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格金
(鄂溫克自治旗錫尼河東蘇木河東畜牧獸醫站,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09)
對接地方畜牧獸醫產業的畜牧獸醫專業建設研究
胡格金
(鄂溫克自治旗錫尼河東蘇木河東畜牧獸醫站,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09)
畜牧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大量高素質高技能型的專業技術人才,人才的培養工作是一項系統化的社會工程,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地方畜牧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肩負著發展壯大地方畜牧產業的重任,畜牧產業的發展又對職業院校的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是促進教育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根本因素和動力。
地方畜牧獸醫產業;畜牧獸醫專業;建設研究
1.1 養豬業已進入規模化生產時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和農村經濟結構的逐步調整和深化,尤其是城鄉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迅速遷移到城,農村的零星散養戶急劇減少。農村從事養殖的農戶由十年前的80%銳減至20%左右。2014年上半年,農業部首次宣布:我國養豬規模在20頭以上的規模大戶所養生豬的比例已經超出了零星散養的比例,表明零星散養農戶退出養豬行列在全國已具有普遍性,同時標志著我國生豬養殖已經步入了規模化生產的軌道。
1.2 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與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的矛盾
無論從我國未來畜牧業發展的趨勢還是從規模化養豬場由少到多、規模由小到大、品種由劣到優、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現實情況看,技術保障體系已顯得越來越重要和迫切。以一個擁有100頭基礎母豬的繁殖場為例,至少需要兩名畜牧獸醫技術人員:一人負責畜牧養殖,包括飼料調配、繁殖配種、飼養管理;另一人專門負責疫病預防、獸醫診療和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就目前各類規模化養豬場的現實需求而言,全急需一線畜牧獸醫技術人員500多人。
1.3 生豬規模化生產呼喚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和管理體制的改革
生豬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在于:規模化養豬場大量快速發展的同時人才培養出現斷層,后繼乏人;、縣畜牧獸醫事業單位富余技術人員大量堆積,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卻極度缺乏,導致部分規模化養豬場不敢擴大生產規模;生豬產業一線急需畜牧獸醫技術人才,教學單位卻難以招錄生源,使很受歡迎且極具場前景的專業設置不得不中斷或取消。生豬產業規模化生產才剛剛起步,以后的數量會越來越多,規模會越來越大,對技術人員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迫切,如果不盡快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技術服務、技術保障長效機制,勢必會對生產造成不良影響。
2.1 科學定位,立足地方,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作為唯一的一所涉農類高職院校,必需將教學服務于當地的經濟發展作為自身使命,堅持立足,服務。根據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調整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并強化專業的內涵建設。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要突出“地方性”、“職業性”和“高等性”。
2.2 對畜牧獸醫專業及專業群的建設的思考
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專業的設置要切合社會、行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以適應企業的崗位需要來確定人才的培養目標,以素質培養為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崗位需求為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校企融合,逐步完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系和課程改革。按照基于生產過程的素質培養要求,重構不合時宜的課程體系。可以將家畜環境衛生改為養殖場環境控制與污物處理,動物微生物與獸醫寄生蟲合并為動物病原體檢測技術。在制定專業技術課程的標準時,可以與企業聯合,適當引入行業標準,兼顧職業資格技能鑒定中的任務和要求,重視網絡化課程教學資源和校本教材的建設。
實踐教學。逐步推行“五階段三層次”的工學結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五階段”:點(課堂實驗)、線(課程實習)、面(生產實訓)、體(頂崗實習)、綜合化(社會實踐)。“三層次”:第一層次,掌握畜禽生產基礎性技術操作的能力,對應于飼養員崗位。第二層次:為技能性操作的能力,對應于企業的技術員崗位。包括課堂實驗、課程實習和養殖場生產一線現場技術操作實訓。第三層次:為綜合能力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對應于養殖場生產管理崗位。主要在畜禽養殖場、飼料與獸藥企業從事銷售與技術服務、畜牧獸醫站從事動物疫病的預防等預就業實習崗位,主要鍛煉本專業的綜合技術和綜合能力。
隊伍建設與教學管理。以“培、引、聘、考、研”為主,逐步構建:“普通教師→雙師素質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名師”的培育體系。
2.3 深化校企合作,培養地方特色品牌專業
主動與企業合作,搭建產、學、研平臺。實行工學結合運行的體制機制,校企共同承擔企生產、教學、科研任務,共同發展。學院主動“走出去”,充分利用學院現有的專業教師、實驗設備和社會影響等教學資源,尋覓學院與企業的契合點,為企業辦事,入企辦學搭建“廠中校”,為企業培養技術人員。學院主動“請進來”,邀請企業走進校園,尋找雙方的利益點,給予企業多方面的政策優惠,引企入校成立“校中廠”,從而很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并為專業教師提供了開展技術研發的平臺。
努力提升校企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雙贏。對接產業開發專業。學院對接區域產業開設專業,能夠極大程度地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層面的支持,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亦可以為區域產業的結構調整、戰略轉型及其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從而有效提升產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時俱進。對接產業辦專業。完整的產業鏈可以為學院培養的專業人才提供廣闊的就業場,是專業做大做強的源動力。隨著產業的發展和壯大,也賦予了專業建設更多的活力。隨著場需求動態設置專業,通過廣泛的場調研,專業的設置將更加趨于合理,專業教學模式和專業布局的調整做到有的放矢。
2.4 強化專業的社會服務功能,推動專業鏈深度融入產業鏈
利用專業服務于社會,認可度是檢驗專業建設成敗的有效途徑。專業建設需要始終堅持“立足,服務”的辦學思路,依托學院的優勢和教學優勢資源,對接地方畜牧獸醫產業,按照政府主導統籌、企業(行業、社區、村組)積極參與、學院發揮主體作用的原則,建立了政府、企業(行業、社區、村組)、學院多方聯動的社會服務體系。
現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雖然經過多次的修訂,仍難以滿足畜牧業現代化、市場化等多樣化的發展,同時專業本身也存在著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改革進展緩慢,專業知識面設置過窄,創新能力不足,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不利于培養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在新的產業環境下,培養實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是當前地方職業院校的重要任務。
[1] 劉振湘.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建設研究[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2] 鄭彩蓮.對接高校人才優勢 推進地方產業的轉型與升級[J].教育發展研究,2010,(1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