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波,牛景霞
(1.濟南市水政監察支隊,山東 濟南 250014;2.濟南市水文局,山東 濟南 250014)
濟南市臘山分洪工程遷占問題及對策
吳興波1,牛景霞2
(1.濟南市水政監察支隊,山東 濟南 250014;2.濟南市水文局,山東 濟南 250014)
通過分析濟南市臘山分洪工程遷占過程及主要完成內容,指出了工程建設遷占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遷占工作建議。
濟南市;臘山分洪;遷占工作
濟南市臘山分洪工程是濟南“7.18”洪水后,為解決城市洪水災害而興建的跨流域分洪工程。工程位于濟南市區西郊,東起興濟河京滬鐵路橋,西至北店子入黃口,途經槐蔭、市中、長清3區,全長16.85km,分洪流域面積159.5km2。工程新辟臘山分洪道7.85km,新筑玉符河左堤7.0km,新建分洪閘1座、節制閘2座、涵閘2處、排水涵管110余處,新建倒虹橋1座、公路橋10座、人行橋3座,相應完成堤壩及重點建筑物周圍綠化工程、截污工程、補水工程及管理設施。工程攔截濟南市區西南部興濟河、大澗溝、陡溝的山區洪水進入玉符河,再入黃河,實現高水高排,截流分導,減輕了市區洪水威脅并有效緩解小清河干流洪水壓力。工程規模為大(2)型,玉符河口以上段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玉符河口以下至入黃河口段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工程自2007-11-28開工建設,至2013-12-29通過政府竣工驗收,歷時6年,完成工程投資70965.66萬元。
1.1遷占過程
1)前期準備。一是優化工程設計。根據濟南市政府“建成民生工程、生態工程、精品工程”要求,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盡量少占地、少拆遷、少擾民。通過多次進行現場勘察和調研,對工程規劃進行了多次大范圍調整,僅集體土地征收一項,就調減了133.33余公頃。二是全面開展工程前期工作。分別編制完成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壓覆礦產資源調查報告》《濟南市臘山分洪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濟南市臘山分洪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等,完成了工程建設土地預審,組織召開了項目征地聽證會和農用地占補平衡專項論證會,取得了項目規劃用地許可證。三是研究確定征地拆遷補償政策。根據下游段和上游段施工順序,按照《濟南市統一征用土地暫行辦法》《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準的通知》《山東省物價局、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關于濟南等三市調整征地地面附著物和青苗補償標準的批復》《濟南市國有土地收購儲備辦法》的規定與標準,分別進行補償。
2)召開征地拆遷動員會。工程規劃紅線確定后,發布凍結令,實地勘測定界,測量登記征地范圍內所有地上附著物,物探各類管線,公布補償政策,明確各區和有關單位征地拆遷任務。召開征地拆遷動員會,簽訂征地拆遷責任狀。
3)資金補償。集體土地上房產等地上附著物,經清點、登記、確認后,進行統計、匯總,依據有關補償政策,按照不同類別計算補償金額,經監察、審計部門審核后,簽訂補償協議;集體土地征收,按照補償政策,由市征地辦公室、相關村委、項目法人三方簽訂土地征收協議;國有土地收購,依據補償政策,由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被收購單位、項目法人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購)合同。按相關協議(合同)約定,項目法人負責將補償資金及時撥付給區指揮部,由區指揮部負責將資金落實到位。專項設施和管線的遷移復建補助,由權屬單位提出建設方案,經審計單位審計復核后,簽訂遷移復建補助協議,由項目法人直接支付給權屬單位。
1.2遷占完成的主要內容
拆遷集體、國有土地上房屋建筑10萬m2,征收集體土地80hm2,收購國有土地3.33余公頃,遷移安置村民161人,拆除清理各類樹木27.22萬余株、電線桿98根、墳540余座、池塘40余個、圍墻4000余米、排水管道1.2萬m,硬化地面3萬余平方米,遷移復建各類管線數10條。
1)為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濟南市雖然成立了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及沿線各區政府等多部門組成的工程建設指揮部,但在實際操作中,未充分發揮其他職能部門的作用,沒有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導致水利部門孤軍奮戰,致使工程協調難度加大、工期延長。
2)由于工程前期資金不到位,采用分期分段實施,遷占工作未總體考慮,未按工程控制紅線一次性實施全面凍結,致使沿線樹木、機井、建筑物等地面附著物增加,這樣直接導致遷占費用增加,又加大了遷占工作難度,延長了工程建設周期。
3)工程地處市區和城市近郊,跨越市中、槐蔭、長清3區,占線長,地方關系復雜,再加上補償標準不統一,協調難度加大,嚴重影響了工程進度。
4)工程遷占人員除水利系統工作人員外,沒有廣泛調動其他各級政府部門人員的積極參與,導致遷占速度慢、補償資金增加,從而導致工程工期延誤、建設資金增加。
5)部分遷占工程,由于部門分割等多種原因,未按規定實行招標投標制。
6)拆遷后的建筑垃圾不能按規定從工程現場運走,為保證工程順利實施,只能在招標時作為建筑垃圾工程量單列,導致重復投資。
1)充分發揮其他職能部門的作用。積極吸納各級政府部門人員參與工程遷占工作,充分調動他們的性積極和能動性,利用相關行業精通、協調地方關系力度大的優勢,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加快推進工程進展。
2)嚴格紅線控制管理,實行一次性凍結。根據工程初步設計的控制紅線,一次性凍結,整體征收、拆遷、補償。
3)規范管理,實行招標投標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遷占工作所涉及的工程項目要嚴格實行招標投標制。對于不能實行招標投標制的,要有相關文件的支持或相關部門的批準。
4)關于臨時土場占地問題。臘山分洪工程地處市區及近郊,遷占困難大,周邊無臨時占地為工程所用,且工程的土方開挖量大、棄土量大。為解決棄土臨時占地問題,工程在招投標時把臨時土場費用包含在挖運土方項目中,由中標單位根據有關規定自行解決棄土場問題。建議在今后類似的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推廣應用。
5)關于項目法人、區、縣(鄉鎮)工作機制問題。由于遷占工作的特殊性,項目法人直接落實有關企業、村民的遷占工作難度大,效率低。把工程征地拆遷工作整體打包給各區、縣(鄉鎮),項目法人負責監管,各區、縣(鄉鎮)具體負責執行,是行之有效的一種遷占工作機制。
6)關于工程代建制問題。工程代建制是從國外引進的“洋媳婦”,目前雖已有法可依,但在國內一直水土不服,形式重于內容,畸形發展。工程建設一是需要施工管理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才,二是需要地方關系協調能力,而這兩方面恰恰是代建(項目管理)機構所欠缺的。特別是工程遷占工作,需要協調的地方關系復雜,官方色彩濃重,單純依靠代建機構這種企業行為根本不可能完成。另外,從近幾年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經驗看,由于代建機構不能獨立承擔水利工程建設任務,代建機構往往和項目法人并存,從管理層面無疑又給施工企業增加一層負擔,導致一系列負面影響。因此,為保障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公益性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仍需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建強有力的項目法人,而不要單單依靠代建機構來實施。
(責任編輯崔春梅)
TV872
B
1009-6159(2015)-11-0061-02
吳興波(1969—),男,研究員