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洵 李 舵
(新疆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羊衣原體病病癥及防治
何 洵 李 舵
(新疆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衣原體病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多種動物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羊臨床上以發熱、流產、死產和產出弱羔為特征,在疾病流行期,部分羊只表現多發性關節炎、結膜炎、腦炎等疾患。該病不論羊的品種、性別和年齡大小都可被傳染,是危害羊的主要疾病之一。
衣原體病;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
衣原體病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多種動物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該病是威脅養羊業發展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國近年來均有報道該病的發生。
鸚鵡熱衣原體屬于衣原體科、衣原體屬,革蘭氏染色陰性,受感染的細胞內可查見各種形態的包涵體,主要由傳染性的原生小體組成,對疾病診斷有特異性;衣原體在一般培養基上不能繁殖,常在雞胚和組織培養中能夠增殖;對外界抵抗力不強,2%的來蘇水溶液5min就能將其滅活。
(1)許多野生動物和禽類是本菌的自然貯主。各種鳥均有致病性,鸚鵡、鴿子最具有易感性。禽類、病畜和隱性感染及帶菌者均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可通過糞便、尿液、乳汁、淚液、鼻分泌物以及流產的胎兒、胎衣、羊水排出病原體,污染水源、飼料及環境。
(2)羊群可由污染的塵埃和散在空氣中的液滴經呼吸道或眼結膜感染;也可通過交配或用患病公羊的精液人工授精而感染,母羊子宮內感染也有可能;蜱、螨吸血昆蟲叮咬也可傳播本病。本病一般呈散發性或地方性流行。
(3)成年羊感染衣原體后多數呈隱形感染,隱形感染的妊娠母羊在產前30d左右可發生流產。易感羊與流產母羊接觸后,到下一個產羔期其流產率達到高峰;2歲左右的母羊發病率最高。
3.1 流產型
孕羊流產前無特征性先兆,只表現為神態反常,并有腹痛表現,有時鳴叫,流產時排出死胎羔,胎衣往往滯留,排流產分泌物可達數日之久。公羊患有睪丸炎附睪炎等疾病。
3.2 關節炎型
主要發生于羔羊。病體溫升至41~42℃,肌肉僵硬、疼痛,肢體跛行,病程2~4周,羔羊痊愈后對再感染有免疫力。
3.3 結膜炎型
主要發生于羔羊。病羔單眼或雙眼流淚,結膜水腫、充血,角膜混濁,病程一般6~10d或數周。
4.1 病原學檢查
采集血液、流產胎兒及流產分泌物、關節滑液等作為病料,用染色鏡檢、分離培養、動物接種試驗等實驗技術均可確診該病。
4.2 血清學檢測
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免疫熒光試驗等均可用于本病的診斷。
該病與布氏桿菌病、彎曲菌病、沙門氏菌病等疾病臨床癥狀相似,應注意鑒別診斷。
(1)強化防疫意識,及時了解疫病動態,從外地購買羊只應加強檢疫。
(2)科學飼養管理,冬春季抓好補飼,秋季抓好膘肥,增強羊群抗病力。
(3)清潔圈舍衛生,對羊舍周圍環境及用具的經常性清潔消毒。
(4)抓緊抓免疫措施落實,因地制宜制定好免疫程序,提前注射疫苗。
(5)治療可用青霉素、紅霉素、四環素類等抗生素。
(6)防止外來疫病傳人,科學配種,以防羊群發生交叉感染。
[1] 楊學禮,帥永玉,葛文楠,等.羊衣原體流產的病原分離[J].中國農業科學,1984,(2):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