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晨娟,陶玲玲,李 敏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透室,南昌 330006)
血液透析失衡綜合征1例護理體會
姬晨娟,陶玲玲,李 敏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透室,南昌 330006)
血液透析; 失衡綜合征; 護理
血液透析失衡綜合征(disequilibrium syndrome,DS)是一種在血透過程中或結束后常見的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并發癥,癥狀較輕者常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較重者則常會出現震顫、抽搐、煩躁、昏迷等,嚴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1]。2014年4月6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1例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時患者出現失衡綜合征,經醫護人員的緊急救治、密切配合,患者轉危為安,現將對其的護理休會總結如下。
患者,女,60歲,農民,因發現血壓高10年,血肌酐高6年,頭暈、惡心2周,門診擬“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于2014年4月6日收入本院。查體:患者神志清醒,雙下肢輕度水度,貧血貌,T 36.6 ℃,P 80次·min-1,BP 170/95 mmHg(1 mmHg=0.133 kPa);微量蛋白892.3 mg·L-1,紅細胞計數2.15×1012L-1,肌酐893 μmol·L-1。治療:1)按腎內科常規護理,臥床休息;2)給予輸血、促紅素、生血寧片、葉酸等改善貧血、燈盞細辛改善微循環,金水寶、腎衰寧片護肝,硝苯地平控釋片降壓治療,骨化三醇改善腎性骨營養不良。2014年4月10日遵醫囑行股靜脈插管行血液透析治療,上機后1 h患者出現頭痛、惡心、嘔吐及躁動,給予減慢血流速,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靜脈推注,給予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5 min后患者訴頭痛癥狀加重,隨后出現抽搐、意識障礙,立即遵醫囑給予終止透析,靜脈滴注甘露醇,減輕腦水腫,氧氣吸入等治療,30 min后患者意識逐漸恢復,患者轉危為安。于2014年5月20日好轉出院,并在門診行規律性血液透析治療。
2.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初次透析,對血液透析治療缺乏認識和了解,均有緊張和恐懼感,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行透析很容易增加綜合征的發生,故在行透析前應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釋工作,簡明講清透析治療的方法、過程、目的及注意事項,消除緊張情緒,解除思想顧慮,減輕心理壓力,部分維持性透析患者,因病程長,費用高,治愈無望而悲觀,甚至產生絕望心理,常不按時透析,由于透析不充分,不規律,極易在透析時出現癲癇發作,應經常與患者溝通,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患者配合,使其能夠按時充分透析。
2.2 透析護理
血液透析室的大部分工作由護士獨立完成,透析護士應加強責任心,對進入血透室的患者要全面了解病情、病程、既往用藥及接受血液透析現況,透析前要明確患者腎功能狀況及干體質量。嚴格執行誘導透析,避免短時間內快速清除大量溶質,首次透析血清尿素氮下降控制在30%~40%。對首次透析患者采用誘導透析,即透析時間控制在2.0~2.5 h,以后每次延長透析時間,直至達到設定的透析時間(4 h·次-1),血流量為150~180 mL·min-1,采用面積小的透析器。根據病情一般在透析開始后0.5 h及透析結束前0.5 h按醫囑靜脈滴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可取得顯著效果。
2.3 發生急性失衡綜合征的護理
透析中發生失衡綜合征,應及時安慰患者,避免患者過度緊張,減慢血流速,縮短透析時間,給予氧氣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嘔吐者及時清除,并記錄嘔吐物的性狀和量,遵醫囑給予補充高滲鈉或高滲糖水,重者立即終止透析,給予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抽搐者加強防護措施,拉起床旁護欄、牙舌板放于上下齒之間,防止舌咬傷以保證患者的安全。
2.4 飲食護理
飲食療法是血透患者提高存活率的關鍵,要嚴格按飲食療法要求進食,此類患者因水鈉受限、血透清除及其味覺減退,易致營養代謝紊亂[2]。因此,可根據醫囑制定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和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鈉與鉀的攝入。要多食優質蛋白,經常調換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進食欲,避免進食過甜或油膩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及水份和鈉鹽平衡,以滿足機體修復的需要。體質量的改變是液體平衡的最好指標,患者可通過記錄出入液量和每天自測體質量1次,以2次透析間每次體質量增加0.5 kg為宜。
2.5 加強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
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因病程長、費用高、治愈無望致患者不按時、不規律血透等行為[3],致使血透間隔時間過長。對此護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動員家屬親友加強探視、關愛,使他們感受到溫暖與被尊重,消除心理、生理、行為及社會各種非健康因素的影響。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含義及充分性透析的長期性和必要性,按時規律透析,可以適當的軀體鍛煉,按時服藥,定期復查相關化驗,堅持在家里自我測量血壓2~3次·d-1,檢查下肢及足踝部是否有水腫,稱量體質量并做好記錄。嚴格控制飲食和飲水,通過反復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夠認識到家庭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從而提高病人各方面的依從性。
血液透析過程中并發失衡綜合征多見于首次透析、不規律透析患者,病情嚴重會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透析前做好患者癥狀及體征的評估,是降低失衡綜合征的基礎[4]。通過全程跟蹤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發現,透析前做好心理護理、制定出相應的預防透析處方,透析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按時監測生命體征,經常詢問病情,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作對癥處理,透析后耐心做好宣教工作,能大大減少失衡綜合征的發生率。
[1] 黃菲菲,高旭海,何央.急性血液透析失衡綜合征的預防與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80-82.
[2] 王文娟.腎移植術前血液透析及心理護理[J] .現代實用醫學,2004,16(2):89.
[3] 李金秀.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調查分析[J].右江醫學,2011,39(6):784-785.
[4] 龍偉,伍秀梅.綜合性護理干預降低血液透析失衡綜合征的嘗試與成效[J].當代護士,2012,6(6):123-124.
(責任編輯:況榮華)
李敏,主管護師,E-mail:19307307@qq.com。
R473.5
B
1009-8194(2015)01-0096-01
10.13764/j.cnki.lcsy.2015.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