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萍李雙秀
(1.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山西太原 030024;2.右玉縣畜牧局,山西右玉 037200)
奶牛產后飼料營養失衡的原因與對策
趙先萍1李雙秀2
(1.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山西太原 030024;2.右玉縣畜牧局,山西右玉 037200)
生產實踐中,往往有奶牛飼料不適宜的情況出現,有的是飼料中某種成分的缺失,有的是飼料中某種成分的過量,還有的是某幾種成分之間的比例失調,這些都屬于飼料營養失調。不論是哪種情況,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奶牛的生產,特別是產后的高產奶牛,飼料失衡時的表現尤為明顯。本文針對產后奶牛飼料中各種營養失衡的臨床表現及原因予以描述,同時尋求最佳的預防措施,以降低經濟損失。
奶牛;飼料營養;失衡;原因;對策
1.1 原因及表現
飼料中的脂肪作為一種高能飼料,對奶牛的生產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供給奶牛非生產的能量需要,另一方面65%的脂肪用于形成乳脂。所以,如果飼料中的脂肪濃度不足,因首先滿足的是產奶需要,就會造成非生產能量的缺失,其表現為奶牛消瘦,體重減輕,勢必影響后續的生產能力。奶牛在產后,產奶量逐漸增加,泌乳所需的營養也逐漸增加,而對采食量的反應應答遲緩;當出現能量負平衡時,為保證泌乳的需要,奶牛必然動用體能的儲備,于是就會引起體況下降,嚴重者可能引起營養缺乏性酮病發生,這是飼料中脂肪缺失的主要表現。試驗證明,一般在奶牛日糧中總脂肪含量達到5~7%,瘤胃保護脂肪添加量以干物質的3~5%較為適宜。
奶牛產前飼料中的脂肪適宜添加量為7%,可使奶牛保持中等膘度。產后隨著產奶量的增加而適當增加脂肪添加量,既可保證奶牛產奶的需要,又可滿足奶牛的非生產需要。但并非供給奶牛脂肪越多越好。這是因為干奶期過于肥胖的奶牛,泌乳早期的采食量降低,使產后體況降低而影響繁殖力。嚴重肥胖的奶牛,在產后會動用更多的體脂用于產奶的能量需要,結果在肝臟積累大量的丙酮,形成消耗性酮病,這是導致產后至第一次排卵的時間間隔延長以及繁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1.2 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是提供合成孕激素的前體物膽固醇,以增加孕激素的濃度,刺激卵泡發育。
2.1 原因及表現
蛋白質是奶牛飼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蛋白質對繁殖力的影響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飼料中蛋白質缺乏,飼料適口性下降直接導致奶牛體重下降,進而影響發情、受胎、妊娠,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產奶量下降,特別是高產奶牛尤為明顯。但并不是說飼料中的蛋白質越多越好,飼料中含有過高的蛋白質,血和奶中尿素氮水平提高,反而會引起繁殖力降低,特別是在產后階段,當飼料干物質中粗蛋白含量超過18%,就會增加空懷天數,延長產后第一次排卵時間,降低受胎率。日糧蛋白質缺乏,影響體內生殖激素的合成和釋放,產前低蛋白會提高胎衣不下率,產后可使卵泡發育遲緩,發情異常,受胎率極低。
2.2 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是根據奶牛的體重、生理階段、產奶性能等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蛋白質水平飼料,選用菜籽粕等蛋白質含量高、瘤胃降解蛋白低的精料,同時供給適當的可降解碳水化合物,保證其與瘤胃降解蛋白質有適當的平衡。
3.1 原因及表現
缺鈣的奶牛常可發生骨質軟化和骨質疏松,產后奶牛子宮復原推遲,黃體小,卵巢囊腫,胎衣不下,嚴重可發生產后癱瘓。高產奶牛的機體首先要維持牛奶中的鈣磷含量,如果飼料中鈣磷含量不能滿足產奶量增加的需要。一是產奶量明顯下降,二是奶牛體質也會明顯下降。飼料中鈣磷比例失調,奶牛往往出現性周期紊亂,乏情或屢配不孕,流產,子宮內膜炎,子宮脫垂,乳房炎及產奶量降低。
3.2 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是應根據泌乳母牛在泌乳期體內鈣磷儲存能力增加的特殊生理規律,除在泌乳母牛后期充分供給鈣磷制劑外,特別注意在泌乳后期和干奶期供給奶牛高于產奶及胎兒所需要的鈣、磷量,以彌補前期的損耗和增加骨組織的儲存。鈣的每日攝取量控制在75g/頭·天以上,鈣磷比例保持在1.3~1.5:1的水平。
4.1 維生素A缺乏
(1)原因及表現
維生素A又稱視黃醇,包括維生素Al、A2兩種。若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母牛的泌乳系統降低,易發乳房炎,也會導致母牛發生生殖器官炎癥,隱性發情,發情期延長,延遲排卵或不排卵,持久黃體和卵泡囊腫,受胎率降低,胎盤形成受阻,胚胎死亡,流產,胎衣不下和子宮內膜炎,以及產奶量下降,免疫功能降低。
(2)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是在奶牛發病后增喂胡蘿b、青苜蓿,維生素A加倍添加或者肌肉注射維生素A、D。飼料中維生素A建議用量為3000~4000國際單位/kg。
4.2 維生素D缺乏
(1)原因及表現
維生素D最基本的功能是促進腸道鈣、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鈣和磷的水平,促進骨的鈣化。維生素D缺乏的奶牛,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不活潑、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消瘦,當血鈣降到一定程度時發生神經過敏,痙攣和抽搐等癥狀。
(2)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是奶牛臨產前添加大劑量維生素D,不但可預防產后癱瘓,保證奶牛機體健康,而且維生素D對奶牛的繁殖也有間接作用,可以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并可使發情癥狀明顯。
4.3 維生素E缺乏
(1)原因及表現
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其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維生素E對于改善繁殖功能有重要作用。維生素E與前列腺素的合應有關,因而對改善繁殖功能有重要作用。據最近幾年報道,繁殖失調發生率與維生素E的攝入量有較大關系。維生素E與微量元素硒具有協同作用。
(2)預防措施
在妊娠母牛預產前60~70d肌肉注射亞硒酸鈉或維生素E,可明顯改善健康和生產狀況,特別是對減少胎衣不下及降低臨床型乳房炎發生率有效。研究表明,圍產期給奶牛補充飼喂含維生素E25~50國際單位/kg(于物質)的飼料是必要的,在青綠飼料短缺的時候,每天提供給母牛1.5~2.5kg胡蘿卜也是補充維生素E的最佳預防措施。
[1] 杜苗麟.奶牛產后飼料營養失衡的原因與對策[J].中國畜禽種業,2010,(3):66-67.
趙先萍(1970—),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學歷,畜牧師,現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教學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