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文
(云南省會澤縣寶云街道辦事處畜牧獸醫站,云南會澤 654200)
淺析牛尿素中毒的防治
文朝文
(云南省會澤縣寶云街道辦事處畜牧獸醫站,云南會澤 654200)
尿素的含氮量達45~46%,是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的一種速效無機化肥。它又可以作為牛、羊等反芻動物的外源性蛋白質飼料,也可用于麥秸的氨化。但若用量不當,則可導致牛尿素中毒。筆者工作10余年來,遇到了多起因牛羊偷食或誤食、應用不當尿素而引發的中毒病例?,F對尿素在生活中、應用中造成牛中毒的原因、癥狀、治療、預防等作淺析。
關鍵詞:牛尿素中毒;堿性中毒;尿素
尿素是堿性極強的化合物,被牛誤食后,首先破壞的動物胃內的酸堿平衡,使得胃內PH值上升,進而破壞胃粘膜等胃內環境;接著在水等作用下快速化學反應轉換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氣,使動物胃部極速膨脹,主要合成大量的氨甲酰胺,并通過胃壁進入血液,使得血液PH值升高,由此引起堿性中毒反應。
(1)牛尿素中毒主要是飼喂方法不當,在飼喂尿素時沒有遵循逐漸增量的過程,而是按定量一次飼喂,將尿素溶于水中或飼喂后立即飲水。
(2)喂量過大、方法不當、被大量誤食或者偷食即可引起中毒。尿素作為反芻動物的飼料添加劑,飼喂量應控制在飼料總干物質總量的1%以下,或精料的3%。
(1)反芻動物的瘤胃微生物、纖毛蟲可通過脲酶將尿素水解為二氧化碳和氨,在胺化酮酸的作用下形成微生物蛋白,將非蛋白氮轉化為動物可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蛋白質。由于尿素在瘤胃內分解、吸收快,一般10min可分解尿素50%,吸收達80%,過量的氨很快進入肝臟和血液,造成中毒。
(2)添加量過大、加之青飼料不足、蛋白質過高或飼喂方法不當,都可造成尿素在瘤胃內分解過快,當釋放出氨的速度和量超出了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質的限度時,引起氨在體內蓄積而發生中毒。
牛誤食或過量采食尿素后30~40min即可發病。病初食欲不振、表現不安,呻吟,流涎,肌肉震顫,體軀搖晃,步態不穩。繼而反復痙攣,呼吸困難,脈搏增數,從鼻腔和口腔流出泡沫樣液體。后期全身痙攣出汗,眼球震顫,肛門松馳,牛急性病例2~3h死亡。慢性病例后軀不表現全身麻痹,四肢僵硬、臥地不起。
(1)加強飼養管理,加強對牛的管護工作。對尿素要加強管理,不能粗心大意,任意堆放,嚴防牛誤食或偷食;防止牛進入剛施過尿素的草場或食用剛施過尿素的莊稼苗。
(2)正確使用尿素。尿素作為飼料喂牛要按照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過程。由過渡期到適應期,一般需經7~15d的適應期后才能逐步增加到規定量,每天供給的日定量應分作2~3次飼喂,不能一次性喂給;一定要嚴格控制劑量,每頭成年牛每天不能超過150g,以100g左右較為適宜,在拌入飼料時,一定要混合均勻;在飼喂混合日糧前,必須先仔細攪拌均勻后方可飼喂,以免因采食不勻,引起牛的中毒,特別要注意嚴禁將尿素溶在水中直接喂給。
(1)灌服食醋500ml或1%醋酸溶液100ml加糖1000g、水500ml,充分混合后一次性給牛灌服。
(2)以中和氯與抑制尿酶的活性,用25%葡萄糖溶液1000ml、10%氯化鈣注射液100ml、10%維生素C注射液40ml,混合后一次性靜脈注射;
(3)用活性炭500g、滑石粉200g、甘草流浸膏50g、溫水4000ml,充分混合后一次性灌服。
(4)同時還可注射5%的硫代硫酸鈉溶液100ml解毒。
尿素是堿性極強的化合物,牛誤食可造成動物胃內酸堿失衡,PH值上升,損壞胃粘膜等;還可于水中發生快速化學反應從而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氨氣,造成動物胃部膨脹,產生大量氨甲酰胺,進入血液造成血液PH升高,從而引起堿性中毒反應。所以應用尿素作為牛的飼料添加劑時、數量不宜過大,應按照由少到多、循序漸進到定量的過程,且與飼料攪拌均勻,不要溶于水中飲用,飼喂尿素飼料時不要喂豆制品飼料,有條件的尿素配合過氯酸銨使用,較為安全。
綜上所述,牲畜誤食了尿素后的救治工作主要做到及時高效、用藥得當,在治療效果上是可以取得很好效果的。
[1] 汪遠根,龔英杰,楊祖林.牛羊尿素中毒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獸醫雜志,2008,44(8):82-82.
文朝文(1978—),男,本科,獸醫師(中級),主要從事動物疫病治療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