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軍
(鄒城市田黃鎮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鄒城 273506)
關于鄒東基層防疫隊伍的調查及探究
曹思軍
(鄒城市田黃鎮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鄒城 273506)
基層防疫隊伍是基層防疫工作的基礎,基層防疫人員是否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是保障基層畜牧業生產安全和畜牧業發展必要保障。基層畜牧業養殖形式發生改變,這就要求基層防疫隊伍要適應新的養殖形式發展。關于鄒城市東部地區(以下簡稱鄒東地區)防疫隊伍是否適應新形勢發展,是否需要改變,進行了調查探究,并進一步探究了鄒東地區基層防疫隊伍改變設置形式的必要性。
基層;防疫;隊伍;調查;探究
鄒東地區,地形多數為丘陵地區,近年來,隨著雞禽流感、豬、牛羊口蹄疫、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頻繁爆發,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了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鄒東地區是畜禽養殖量集中的地區,因此,鄒東地區基層動物防疫體系的建立無疑成為了各級政府和各級業務部門關注的焦點。鄒東地區含有5個鄉鎮,現按每村一人的原則進行設置,7個鄉鎮分別設定為:現A鎮39人、 B鎮51人、 C鎮50人、 D鎮77人、 E鎮79人、F鎮100人、G鎮111人,基層防疫員數總計為507人。為了全面了解鄒東地區當前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狀況,精心對鄒東7個鄉鎮村級動物防疫員了進行調查。
1.1 年齡結構組成
鄒東地區基層防疫員的年齡階段大多數在40歲至60之間,50歲以上的基層防疫人員占52%,60歲以上基層防疫人員占到13.4%,20歲至30歲的基層防疫人員只占極少數為2.5%,30至40歲基層防疫人員占13.6%。基層防疫工作面對的是畜禽防疫,身體素質達不到就影響畜禽防疫防疫效果,年齡偏大人員不易開展此項工作,鄒東基層防疫隊伍在年齡結構上已不符合基層防疫工作的開展和需求。
1.2 專業技術結構學歷程度組成
水平和小學水平占主導地位,小學和初中水平人員各占18%、49%,高中學歷占到14%,中專學歷的占14%,不論專業大專學歷只占2%,在整個基層防疫隊伍中,掌握基層防疫工作的主力軍具有專業畜牧獸醫知識的人員只占到7%,其他人員在動物防疫工作中開展工作是否符合畜禽防疫工作要求,是否符合防疫工作標準有待考究。
1.3 技術培訓程度
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在整個社會工作中處于弱勢地位,進行專業方面系統培訓少,培訓經費非常欠缺,無法開展基層防疫人員培訓。基層防疫人員數量大,人員廣,技術水平、文化程度參差不齊不易開展統一層面畜牧獸醫知識培訓。每年參加市級以上系統培訓基層防疫人員每個鄉鎮3至8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得到畜牧獸醫知識的系統培訓。
1.4 資金補貼待遇
政府在基層防疫人員的整體投入資金數額每個鄉鎮不等,每個基層防疫員年平均補貼1200元,基層防疫隊伍穩定性受到影響,因平均發放補貼直接影響其工作效率和積極性發揮,影響政府防疫資金發揮效益。
鄒東地區近年來出現新的畜禽養殖形勢,在生產方式上,由傳統分散養殖向家庭適度規模養殖和大場大戶轉變;在發展模式上,由粗放經營向標準化和商品化轉變;在經濟地位上,由家庭副業向產業轉變。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中產業聚集度高、市場特征明顯、發展潛力較大,農民增收較為活躍的產業。當前畜禽疾病的流行模式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疫病無規律,不分季節,新疫病多,傳播速度快,傳播方式改變,變異株出現迅速,疫苗免疫效果不明顯,藥物治療幾乎無作用,疫病發生給養殖場(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引起規模養殖場(戶)關注與重視,給基層防疫隊伍提出更高要求。
3.1 基層防疫隊伍存在高度不穩定因素
基層防疫人員報酬過低,年平均年約1200元,現有體制下,基層動物防疫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無交流渠道,無提升空間,在基層防疫工作中無工作積極性、無長期打算,無法在本行業立足,被迫改行。
3.2 基層防疫隊伍自身不足
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業務素質偏低,難以勝任當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需要。部分動物防疫員年齡偏大,知識陳舊,無獸醫臨床經驗,注射疫苗不規范,不適應新形勢下動物防疫工作新要求。
3.3 基層防疫員與養殖形式出現新動態不相適應
基層畜禽養殖模式趨勢轉向規模化養殖,近年來出現小規模養殖場(戶)越來越多。他們對動物疫病防疫認識越來越高,動物疫病防疫要求高,對基層動物防疫員防疫技術水平高。目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技術欠缺,大多數已不適應現在畜禽養殖業新形勢的發展。
3.4 畜牧業產業化程度提高和舊防疫體制不相宜
畜牧業產業化發展較快,形成了“市場+合作社+規模場”的運作模式”,據調查已建成和在建的規模養殖場布點合理、規劃科學、管理規范,科技含量較高,并結合防疫、環保要求實施無害化處理推進生態化建設,有效規避疫病風險,動物防疫工作需要合作化,規模化,一村一人的防疫體制與畜牧業產業化發展不相適應。要求基層防疫人員要長期化、專業化、組織化。
3.5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嚴重出現漏洞
基層防疫形勢依然嚴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小反芻獸疫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嚴重威脅著規模場(戶)的養殖安全,每年只開展兩次春秋季防疫,基層防疫工作不能常態化,出現漏防、長時間不防現象等,加之不能指導養殖場(戶)制定合理疫病防控程序,出現較大疫病風險情況依然存在。
4.1 防疫員設置體制改革
設立專職防疫隊伍,建立行政和業務上相統一的基層動物防疫工作隊伍。按照獸醫體制改革要求,各鄉鎮建立職業化、專業化、畜牧獸醫技術化、長期開展基層防疫工作的隊伍,以便于技術人員的統一管理和調配。各鄉鎮所設立的基層防疫人員具有畜牧獸醫專業技術知識,簽訂和落實動物防疫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防疫工作負責區域,不間斷長期在基層開展動物疫病防疫、養殖環境消毒、動物疫情監測等基層防疫工作,推動和開創動物防疫工作新局面,確保免疫質量。
4.2 充分利用政府防疫資金發揮積極效益
整合政府撥付防疫資金,集中利用在基層防疫隊伍建設,提高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報酬。各鄉鎮穩定建立5至15人專職基層防疫技術隊伍,并為其配備相關防疫器械和設備。當前動物防疫工作和社會功能已同民眾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希望國家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具有奉獻精神有畜牧獸醫專業技術知識的有識之士扎根基層動物防疫第一線,提升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素質。
[1] 田中,李偉鋒. 基層動物防疫員隊伍的現狀調查與思考[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