需要滿足嚴格的標準—包括碳足跡預測、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證明,并與本地和更大范圍的氣候戰略能相匹配。
氣候債券有望助力國家和機構滿足強制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諾。但是,要想氣候債券產生效果,就必須有明確的指導原則和可靠的評估框架。在世界各個國家和機構領導人準備12月巴黎會議的時候,正確地進行融資應該成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