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業利
(四川省青川縣農業局,四川 青川 628100)
青川縣中草藥產業發展現狀及轉型升級發展思路
黃業利
(四川省青川縣農業局,四川 青川 628100)
中草藥產業是青川特色產業,以杜仲、黃柏、厚樸、天麻、烏藥、柴胡為主,近年來,青川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加快推進中草藥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形勢較好,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本文綜述了我縣中草藥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同時提出轉型升級發展思路。
青川;中草藥;轉型升級
青川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川、陜、甘三省交界處,全縣幅員面積3269km2,有林地面積19.330萬hm2。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生態條件優越,地域氣候和水質土壤條件均適合中藥材產業發展。近年來,我縣立足本地自然資源優勢,利用廣大農民群眾素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習慣和技術,充分利用境內荒山、荒坡和人均耕地多的特點,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發展形勢較好。
1.1 政府大力支持,發展前景好
中藥產業作為國家鼓勵和支持的新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發展壯大區域經濟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縣把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增加有效投入、注重體制機制創新等多種手段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目前,我縣中草藥產業發展模式主要是以“龍頭企業+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為主,截至目前,我縣已有中草藥類省級龍頭企業,市級龍頭企業各一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20家,其中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4家,烏藥種植專業合作社4家,柴胡專業種植合作社6家,對青川中草藥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中草藥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1.2 生態資源優勢好,品種豐富
青川縣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區,兼有南方溫暖、濕潤和北方冷涼干燥的特點,垂直氣候分布明顯,素有十里不同天只說,森林覆蓋率高達67.8%,土壤重金屬含量和農殘含量極低,工業“三廢”污染少,中藥產業發展基礎比較牢靠,適合發展無公害綠色中藥材。青川中藥材種植品種豐富,主要有木本、草本、塊莖3大類,全縣種植中藥材品種約23個,以杜仲、黃柏、厚樸、天麻、柴胡、烏藥等為主,現已基本形成以關莊、房石、涼水一線的中草藥產業帶。
1.3 藥材產量高,經濟效益較好
2014年,全縣中藥材面積約1.741萬hm2(木本藥材1.13萬hm2,草本藥材0.6萬hm2),天麻80萬窖。投產面積1.08萬hm2,(木本藥材0.8萬hm2,草本藥材0.27萬hm2),天麻80萬窖(當年投產);全縣藥材年產量2萬t以上,其中:木本藥材產量1.2萬t以上,草本藥材產量0.8萬t以上,天麻干品產量800t左右;中藥材年總產值8000萬元以上,其中:木本藥材產值約4000萬元,草本藥材產值約2500萬元,天麻產值約1500萬元。
2.1 中藥材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
青川中藥產業尚處于以種植為主體的農業初級階段,中藥加工業規模小,中藥材就地加工轉化率低。企業主要停留在粗加工階段,沒有形成產業鏈條,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和市場競爭力。青川中藥產業的發展必須靠龍頭企業帶動,實施產、加、銷一體化的發展模式,而青川現有企業從數量、規模、技術水平、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都不足以承擔起開發中藥材資源的重任。
2.2 藥農種植技術落后,科技含量低
藥農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藥材資源的保護,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習慣于“采藥材、種藥材、賣藥材”的單一流通形式,很少通過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實現增值;藥農組織化程度低,中藥材種植主要仍呈一家一戶零星分散的原始狀態,未實現公司化、規模化經營;科學種植水平低,產品質量不高,沒有形成本地的優勢產品。
2.3 中草藥生產缺乏必要的勞動力
掌握藥材知識的人員趨于老齡化,多不能親自或現場指導藥材的種植和采收。年輕人外出務工者居多,藥材知識傳承出現明顯的斷層。中藥材栽培生產中的選擇土地、施肥、噴藥、除草、采收、初加工等因缺乏相應技術指導,仍沿襲著傳統的品種和技術,種植生產技術落后,導致中藥材種植與加工普遍存在不規范,中藥材質量不穩定等問題。
2.4 中藥材產品價格不穩定
每年藥材市場變化莫測,生產受自然災害等影響較高,藥材的價格時起時落,在豐收季節,藥材賣不出去,珍貴的中藥材不得不被丟棄,藥農損失慘重。
中草藥產業是我縣的特色產業,我們必須推進道地藥材GAP產業化基地建設,以烏藥、天麻、柴胡為主,打造中藥材品牌,同時,綜合發展各類中草藥,豐富品種資源;大力發展食藥兼用中草藥,如天麻,魔芋等;引入藥業知名企業,開發天麻等中成藥,保健食品,提高中藥材附加值;我縣計劃在現有基礎上,以每年新增0.067萬hm2的發展速度遞增,到2020年實現中藥材種植規模達到2萬hm2,產值達到1.5億元,力爭成為四川省中藥材基地大縣。
4.1 轉換發展思路
以建立穩定、安全、有效的中藥材產業化基地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方式,大力推進種籽種苗基地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GAP種植基地建設,并加快中藥材無公害產地認定和GAP種植基地認證。建立緊密型的農企合作關系,將中藥材小農分散生產、粗放組織管理轉變為規模化、規范化種植的生產經營機制與組織形式。實現制藥企業現代化、藥品生產標準化,培育我縣中藥加工企業,深化中藥材初加工、深加工產業鏈,促進中藥產業規范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我縣中藥產業的整體水平。
4.2 積極爭取資金,全力發揮好政府的組織協調作用
為了發展好我縣的中草藥產業,應充分發揮政府組織、指導、協調、服務職能。積極爭取廣元市中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扎實做好項目工作,優化招商引資環境。組織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做好技術服務,積極推進中藥材產業化發展,建立農業信息網站,開設中藥材信息專欄,及時為藥農提供市場信息。
4.3 發揮品牌優勢,做好宣傳工作
天麻、烏藥、柴胡是我縣發展較好的中藥材,“青川天麻”已成為我國地理標志產品,青川是江油附子種子基地,長期為江油附子生產提供種源,因此有“青川烏藥,江油附子之說”。我們應充分發揮其品牌優勢,作為主抓品種長期培育, 通過招商引資培育精深加工藥企為目標, 加速推進品牌宣傳。同時,積極推廣電子商務 ,加快青川中藥材電子商務系統建設。
4.4 發揮好龍頭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的作用
以培育引進龍頭企業為抓手,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的有效經營模式,全力扶持并發揮現有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以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我縣中草藥種植, 形成產業化經營格局。如青川蓉城制藥,青川高氏藥業有限公司等無償提供種子、原輔材料和技術員,輔導和培訓藥農,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農戶響應積極,據不完全統計,種植已達533.33萬hm2。這種模式的大力推廣,以及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帶動力,實現技術,資源,市場信息共享,在中草藥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意義重大。
4.5 多種模式并舉,積極開展科技培訓服務。
在種植、倉儲、運輸和銷售環節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采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解決藥農藥材的運輸和外銷問題;生產過程中,因地制宜,運用中藥材-農作物、中藥材-水果、中藥材-林木、中藥材高桿品種與低桿品種、爬地植物,生產周期長品種與周期短等多種品種套種模式。與高校專家教授合作,舉辦培訓班、利用現場技術指導等形式積極推廣中草藥高產栽培技術,切實提高種植戶的種植管理水平。
4.6 積極推廣農業保險
中草藥經營如果完全市場化運作可能出現“多種多賠,少種少賠,不種不賠”的情況,應積極爭取農業保險,增加中草藥保險的險種,降低中草藥保險保費,讓參加保險的藥農從中受益。
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結合我縣情況,不斷調整中草藥種植結構,提高中草藥品質,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風險,我縣一定能實現中草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