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瑜(南昌大學醫院伽瑪刀治療中心,南昌 330006)
?
伽瑪刀治療腦轉移瘤患者前后的循證護理
劉麗瑜(南昌大學醫院伽瑪刀治療中心,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模式在伽瑪刀治療腦轉移瘤患者前后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對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在南昌大學醫院行伽馬刀治療的235例腦轉移瘤患者應用循證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結果 235例患者相關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未發生并發癥。隨訪3個月,235例患者均生存良好,無頭痛、惡心、抽搐及意識障礙等癥狀。結論 循證護理對伽瑪刀治療腦轉移瘤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腦轉移瘤; 循證護理; 伽瑪刀; 并發癥
循證護理是循證醫學在護理學領域的重要應用,是護理人員在計劃其護理活動過程中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的需求相結合,獲取實證,作為臨床護理決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科學的提高護理實踐的方法[1]。腦轉移瘤是全身惡性腫瘤遠處轉移的一部分,根據腦轉移瘤的生物學和病理學特性,適合于伽瑪刀治療[2-3]。 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筆者運用循證護理模式對行伽瑪刀治療的235例腦轉移瘤患者進行護理,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南昌大學醫院收治的腦轉移瘤患者235 例,男182例,女53例,年齡38~85歲,平均65.3歲,病程0.5~5.0年,平均2.6年。明確原發病灶198例,其中肺癌轉移160 例,乳腺癌轉移28例,大腸癌轉移8 例,惡性黑色素瘤轉移2例;未明確原發病灶37例。腫瘤大小為0.6~5.3 cm,103例為單發病灶,132例為多發病灶。臨床主要癥狀為頭痛、惡心嘔吐、肌力下降、偏癱、發作性癲癇、記憶力減退、失語、感覺障礙及情感障礙等,血常規及肝、腎功能均正常。
1.2 治療方法
235例患者均采用伽瑪刀治療,其方法是:采用深圳馬西普公司生產的SRS型頭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進行單次放射治療。根據患者的CT、MRI影像學資料,在局部麻醉下安裝立體定位框架,行1.5T MRI增強薄層掃描。然后,將掃描圖像傳至治療計劃系統進行三維重建,確定治療靶點。等劑量曲線為40%~60%,腫瘤邊緣劑量為12~16 Gy,中心劑量為12~18 Gy。治療結束后,常規給予脫水、激素及抗癲癇治療,嚴密觀察3~7 d。
1.3 循證護理方法
1.3.1 提出問題
伽馬刀治療前后的主要護理問題是心理障礙、情緒焦慮、腦水腫、癲癇、腦神經功能障礙、顱內高壓及肢體活動受限,主要問題的護理措施是心理護理、脫水、改善腦功能、抗癲癇、預防顱內高壓及腦功能障礙。
1.3.2 循證支持
根據提出的護理問題,通過文獻檢索,尋找不同患者護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及依據,并進行評估。用詢證學證據指導護理實踐,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
1.3.3 護理措施
1.3.3.1 治療前的護理
心理護理: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整潔及舒適的病室,主動、熱情地向患者和家屬介紹病區的作息時間、規章制度和環境,管床醫師、管床護士,病區室友及飲食,做好入院健康宣教(如腫瘤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后等),讓患者更快地適應周圍的環境,讓患者有積極、樂觀的生活觀念及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述說,對患者因疾病所引起的不快和煩惱及生活不順心給予理解、同情并引導其宣泄。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及家屬的各種疑問,與其建立良好的、融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有安全感及歸屬感,讓患者以較好的心態接受伽瑪刀治療。2)許多患者和家屬對行伽瑪刀治療的知識知之甚少,由此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護理人員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反復、耐心地向患者和家屬介紹伽瑪刀的治療原理、步驟,以及伽瑪刀治療無創傷、無痛苦、無病死率和可重復等優點,同時帶患者參觀伽瑪刀機房,觀看其他患者的治療過程,消除患者的恐懼及不安情緒。
一般檢查及準備: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一般檢查(如血常規和出、凝血時間,心電圖、胸部X線片等檢查)、時間及方法。治療前1 d囑患者洗頭(無需剃發)、按時進食和休息,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體力。對有高血壓病、心臟病和癲癇史、糖尿病史及失眠的患者應繼續服用相關的藥物,患者進入伽瑪刀機房前務必將隨身攜帶的金屬、磁性物品及活動的假牙去除。
器械及用物的準備:在治療前將用物準備齊全,如立體定向頭架1個、模擬定位器1個、皮源距測量器1個,定位頭釘、碘伏棉球,無菌紗布、無菌手套及局部麻醉藥品等。
1.3.3.2 治療后的護理
一般護理:患者由伽瑪刀機房送回病房后,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瞳孔及四肢活動情況,如患者出現劇烈頭痛、惡心、頻繁嘔吐及肢體活動障礙等應及時報告醫師,給予脫水、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定時翻身等處理。對有癲癇史的患者應專人護理,并及時向醫師匯報患者的異常情況。一般患者在24 h內意識、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等無特殊變化時可考慮出院。
釘眼處的護理:當患者的立體定位頭架取下后釘眼處容易滲血或出血,一般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并定時給予0.5%碘伏消毒釘眼;當患者出院時若釘眼處無出血,可以去除繃帶,再次用0.5%碘伏消毒釘眼,囑患者1周內不宜洗頭。
出院指導: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解釋腦轉移瘤在伽瑪刀治療后仍有復發的風險,囑患者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以積極地心態應對,并注意加強營養,進行適當地鍛煉。
定期隨訪:護理人員應經常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囑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每6個月復查頭部CT或MRI 1次,以了解腦轉移瘤的情況。當患者再次出現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肢體抽搐及癱瘓等癥狀或原有癥狀及體征加重時應及時就診。
經伽瑪刀治療后,235例患者相關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未發生并發癥。隨訪3個月,235例患者均生存良好,無頭痛、惡心、抽搐及意識障礙等癥狀。
伽瑪刀可以將高能量γ 線聚于腦轉移瘤部位,而臨近組織只接受安全的、較低的劑量;伽瑪刀定位精確,劑量梯度陡,靶區內劑量分布均勻[4]。由于伽瑪刀治療兼有外科手術與放射治療的優點,在顱內許多疾病的治療上有顯著的優勢。伽馬刀在治療腦轉移瘤方面可以控制腫瘤生長,延長患者的壽命,減少瘤周復發[2]。另外,絕大多數的腦轉移瘤僅有較小的浸潤性,伽瑪刀治療的靶區可將其全部包括,從而保證了較高的腫瘤局部控制率[3]。
循證護理是隨著現代循證醫學的發展而產生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主要是利用循證醫學證據結合患者的具體臨床情況去尋求最佳的護理方法,以達到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成本以及提供最優質的護理服務的目的。循證護理要求對每一位患者的護理都要提出針對性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求科學證據,對所獲得的證據進行評價,提出科學的、合理的護理方案。在護理工作中引入循證的臨床實踐模式,對降低醫療、護理費用以及提高護理質量具有現實的意義[5]。
在伽瑪刀治療中及治療后有放射性反應、癲癇及偏癱的可能性。在早期急性放射性反應中以放射性腦水腫最為多見,表現為頭痛、頭暈及惡心嘔吐,其可能與腦轉移瘤的體積、部位及照射劑量有關;晚期并發癥主要有偏癱及癲癇發作等。因此,在實施伽瑪刀治療此類疾病時注重個性化的護理至關重要。
筆者發現,循證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有助于護理人員及時發現問題,以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及配合,使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更加主動、積極。隨著我國護理教育規范化和系統化的進程,循證護理將在臨床護理中得到迅速的發展。
[1] 胡雁.正確認識循證護理 推動護理實踐發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5,4(9):714-717.
[2] 楊麗型,趙曉君,張建新,等.鴉膽子油乳注射液聯合伽馬刀治療腦轉移瘤療效分析[J].醫療衛生裝備,2013,34(1):67-68.
[3] Serizawa T,Hirai T,Nagano O,et al.Gamma knife surgery for 1-10 brain metastases without prophylactic whole-brain radiation therapy:analysis of cases meeting the Japanese prospective multi-institute study(JLGK0901)inclusion criteria[J].Neurooncol,2010,98(2):163-167.
[4] 郭孟果,宋來君,孫紅衛,等.顯微外科手術治療侵襲性垂體腺瘤83例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5):33-35.
[5] Stichler J F,Fields W,Kim S C,et al.Faculty knowledge,attitudes,and perceived barriers to teach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J].J Prof Nurs,2011,27(2):92-100.
(責任編輯:胡煒華)
2014-10-16
R473.6
A
1009-8194(2015)06-0086-02
10.13764/j.cnki.lcsy.2015.0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